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程 把握本质

2017-07-13 03:39旷生贵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甲队工作效率长度

旷生贵

【教学片段】

师出示例题:修一条道路,如果甲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学生阅读题目,弄清楚单独修、合修的意思,找出题目给出的条件及要求的问题后独立解答。有学生提出:“要求两队合修的工作时间,要知道两队合修的工作总量和两队工作效率之和。可是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两队合修的工作总量是多少。是不是少了一个条件呢?”

师:题目中没有告诉这条道路的长度,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

师:那就先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并根据你们假设的长度求出两队合修多少天能完成。(提示:为了计算的方便,建议道路的长度取整千米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假设道路的长度是18千米,那么:18÷(18÷12+18÷18)=7.2(天)。

生2:我假设道路的长度是30千米,那么:30÷(30÷12+30÷18)=7.2(天)。

生3:我假设道路的长度是36千米,那么:36÷(36÷12+36÷18)=7.2(天)。

生4:我假设道路的长度是1千米,那么:1÷(1÷12+1÷18)=7.2(天)。

师(对生4):请你说说每步计算的含义。

生4:1是假设这条道路长1千米,1÷12是甲队的工作效率,1÷18是乙队的工作效率,7.2天是两队合修的时间。(板书:总长度÷(甲队的工作效率+乙队的工作效率)=合修的时间)

师:仔细比较上述4位同学的算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5:他们都是用“总长度÷(甲队的工作效率+乙队的工作效率)=合修的时间”。

生6:他们假设的这条道路的总长度是不同的,为什么两队合修的时间相同?

师: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总天数和总路长有关系吗?为什么总路长改变,得到的天数却是不变的?这个问题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

生7:因为工作总量扩大了,工作效率也在扩大,而且扩大的倍数相同,所以时间不变。

生8:无论道路多长,甲队和乙队每天修的分别占总长的几分之一没有变。

师:你们同意生8的说法吗?

生:……

师:(小结)因为两个队单独修完这条路所用的时间没变,如果工作总量改变,那么每个队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也就变了。但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分率(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占总长度的几分之一)没有变化。如果没有具体道路的长度,这道题还能解答吗?

生:可以把这条道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题目要求多少天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求工作总量1中含有多少个单位时间内所占总量的分率。

我的思考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思考、抽象、预测、推理、反思等过程,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并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这些基本活动经验是教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必须由学生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上述教学片段中,当学生说“可以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后,教师顺着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利用自己假设的数据尝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假设与计算,发现总路长不同,算出的天数都是相同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天数和总路长有关系吗?为什么总路长改变,得到的天数却是不变的?这个问题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占总长度的几分之一是不变的。因此,很自然地想到可以把道路長度假设成1。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数量逐步抽象的过程,对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师把重点放在探究假设法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找出隐藏其后的数量关系。特别是通过“假设数据不同,得到结果相同”的讨论,拓宽了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找到这一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又让学生弄清了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相同结果的原因,更锻炼了学生的抽象、归纳、概括能力。

(作者单位:攸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甲队工作效率长度
效率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下一个字母
是甲队的吗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爱的长度
特殊长度的测量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长度单位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
把球灌进自家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