浅析高校大学生科技工作的发展与提升

2017-07-13 11:23李百华吕科建张子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瓶颈高校

李百华+吕科建+张子欢

摘要:大学生科技工作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层次内容之一,反映了校园的综合科技水平。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科技工作发展程度层次不齐。本文在对大学生科技工作进行相关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现阶段大学生科技工作发展的瓶颈,并由此对提升大学生科技工作的成效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旨在推动高校大学生科技工作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科技工作;瓶颈;发展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20-02

一、大学生科技工作

大学生科技工作是以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所开展的系列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大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能力、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战略眼光等方面的锻炼与提升,实现科技教育与素质教育更高层次的融合。大学生科技工作无论如何发展,都应紧密围绕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及高校层面的教育方针政策,应成为高等教育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同时,大学生科技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性,从他们的需求、兴趣、行为特性及思维出发,开展适合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以努力实现对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推动。大学生科技工作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开展,根据科技工作开展的方向及内容的不同,大学生科技工作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大学生科普工作。科学普及作为辅助大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大学生科学知识水平,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能广泛参与的校园科技活动。大学生科普工作,在于立足于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从科学前沿出发,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得到知识层面的提升及科学素养的陶冶。目前的大学生科普工作形式多样,既包括科学知识理论方面的传播与普及,也包括动手操作、科学实践与参观过程中实现的科学普及,做好大学生科普工作就是要通过开展多类型、多门类的大学生科普活动,实现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2.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科研创新工作,其工作重点在于研究创新,是一种科学层面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开展系列科研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不仅能促进其科技知识的梳理、系统运用及再学习,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能有效实现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及科技思维的启发与锻炼。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具有明确的工作方向,然而,采用何种形式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与提升,则是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3.大学生实践工作。大学生科技实践工作与大学科普工作、科研创新工作相互补充,共同形成大学生科技工作的三维一体模式。实践工作的重点在于鼓励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基层动态,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积极运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思、所想,为基层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大学生实践工作应以基层社会发展为立足点,将其与大学生的科技教育相融合,因此在考虑实践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应对活动的过程与效果进行着重思考。

二、大学生科技工作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层面及高校教育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与发展推动,目前的大学生科技工作正呈现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在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呈现着丰富的状态。但是在多年科技工作经验的总结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科技工作发展至今,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科技工作氛围一般,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如此,但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科技工作没有做到完善,学生科技工作只是在一小部分学生中开展,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只是限于工作得以开展,而没有做到使之更好地开展。

2.大学生科技工作软、硬件建设有待加强。据悉,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规章措施及管理条例,从而使得大学生科技活动无秩序的进行着。由于大学生在科技工作上缺乏经验,有很多是在“业余”状态进行的,这就要求必须有指导教师进行帮助,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急需加强,实验室及科研场地的开放就更显得迫在眉睫了。活动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无场地等)、经费投入不足或不及时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再发展产生了制约。

3.大学生科技工作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力度不够完善。目前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良性机制还没有形成。学生参加不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完全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完备的激励和制约措施就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非常被动。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但由于学校缺少统一的规划,把它变成了随机性的活动。学校总是强制性让学生参加或是学生想参加而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脱离联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和带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学校都应该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效果不明显,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很多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举行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科技活动的开展,没有起到质的作用,仅仅是任务的完成而已。同时,科研科普活动仅仅在一些协会内部得到了了解,没有做到更好的推广,致使科技创新在深度及广度上都没有做到更好地发展。

三、提升大学生科技工作成效

1.建立并完善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工作机制。充分考虑大学生科技工作对高校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点,将其纳入教学与科研培养体系中,或单独建立能自我运行的大学生科技工作体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机制环境。从高校长期发展的角度及学校的较高层面,对大学生科技工作进行有效规划,并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生科技工作体系进行细化,充分融入到相应的教育与教学中,让大学生科技工作不再流于形式,更应在实际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逐步建立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工作机制。

2.加强大学生科技工作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大学生系列科技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高校相关场地、设备、资金等的保障,高校应首先树立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工作意识,加强对其工作的重視;其次,应充分鼓励、带动大学生科研、科普、实践等系列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其提供所需的活动设施,加强相关设施建设;同时,为保障各类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果的取得,应建立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工作制度,配备完善的管理条例或规章制度,以降低各类活动开展的无序性与无效性。

3.多层面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工作氛围。大学生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有待于良好科技工作氛围的形成,高校大学生科技工作更需营造学术性与科普性相结合的工作氛围,以充分带动全校师生参与到科技工作中来。从学生人才培养规划到教育教学体系再到学生课外生活实践,应从机制到课堂再到生活,多方面、多层次得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与参与意识融入到高校运行和发展中。

参考文献:

[1]郑晓红,王中越.“挑战杯”系列学生科创工作的实践及思考[J].中医教育,2011,(02).

[2]陈德静,禾平,王素华,聂邦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2007,(01).

[3]黄尔烈,王羡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多重课堂[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4]牟艳娟.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改革与战略,2003,(09).

[5]赵振华.文化校园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理论观察,2012,(01).

[6]陈亚珠,唐炬,肖登明.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J].高校教育管理,2012,(05).

猜你喜欢
瓶颈高校
分级诊疗 突破瓶颈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