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经验对幼儿大脑结构发育的影响

2017-07-13 02:18崔艳妮王一逸卢英俊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幼儿

崔艳妮+王一逸+卢英俊

【摘要】从表观遗传学视角看,早期经验会对幼儿大脑结构的发育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分析社会信息获得、师幼关系、抚养者抑郁、虐待与忽视、幼儿学习和游戏经验等早期经验对幼儿大脑结构发育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创建安全友好的居住环境。(2)关注抚养者的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专业指导。(3)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管理。(4)平衡幼儿的知识技能发展与情感、社會性能力发展。(5)将专家意见纳入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早期经验;幼儿;表观遗传学;大脑结构发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3-0027-06

科学家发现,在基因组中除DNA和RNA序列外,还存在其他能够调控基因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无法改变基因序列,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和调节遗传基因的功能和特性,并通过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稳定传递这些功能和特性,这就是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换言之,可将其理解为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活环境与经验对个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科学家运用表观遗传学来解释为何环境、饮食等外在因素可以改变生物体的表现型,甚至改变基因型。

大脑发育对早期经验和环境非常敏感,其结构的成熟和基础功能的好坏取决于发育时期的主观和客观环境。生理活动创造的经验会强烈影响大脑的结构,也极大地影响着由基因调控的神经细胞的化学变化。〔1〕研究显示,有早期不良经验的儿童在大脑容量、大脑皮层发育和大脑结构方面都与无早期不良经验的儿童有着显著差异。〔2〕生理活动创造的经验会导致表观遗传的变化,控制神经细胞中基因的表达。〔3〕早期经验对幼儿大脑结构发育的影响详述如下。

一、社会信息获得

幼儿与抚养者的交流,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通过与抚养者交流来获得社会信息,并逐渐学会情绪辨别。研究表明,幼儿在出生后的0~3个月里就已经形成社会和情绪脑机制的核心脑区,〔4〕且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发生改变。

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学习可以促进大脑高级功能的发育。例如,观察卡通面孔或类似视觉组合符号,能够激活右半球,有利于幼儿脑内视觉系统与边缘系统的整合。〔5〕这种整合可以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及处理其他视觉刺激类型能力的发展。〔6〕同时,儿童期是大脑网络区域合作和功能连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神经连通性方面的缺陷对于解释学习困难和自闭症有重要意义。〔7〕

二、师幼关系

新近的科学研究揭示了情感发展依赖于多个脑区中复杂的神经回路的形成、成熟和相互关联,包括前额叶皮层、边缘系统、基底前脑、杏仁核、下丘脑和脑干等。这些包含了情感调节的脑回路又和那些与“执行功能”(如计划、判断和决策等)相关的脑回路相互影响。良好的情感会增强执行功能,反之则会削弱。〔8〕随着幼儿的发展,其情感经验会被逐渐内化到其大脑结构之中。

研究发现,幼儿与教师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能促进其认知发展,提高其注意能力和阅读技能。若幼儿与教师没有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则会影响其认知发展。例如,未与教师建立正常依恋关系的幼儿往往表现出较弱的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言语理解能力,且在总体学术成就上落后于师幼间依恋关系良好的幼儿。〔9〕教师的情感支持会对幼儿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对幼儿唾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和α-淀粉酶测定发现,较低教师情感支持的幼儿可能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其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均比有较高教师情感支持的幼儿强,显示其紧张和压力程度较后者高。〔10〕

三、抚养者抑郁

抚养者抑郁会影响亲子关系,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长期和严重的母亲抑郁。

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互动,就像乒乓球中的发球和接球,是经验积累的有效途径。〔11〕例如,当婴儿牙牙学语时,成人用眼神、手势或语言予以恰当回应,这将会让婴儿在大脑中建立相应链接,从而达到支持和强化其交流和社会技能发展的目的。一旦抑郁影响了抚养者为婴幼儿及时提供恰当回应的能力,婴儿大脑中本该形成的链接将无法建立。可以说,是否生活在一个能够得到恰当回应的环境里,决定了婴幼儿大脑结构发展的强弱,这是个体以后学习和行为发展的基础。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当母亲有慢性抑郁症时,会通过两种病态的养育模式破坏亲子间的“发球和接球互动”:敌意-侵入模式和脱离-沉默模式。〔12〕处于敌意或侵入状态的母亲看似在以某种方式“发球”,却会使幼儿的“接球”变得困难。相反,若母亲是脱离和撤退的,幼儿则会成为发球者,而母亲却没有接球。在以上两种情况中,患抑郁症的母亲都不能为幼儿提供积极、和谐的互动,将对幼儿的大脑结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旦亲子间建立起的是一种消极互动,即使随后母亲的抑郁情绪有所改善,这种互动模式也将持续,并可能使幼儿和其他重要成人间也产生消极的互动。〔13〕

