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娟
观察对象描述:好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中老人的溺爱,孩子很任性,不会谦让,不肯吃亏,但又很脆弱,缺乏自信。刚入园时脾气特别大,不管是集体游戏还是与小伙伴一起玩,总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否则就生气,大吼大叫,情绪自控上存在问题。
一、个案描述与分析
镜头一:
晨间活动:老师和小朋友在玩“大灰狼和小兔子”的游戏。老师请小朋友轮流来当大灰狼,好好没有被请到。这时,只见好好双手叉腰,脚用力地踩着地板,嘴巴里还不停地说:“哼!我生气了,我举手了为什么不请我……”边说边瞪着白眼。见此情景,老师连忙上去安慰,但任凭老师怎么说,好好都不予理睬,还是生着气一个人待在角落里……
案例分析:
从智商发展的角度来看,好好是一个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而且喜欢参与游戏活动的孩子。今天的游戏中,好好刚开始的表现很出色,但是后来老师没有请他做大灰狼引发了他的愤怒情绪。情商的发展包括五方面的能力:(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3)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5)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孩子不具备(2)和(3)这两种能力。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得知孩子在家也经常表现出案例中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影响他的健康发展。
镜头二:
语言活动:老师正在讲《小熊请客》的故事,好好也听得特别认真、投入。大概10分钟过去了,好好开始东看看、西瞧瞧。还不时地碰碰边上的悠悠,和悠悠说着悄悄话。这时老师提问:“好好,小熊为什么不请小狐狸啊?”好好站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回答出问题。边上有孩子悄悄地说:“好好在和悠悠玩,他没在听。”好好坐下后,脸红红的,嘟着嘴,他把椅子往后面挪了挪,整个人朝后坐,不再听老师上课。于是,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好好你看,这时谁来了。”经老师这么一说,好好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课堂上。
分析:
好好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需要教师时不时加以提醒。同时好好又是“好面子”的孩子,由于同伴的一句悄悄话,让他觉得丢脸而开始有点“自暴自弃”。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好好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孩子,鼓励、表扬的方式会让他更自信更积极,而如果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只会让他更加消极。
镜头三:
餐前故事:今天轮到好好讲故事(好好妈妈说,好好在家很爱看书,而且已经准备好了要讲的故事)。好好站在小舞台前,低着头,不时地捏着衣服的下摆。2分钟过去了,好好还是没有讲。老师在旁边给予鼓励:“有这么多人看着你,有点紧张很正常。但好好在家已经讲得很好了,要不,你看着后面的主题墙讲,不看同伴们,相信你一定会讲得好。”听了老师的鼓励,好好开始讲了,声音很轻。旁边有小朋友喊:“声音太轻了,听不到。”好好没有受他们的影响,虽然讲得轻,但是也讲完了。小朋友们给他鼓掌,好好坐到了座位上,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
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好好在集体中其实是不够自信的,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能把故事讲完,体现了孩子在努力改变自己。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没有因为旁边小朋友的话而受影响或发脾气。近段时间,我发现好好上课的积极性增强了许多,所以我总是会利用他进步的点滴加以提醒并鼓励。
二、个案诊断
针对好好的情况,我首先做的是,找出孩子存在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是怎样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结合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我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幼儿情感缺失
由于父母的工作很忙,工作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两岁半之前,好好在乡下和祖辈一起生活,父母只有在双休日才回去看望孩子。父母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时间较少,这样往往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和情感偏移。
(二)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
好好的母亲对孩子采取的是宽松的教养方式,而他父亲觉得对男孩子是要严格的。父母之间,对孩子教养方法的不一致给了孩子模糊的信息,让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易造成其情绪波动起伏大,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家长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好好的母亲是个急性子的人,对孩子的异常情绪问题表现出很焦急的样子,期望及时制止孩子的情绪问题,这些在无形中通过表情、声音、情感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到这份来自母亲的焦虑,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问题非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另外,孩子的父亲虽已发现问题但还是覺得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自然会好的,重视身体健康问题,忽视孩子的心理情绪问题。
三、辅导过程与措施
要对好好进行辅导,关键在于家长应该做到:
(一)认识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应当认识到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幼儿的情绪特点体现出不稳定性和外显性,6-7岁的孩子需要学会对情绪的控制,但是他们的兴趣在于让大人们关注他的情感。如果孩子的情感得到了满足,情绪就会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一面。因此,家长需要认识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情绪教育提升幼儿的情绪适应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幼儿负面情绪问题,将幼儿的情绪引导至健康、积极的一面。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促进情绪乃至心理的健康。
(二)掌握幼儿情绪教育的方法
1.探寻负面情绪背后的原因,宽容理解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爆发比较强烈的负面情绪,常常“发脾气”,那是因为他们的一些诉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当孩子有异常情绪反应时,家长应持理解和宽容之心,尽量平静对待,做孩子的倾听者和支持者,做他们的朋友,为孩子创设轻松的心理环境。比如:镜头一中当孩子有愤怒情绪的时候,首先,作为家长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让孩子感受到大人是能够理解孩子的愤怒情绪的。当孩子宣泄和释放情绪后,我们既不要冷嘲热讽,也不要视而不见。最好的做法就是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给他温暖的关爱,鼓励他向我们倾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做既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又可以借此机会与他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让孩子感觉到成人就是自己的“知己”。
2. 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知自身的情绪。
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各种情绪都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语言或故事,帮助孩子明确指出当前的感受。比如:镜头三中,为了帮好好消除紧张情绪,老师在旁边给予鼓励:“有这么多人看着你,有点紧张很正常。我知道好好在家已经讲得很好了,要不,你看着后面的主题墙讲,不看同伴们,相信你一定会讲得好。”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却能帮助孩子很好地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树立自信。
3.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有异常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设法缓解孩子的异常情绪。镜头二中,老师故作惊讶的一句:“好好你看,这时谁来了。”巧妙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既让孩子重新听讲,又消除了孩子因为同伴的话而引发的负面情绪。
4. 建立鼓励方式。
当发现孩子能控制自己情绪,乐于表达自己的快乐,在各种场合有合适的情绪反应时,家长应单独鼓励他,暗示他继续做好,同时要特别强调幼儿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幼儿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
5. 关注幼儿情绪,家园合力教育。
教师要与家长密切联系,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在情绪教育中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学会控制自我情绪,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而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要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要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情绪特征及其后果,特别要使孩子对一些负面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及其后果,孩子才有可能做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