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纺织品探讨突围路径

2017-07-13 14:52牛方
中国纺织 2017年7期
关键词:聚酯瓶颈纺织品

牛方

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纺织品的生存路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尽其用是那个年代的生活理念。而今天,虽然人们不再将用旧或者破了的衣服进行修补,但是它们却成为了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垃圾”。当然,这不能称为一种倒退,但从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说,这种存在确实是一种尴尬。

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纺织工业循环发展的大难题,于6月20日召开的 “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工程前沿技术研究论坛” 就废旧纺织品的行业现状、发展瓶颈、技术进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主持。

俞建勇:不容忽视 不能逃避

俞建勇在论坛表示:当前我国废旧纺织品数量巨大,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大力发展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产业,切合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大多被当成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废旧纺织品回收以及高质化应用,无论从资源节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都非常必要。其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废旧纺织品对环境的危害,也将推动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将促进我国国民生活方式、生产和消费理念的转变。

王华平:建体系 设门槛 立标准 重引导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副院长王华平介绍了“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王华平表示:“目前我国每年使用后报废的纤维制品高达800万吨,而回收再生率不足5%,而日本聚酯瓶片及纺织品的回收率高达84%,欧洲是49%,美国29%。”王华平说:“循环再生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瓶颈,比如回收集中;技术瓶颈,比如分类分解、高品质再生、清洁化生产;市场瓶颈就需要消费者认可。”

王华平指出,未来循环再利用产业的发展首先要重点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制定再生行业准入门槛,装备和技术规范,原料规范和产品标准,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节能减排体系。其次要加强产品生态安全标准建设,加大政府采购与专业化定制,建立与完善废旧纺织品清洁化生產考核和评价体系,在理化性能等基础上,建立安全认证体系,要提出循环再生产品性能评价、质量评价和安全评价体系,科学引导与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同度。最后要加强总体政策设计,全产业链协调、全物流覆盖,包括回收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与认证体系、品牌建设与推广体系等。

化学法:打破再生魔咒?

来自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汪少鹏介绍了“用化学法回收聚酯类为主要成分的废旧纺织品的技术经济探讨”,来自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朔介绍了“化学法连续再生聚酯技术的研究”。这两大企业一个围绕装备工艺创新,一个围绕生产流程创新介绍了化学法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加工中的发展情况。

化学法是再生聚酯领域,相较物理法更为复杂但同时又更加贴近原生的一种“从纤维到纤维”的生产方法。由于在再生化纤行业内长期存在着“如果再生,品质降低”的魔咒,因此整个行业被动的贴上了“低品质”的标签,而化学法的工艺核心实质与原生无异,因此也成为再生领域寻求高品质的重要路径。

但是在论坛上汪少鹏说:“我们不用去纠结再生行业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我们只需要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做好废旧回收这一课题,这其中尤其是废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猜你喜欢
聚酯瓶颈纺织品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国内首套“一头三尾”聚酯项目顺利开车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巴基斯坦对聚酯短纤反倾销调查案终裁
新型非纤用聚酯的发展:技术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