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春
摘要:本文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课程接受心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关注大学生接受心理,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大学生接受心理,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大学生《概论》课程接受氛围;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概论》课程理论接受度。
关键词:《概论》课程;接受心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07-03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旨在使学生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关注大学生《概论》课程的接受心理,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概论》课程教学中应有的重点。
一、“90后”大学生《概论》课程接受心理现状的调查及成因
在《概论》教学过程中,从“90后”大学生的需要心理与接受心理的角度思考《概论》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在2015年上半年抽取了300名中南大学在校全日制2014级本科生为对象,在《概论》这一课程的开始和结束时就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进行了两轮问卷调研,以期对“90后”大学生对现在的《概论》课程教学的接受度做出初步的判断,为提高《概论》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一些依据与借鉴。在这两轮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265份,参加的学生包括临床、信息、药学、麻醉、口腔、计算机、采岩、控制、会计等专业。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概论》课程内容的已有知识结构水平及课程学习需要、对现有的《概论》课程教学认同、对《概论》课程内容的接受度三个方面展开。结果有以下四点:(1)在提高大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需要认同度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在课程的两轮调查中,反映学习需要的程度指标从课程开始时的80.97%提高到了88.25%,整个教学过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理论的学习需要认同,仍有上升空间。(2)在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上,亟待改革。在对现有的《概论》课程教学(包括现有的教学方法、课件形式、作业形式三个角度)上,除了对“简洁明快活泼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录像电影”、“图文并荗的课件”这四个选项的认同率达到了80%,其他的选项均在80%以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5个项目的选择中,反映大学生对教学手段及方式不太感兴趣的“无所谓”选项的均值在课前达到35%,而课程结束时的均值仍有23%,这说明《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面临着很大的挑战。(3)在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上有喜有忧。喜的是间接的教学效果比较喜人:课程结束后,认为自己或多或少会对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断续关注与学习的概率较大,均值为80.05%,这反映了“90后”大学生认识到了在政治社会化中对政策的解读与理解的重要性。忧的是直接的教学效果并不高。调查中把这部分设为两个指标:①对原已知内容的加深了解系数;②对相关内容不了解系数。其中,对原已知内容的加深了解系数均值为1.81%,最高者为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发展部分,為11.75%,最低者为和谐理论为-8%:不了解系数的降低不到1%,幅度最大者为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发展理论为6.75%,最小者为-9%,因此教育者必须努力提高《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4)在调查结果中显示了“90后”大学生接受心理的一个重大特征: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对《概论》课程的接受心理表现出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选择,这种主体性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接受、认同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概论》课程接受心理现状的调查结果提醒各位教育者必须对受教育者的课程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进行分析。(1)教学内容体系设置存在一定的重叠。学生们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在涉及这一课程的理论介绍,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衔接方面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甚至出现中学时为了应付高考而背诵理论而到大学时教师又回到从实践证明这些理论的流程,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产生了重复的不耐烦心理。(2)教育者的教学在方式和方法上都有待大幅度改进。基本上从中学开始,政治课教师就以教育者本身为主体备课,向学生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虽然引入了案例和一些讨论,但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而是花主要精力灌输理论,更谈不上研究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从而让受教育者到了大学对课程的学习需要认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3)《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所接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以网络生活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激荡,大学生对《概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二、《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接受心理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要求我们改进《概论》课程的教学。只有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接受心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1.关注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是高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意。《概论》教学应该有不同于专业教育的教学,应该在对传统教学的扬弃中创新性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去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该接近大学生生活,从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着手,了解他们对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新世纪的需要进行引导,使之与社会的主流思想进行融合,从而使《概论》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并着手研究大学生的课程接受心理是顺利实现教学改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对更新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了解、关注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也应该是《概论》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注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研究为基础的。而作为《概论》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充分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与心理实践。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概论》课程内容的认知、对社会问题的兴趣点、关心他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他们的接受心理,才能设计出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的、符合大学生接受心理的,并与课程教学大纲相接洽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在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3.关注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是提高《概论》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转变对《概论》课程的教学认知,了解并研究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从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势在必行。教育者应结合教学大纲,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理论为依托,从大学生的需要心理和接受心理入手,重新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课程的冷漠与反感,以大学生的兴趣所在为突破口,在分析和启发中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领悟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根据大学生接受心理,改进高校《概论》教学
“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较以往的大学生更为复杂,需要每个教育者都认真对待。
1.应关注大学生接受心理,调整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大部分《概论》课程教师都强调《概论》这一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在短短的64个课时里按统一的教材涉及的12章36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的内容进行讲授,很少按照“90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切实可行的调整,甚至与他们中学时所学到的内容部分雷同,从而难以获得他们对该门课程学习需要的认同。教育者应首先对大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建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及学习问题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礎上设计相应的提高层次的知识点内容,对《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进行恰当的取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专题教学为主要形式、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破解、与他们普遍关心、关注的国际国内问题相结合的内容与教学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并超越“90后”大学生的“期待视野”,不断修正他们的“不合理的成见”,以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与素质,改善他们的主体性发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应适应大学生接受心理,改进教学方法。教育者在进行恰当的教学内容准备基础上,必须选择发挥大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学习提升的需求。与以往相比,“90后”的大学生更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在调查中发现,认同比率最高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放录像”和“讲座录像与电影”,这也证明了大学生对“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拒绝。而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认同方式提升的最快的是“专题教学”、“每章只安排1—2个核心内容的教学”、“课堂辩论及演讲”和作业认同最高的“自己做专题介绍”,这都说明大学生期待发挥主体性的自我选择和学习需要。《概论》课程的教育者只有适应这一需要,从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应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大学生《概论》课程接受氛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当前许多高校强调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导致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产生消极的、凑学分的应付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高校应该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美化校园环境,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和熏陶,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知的思维定式,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的良好心理认知,从而营造好大学生《概论》课程接受氛围,提高他们的接受与认同水平。
4.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对《概论》课程理论的接受度。《概论》课程的教育者除了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广博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心,从而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在内容上接近受教育者,逐渐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在学术上,教师应对学生学习心理和接受心理理论进行一定的学习与研究,以提高教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理论水平,从而科学地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Z].
[2]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乔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进头脑”的几点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