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制竞争”教学模式初探

2017-07-13 11:09胡火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赛制合作竞争

胡火英

摘要:語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分量。细观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用一个“低”字来形容。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取了“赛制竞争”,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赛制;合作;竞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96-02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处处有机遇、时时有挑战的社会。一个现代人,若不具备竞争和合作的意识,不及时把握机遇,他就容易被社会所淘汰。教育要为社会服务,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顺应形式,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使之适应社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一、学生现状

当下现实的社会环境,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这些已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多数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为自己学,也不知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过程更是带有不满情绪和懈怠行为。教师们“唾沫横飞”、苦口婆心,甚至为创设情境、创新教学过程费尽心机,而部分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视教师的声音为催眠曲,上课睡大觉。教师们苦恼和迷惘,是自己学问浅薄还是魅力不够;同时家长们担忧和焦虑,孩子的文化素养关乎整个家庭的荣辱兴衰,更关乎孩子一生的生活。下面笔者将针对当前学生的现状及结合社会人才的需求进行语文教学的尝试——“赛制竞争”。

二、教学尝试的目的意义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当开展学习竞赛,通过比较而助长学习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想,是否有一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刺激,收获了快乐。探索过程中,我们想到了“赛制竞争”,组内生与生竞争,组外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上进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发挥团队舆论的作用,团队的集体力量,为自己也为小组赢得好成绩,赢得荣光,更赢得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自信。因此,笔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及考试复习中有意识地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对于获得优胜的学生和小组及时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性,也激发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形成了在竞赛中学习和提高的语文能力的良好氛围。结合语文教学,把“赛制竞争”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三、科学分组

根据学科性质和各学生发展不同,将合作竞争小组分为两个阶段。

1.自由分组阶段(七上)。由于刚上初中,各学生发展能力不同,教师不能很快地了解,考虑到实际情况,又便于竞争小组活动的开展,采用自由组合形式,因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实感受,学习的时候,困难的地方不多。又因自由组合同学间互相帮助、互为补充、互为鼓劲现象时时出现,在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使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得到了明显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浓厚了,学生的互动更加自然、有效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提高。个体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得以彰显,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得以提高,同时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

2.公平分组阶段(七下—九下)。此阶段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历练,已完全熟悉活动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我班共有学生53人,笔者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将学生分成“8+1”个小组(1个特战组),按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的排名,班级前8名分别到各组任组长,第9—16名、17—24名、25—32名、33—40名、41—48名的学生分别加入这8组,合理配置男、女生比例及学生长短处问题(性格内向,沉默无语;滔滔不绝),倒数5名同学为特战队,同样比赛特战队总分减半原则。在合作中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四、具体方法

1.“古诗文”争霸赛。笔者将初中各册“古诗文”设计成形式各样(整首默写、前后句默写、理解性默写)的争霸竞赛题,分为第一季、第二季、收官季等,对获得优胜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张贴公布)。如小组获得“‘古诗文争霸赛第一季龙虎榜”,个人获“‘古诗文争霸赛第一季英雄榜”,对于每次默写全对则获“‘古诗文争霸赛第一季王者无敌榜”。每次公布成绩后都会对本组拉低分数的同学给予舆论批评和期待,“我们组都是XXX考不好”、“你怎么才考8分”、“又是你拉我们队的后腿”、“你长点志气啊”、“要加油啊”的声音不绝于耳。让同学们互相督促,促进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小组合作竞争,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多读、多背)、主动探求知识(多理解)的机会。

2.“阅读王”。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可以将课上的教学问题设置成一定梯度,由浅入深分组进行提问教学,组内队员互为帮忙、互为补充。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组员的困难,变成全组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教师也可以按组辅导、按组提问,按组表扬。特别是分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和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这样,既取得了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争抢回答问题的效果,又使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性大大地提高。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参与和竞争的意识。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有些甚至讨厌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控制中,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兴趣,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提供学生大胆表现自我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亮点。

3.“文言”状元郎(战神、战将)。(1)笔者模仿《一战到底》将各册文言文要掌握的知识点设立成竞赛题目,以现场竞赛方式评选出每一季战将、战神。(2)再模仿《一战到底》为《一做到底》选出每一季战将、战神。让获奖小组及其成员享受那份荣光,让未获奖的学生从此努力,为自己更为小组赢得荣光,增强组员人人争创“小组光荣我光荣,我为小组添光荣”意识。

4.“優秀习作”好儿郎。“班级小报”上本组队员上榜的人数决定本组本次的分数。要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包括优美句段欣赏、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校内优秀习作展示、作文发表四个方面。展示作品,是对学生的再次写作的激励。拿“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来说,多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片断后,经过再次修改,就能形成更为优秀的小文章。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竞赛,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课间少了追逐,多了对语文学习的探究,以往很少学生“问津”的语文居然“门庭若市”。每一次竞争胜利的队伍会欣喜若狂,然后“部署”下一步“计划”,每一次失败的队伍则学会了总结反思。其实不难发现,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正是合作学习的必要与作用。

五、奖励机制

当今社会,有各类的奖项。奥运赛场上,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响起冠军获得者所属国籍的国歌,是体育健儿的骄傲;金鸡奖、百花奖是影视明星的骄傲。奖励是对那份付出的心灵慰藉,他们定会因此而倍加努力,争取做出更大贡献。正值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中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自主性,笔者经常会有意地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竞争的机会。

期中、期末专门组织两次颁奖,同学们的兴奋劲前所未见,优胜者笑容满面,稍次者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之间、小组之间流淌着一股竞争力,通过这股竞争力笔者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那颗进取的心,为此感到无比欣慰。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竞争激烈,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就在古诗默写上多得分,记忆不好的就在上课发言上下苦功……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兴趣,引导合作,促进竞争,使学生愉悦地去学,去说,去写,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竞争的乐园。综上所述,“赛制竞争”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故而,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要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提升语文水平。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语文才能更为喜爱,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庞晓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1,(05).

[2]桑青松.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3]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EB/OL].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赛制合作竞争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