除母亲等抚养者外,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接触者,其抑郁也会对幼儿的大脑结构发育造成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抑郁程度与幼儿在园内表现出的行为问题次数呈显著正相关。〔14〕

四、虐待与忽视

婴儿在6~12个月时就有了恐惧体验并具有将恐惧从其他情绪中区分开来的能力。如果幼儿生长在父母有心理健康问题、药物滥用、家庭暴力或社区暴力的环境中,又或初入幼儿园时适应困难,但被幼儿园教师忽视、责骂等,都会使幼儿出现持续恐惧和焦虑情绪,情感发展会受到很大威胁。〔15〕研究表明,消极经验,如虐待和暴力等,会导致幼儿产生恐惧和慢性焦虑情绪。如若这种压力反应系统长期被激活,会导致其恐惧和慢性焦虑情绪过载。幼年的持久恐惧和慢性焦虑可以通过扰乱大脑的发展架构而造成终身的不良后果。〔16〕持续恐惧和焦虑还会削弱幼儿感知和回应威胁的能力,使其失去区分安全和危险的能力,严重的焦虑和恐惧还会影响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功能发展。

1.虐待

幼儿遭遇的虐待主要有:(1)身体虐待,如殴打、体罚。(2)精神虐待,如言语攻击。(3)性虐待。任何类型的虐待都会对幼儿的大脑发育带来负面影响,如家庭暴力、社区暴力和幼儿园虐待等。

在教师辱骂中成长的幼儿,其表情加工能力往往出现异常,对负性情绪更加敏感。幼儿和易怒、有攻击性的抚养者或教育者互动,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可能导致潜在的应激有害化学物质增加。〔17〕这种反复出现的生理反应不仅会影响幼儿大脑发育,阻滞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增加情感障碍的风险,〔18〕而且可能造成器质性、生理功能性损伤,导致幼儿情绪紧张、认知功能低下,出现心理障碍。〔19〕对遭遇过性虐待或有其他童年受虐待经验的儿童进行的磁共振扫描发现,其海马、胼胝体及额叶的体积减小,这些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记忆、情绪控制、同伴交往及左右半球的信息传递。〔20〕

研究者对虐待影响大脑发育的原因做了解释:虐待导致幼儿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造成有关焦虑反应和恐惧反应的神经回路和相关脑区被经常激活,使得这些神经回路和脑区过度发育,而其他功能的神经回路和脑区则出现发展延缓现象。〔21〕同时,虐待还会导致皮质醇受体的数量减少,致使下丘脑和垂体收到的反馈信息减少,增加了促皮质素释放因子(CRF)的释放,延长了压力反应。〔22〕

有童年受虐待经验的父母在养育子女时常会表现出虐待行为。研究发现,有儿童期受虐待經验的成年人右侧腹外侧前额叶体积较小,且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这些成人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攻击性,增加出现虐待行为的概率。〔23〕

2.忽视

忽视是指照看者对幼儿缺少照看,包括缺乏对幼儿健康和教育的关注、缺乏情感支持、无视幼儿生理需求的满足及危险的防护等。〔24〕忽视现象不仅会发生在家庭中,幼儿园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忽视问题。研究表明,忽视对幼儿造成的心理伤害并不亚于其他形式的虐待,其“潜在影响可能是由长期的、弥漫性的、自然的疏忽而产生的。它可能反映出整个家庭、幼儿园功能紊乱的一般性水平”。〔25〕

忽视可能会导致幼儿大脑器质性的损伤,同时被忽视的经验会导致大脑结构异常,如造成胼胝体缩小。〔26〕Perry 等人发现,受忽视幼儿会出现大脑脑室增大及皮层萎缩现象。〔27〕遭受严重忽视的幼儿,其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及中脑的结构会出现发育异常,全脑明显小于正常幼儿。〔28〕这些被忽视的幼儿对负性情绪更加敏感,并缺乏情绪控制技巧。〔29〕一些因为被忽视而遭受饥饿、寒冷的幼儿,因为需要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生存情况而导致压力反应系统发育异常,进而造成学习、记忆、情绪认知等能力的受损。〔30〕

五、幼儿学习和游戏经验

重复高度紧张的经验会导致表观遗传的变化,从而损伤逆境管理系统。而积极的环境和丰富的学习经验则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表观遗传标记,激活基因潜力。积极学习经验会刺激与激活大脑语言、记忆等回路,进而促使表观遗传变化,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有关幼儿语言学习的研究发现,语言是大脑不同系统协作的共同机能,幼儿在1~3岁时语法信息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会促使大脑左半球后部得到更好的发展。〔31〕幼儿早期接受艺术教育也会刺激大脑突触发育并刺激左右半球连接,进而促使全脑均衡发展。〔32〕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经验会继续改变表观基因组,但胎儿和婴儿时的经验可以对脑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并持续一生。〔33〕个体的基因表达实际上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幼儿的早期发展中,基因的表达处于一种不定时、不定位会发生改变的开放性状态,因而为幼儿提供积极学习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游戏是幼儿早期的主要活动和经验,是幼儿表达自我的方式。幼儿通过游戏感知外部世界,并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外界的第一手资料。大脑具有高度的经验可塑性。游戏可促进幼儿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思维、执行功能等认知能力及其对应脑功能的发展,对与情绪发展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建立也有重要作用。

从表观遗传学视角看,除上述早期经验可直接影响大脑结构的发育外,还有一些因素会间接影响大脑结构发育,如家庭贫富、社会支持、抚养者受教育水平等。

六、对不良早期经验的预防和干预

综上所述,早期经验可以修改表观基因组,影响大脑结构的发育。积极的早期经验有助于大脑结构的发育和其他社会能力的发展。不良的早期经验不仅会损害大脑结构发育,而且会影响幼儿的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故应做好早期预防和干预工作,从源头上阻止不良经验对大脑结构及功能的伤害。此外,以往认为不良早期经验造成的表观基因组的改变是永久的,但近来有动物实验表明,一些类型的表观遗传基因在一定情况下能够逆转。〔34〕这些研究为不良早期经验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支持。

1.创建安全友好的居住环境

在生命早期,慢性和强烈的恐惧会影响压力反应系统的发展和情绪记忆的处理。早期暴露于极可怕的事件下(如受虐待等),会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重复发生的可怕事件,很有可能影响幼儿的学习、问题解决及与他人交流能力的发展。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友好的居住环境,让幼儿远离暴力和恐怖事件,有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2.关注抚养者的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专业指导

抚养者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的负面影响比患有生理疾病的影响更大。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抑郁在胎儿出生前就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抑郁的母亲在怀孕期间会产生高水平的应激化学物质,减缓胎儿生长并增加流产风险,降低胎儿出生后的免疫功能。〔35〕因此,要更多关注抚养者的心理健康,对已有问题进行及时干预。

3.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管理

教师是除抚养者外幼儿接触最多的人。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教师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为幼儿建设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其脑结构和功能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必要。幼儿园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及时觉察自己的消极情绪,如愤怒、抑郁等,并能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避免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对有过激行为倾向(如虐待幼儿、打骂或忽视幼儿等)的教师,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杜绝因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大脑发展可能造成的伤害。

在幼兒园管理方面,应当建立系统性的相关法规与制度,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准入标准,并加大对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依法严惩虐童事件的当事人与责任主体。同时,政府需要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开办更多的优质幼儿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幼儿园则应注重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自查与监督机制,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心理素质。幼师院校则应重视对未来教师情绪管理、伦理与人格等方面的培育。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大脑结构的关键塑造者之一,应当努力与幼儿建立紧密的师幼依恋关系,从而为幼儿的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情感支持。

4.平衡幼儿的知识技能发展与情感、社会性能力发展

幼儿早年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会影响其后期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和毕生成就。〔36〕社会性能力在形成持续的友情、建立亲密关系、进行有效的亲子教育、做好一份工作、与他人良好合作、成为社区有用成员等方面,都是必须的。〔37〕早期教育需要在关注认知技能发展与关注情感和社会性能力发展之间取得平衡。〔38〕教育者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建立初步数字概念等,而且需要帮助幼儿发展情感和社会性能力,以促使幼儿大脑全面发展。

5.将专家意见纳入临床治疗中

幼儿会由于生活环境中的负面事件,如父母离异、父母忽视、幼儿园虐童或亲眼目睹暴力事件等,而产生抑制性焦虑,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这些幼儿,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在早期的鉴别、评估和临床治疗中,必须纳入专家意见,以准确评估幼儿的心理问题及程度,选择科学的指导和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LEVITT P.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the developing primate brain〔J〕.Journal of Pediatrics,2003,143(4):35-45.

〔2〕张黎,张奇.早期不良经历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72(4):42-46.

〔3〕SWEATT J D. Experience-dependen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9,65(3):191-197.

〔4〕JOHNSON M H,GRIFFIN R,CSIBRA G,et al.The emergence of the social brain network:Evidence from typical and atypical development〔J〕.Development & Psychopathology,2004,17(3):599-619.

〔5〕王玲,王静梅,王军利,等.卡通面孔与真实面孔识别的ERP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12,(5):19-28.

〔6〕JOSEPH J E,SWEARINGEN J E,CLARK J D,et al.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 for face processing in typical development〔J〕.Neuroimage,2012,63(3):1223-1236.

〔7〕NM K, et al. Abnorm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during face processing〔J〕.Brain,2008,131(4):1000-1012.

〔8〕DABIDSON R J, LEWIS D A, ALLOY L B,et al.Neural and behavioral substrates of mood and mood regulation〔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2,52(6):478-502.

〔9〕COMMODARI E. Preschool teacher attachment, school readiness and risk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8(1):123-133.

〔10〕HATFIELD B E, HESTENES L L, KINTNER-DUFFY V L,et al.Classroom emotional support predicts differences in preschool childrens cortisol and alpha-amylase level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8(2):347-356.

〔11〕HARRIS M.Closing the gap between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J〕.Quality Letter for Healthcare Leaders,1997,9(2):2-12.

〔12〕LOVEJOY M C, GRACZYK P A, OHARE E,et al.Maternal depression and parenting behavior:A meta-analytic review〔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0,20(5):561-592.

〔13〕SEIFER R, DICKSTEIN S, SAMEROFF A J.Infant mental health and variability of parental depression symptom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1,40(12):1375-1382.

〔14〕JEON L,BUETTNER C K,SNYDER A R.Pathways from teacher depression and child-care quality to child behavioral problems〔J〕.Journal of Consulting & Clinical Psychology,2014,82(2):225-235.

〔15〕NELOSON C A,HAAN M D.Neural correlates of infants visual responsiveness to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1996,29(7):577-595.

〔16〕National Scientific Council on the Developing Child.Persistent fear and anxiety can affect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 No.9〔EB/OL〕.〔2016-11-06〕.http://www.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

〔17〕DAWSON G, ASHMAN S. On the origins of a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The influence of the early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biological systems related to risk for affective disorder〔J〕.The Minnesota Symposia on Child Psychology,2000,(31):245-279.

〔18〕National Scientific Council on the Developing Child.Excessive stress disrupt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developing brain:Working paper No.3 updated edition〔EB/OL〕.〔2016-11-05〕.http://www.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

〔19〕李梅.幼兒园“虐童”事件探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25(2):79-88.

〔20〕BURRUS C.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abuse-

an hypothesis for the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maltreatment on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ical development〔J〕. Medical Hypotheses,2013,81(5):826-829.

〔21〕〔28〕〔30〕PEREZ C,WIDOM C.Childhood victimization and long-term intellectual and academic outcomes〔J〕.Child Abuse & Neglect,1994,18(8):617-633.

〔22〕TWARDOSZ S,LUTZKER J R.Child maltreatment and the developing brain:A review of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s〔J〕.Aggression & Violent Behavior,2010,15(1):59-68.

〔23〕MORANDOTTI N,DIMA D, JOGIA J,et al.Childhood abuse is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impairment in the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aggressiveness in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Psychiatry Research,2013,213(1):18-23.

〔24〕DUBOWITZ H, BENNETT S. Physical abuse and neglect of children〔J〕.Lancet,2007,369:1891-1899.

〔25〕OCONNOR H T.Parenting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nontraditional” familie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 Psychiatry,1999,43(4):548-549.

〔26〕HORNOR G. Child neglect: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Nurse Associates & Practitioners,2014,28(2):186-192.

〔27〕金燦灿,刘艳,陈丽.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和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2,(5):1119-1125.

〔29〕SHIPMAN K, EDWARDS A, BROWN A, et al.Managing emotion in a maltreating context:A pilot study examining child neglect〔J〕.Child Abuse & Neglect,2005,29(9):1015-1029.

〔31〕王成刚.脑科学视野中的儿童早期教育〔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32〕苏丹.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研究与实践〔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4.

〔33〕ROTH T L,LUBIN F D,FUNK A J,et al.Lasting epigenetic influence of early-life adversity on the BDNF gene〔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9,65(9):760-769.

〔34〕CHAMPAGNE F A, CURLEY J P. Epigenetic mechanisms mediat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maternal care on development〔J〕.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9,33(4):593-600.

〔35〕DIEGO M A, FIELD T, HERNANDEZ-REIF M,et al.Prenatal depression restricts fetal growth〔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9,85(1):65-70.

〔36〕AMY B D. Handbook of attachment: Theory, research,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1999,25(1):77-78.

〔37〕REIS H T,COLLINS W A,BERSCHEID E.Relationships in human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126(6):844-872.

〔38〕SABOL T J, PIANTA R C. Patterns of school readiness forecast achievement and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elementary school〔J〕.Child Development,2011,83(1):282-299.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