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主题宣传报道方法探究

2017-07-13 16:32王凌杉王亚鸽
新闻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形势

王凌杉+王亚鸽

【摘 要】吉林省4月20日—4月27日开展了2017年春季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行动,《吉林日报》和中国吉林网精心策划,围绕该行动展开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媒体的动态化报道、接地气表达、视觉化呈现、全媒体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新形势下媒体主题宣传报道的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主题宣传;报道方法

吉林省4月20日—4月27日开展了2017年春季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行動(以下称“三早”),在全省掀起了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三早”行动报道作为一次典型的主题宣传,能够凝心聚力提神,对吉林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吉林日报》和中国吉林网对此非常重视,精心策划,充分准备,记者们争分夺秒,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三早”报道中,组成多支报道组,全程跟随省领导实地踏查,深入工地和各有关部门细致采访,获得了很多鲜活材料,为读者带来“冒着热气”的项目建设情况,唱好主旋律,为“三早”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舆论强势。

一、动态化报道把握主题基调

“三早”行动是针对吉林有效施工期短,充分利用春季项目开工黄金季节,推进项目建设“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的重要举措。两家媒体紧紧围绕全面推动吉林新一轮全面振兴这一重大主题,准确把握报道基调,报道方向和思路非常明晰,报道方式呈现动态化特点。从预热到正式报道再到利落收尾,无不体现了编辑记者对时间和节奏的精准把握,将省领导到各地视察的这条主线贯穿其中,通过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报道,突出了“三早”项目对于吉林振兴的重要意义,凸显了吉林人勤奋争先的精神风貌,奏响了一曲曲美妙的春天协奏曲。

(一)“三早”行动开始前做好预热

《吉林日报》先后通过消息《项目攻坚 争春早发 我省开展春季“三早”行动》、通讯《“劲风”绿松江——我省项目建设走笔》对“三早”行动的背景、时间表路线图、往年取得成果进行一一介绍,评论《让吉林力量在春天怒放》短小精悍,掷地有声,为“三早”行动的开展吹响了号角。

(二)“三早”行动开始后,专栏和专版齐发力

《吉林日报》在头版和二版分别重启“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聚焦项目开工季”专栏,两个版面的专栏分工不同,各有特色,头版专栏采取自上而下的视角,集中全面展示每位省领导踏查项目的情况,及时准确传达省领导对项目建设的指示和要求,为“三早”行动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三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依次而发,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与消息报道交相辉映。二版专栏则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积极投入“三早”行动的具体情况和做法,跳出“就成绩报成绩”的思维束缚,注重小切口、大主题,注重在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上下功夫,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整组报道避免了“脸谱式”、“机械式”的报道面孔,让原本相对静态的新闻“动”了起来,展现了全省抢先抓早,只争朝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此外,长吉图、长春新区、吉林市、松原市、长白山、梅河口等十多个专版在主题策划、内容选择上突出各地特色,以连续性和密集性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宣传,浓墨重彩而又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各地项目建设的个性特点。

(三)“三早”行动结束后及时做好总结报道

省级领导驰赴各地“沙场点兵”实地踏查督战刚刚结束,《吉林日报》立即推出《潮起风至劲扬帆——我省春季项目“三早”行动综述》,对“三早”行动进行了回顾总结,一个个项目建设捷报连连,提振了全省经济发展的信心。

二、接地气表达深掘项目背后的故事

“三早”报道作为一项主题宣传任务,如果只是板着面孔说教而不考虑读者接受与否就不会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吉林日报》在文本表达上淡化说教色彩,用事实说话,用更接地气的表达连接起热火朝天的项目现场和普通读者的内心,鲜活之气扑面而来。

(一)语言风格多样化,增强文章感染力

在“三早”报道中,吉林日报记者擅于根据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体裁特点,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感染读者,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亲和力。其中,短平快的消息数量最多,一事一报,便于读者迅速获取信息。如导语“钩机铲车挥臂掘进、运输车辆往来如梭、混凝土砼泵车高举长臂灌注打桩、百余名工人有序作业……”,画面感和代入感都很强。通讯从全局着眼,采取走笔、侧记等形式详细展示各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四篇评论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振聋发聩,画龙点睛,正确引导舆论。

(二)采访对象平民化,提升报道可信度

记者们践行“走转改”精神,顶着东北早春的寒风,来到项目现场蹲点体验式采访,与项目负责人对话,与企业工人谈心,获得了不少来自建设一线的真实数据和材料,深入挖掘项目建设背后的故事。在4月20日的江城周刊《吉林海王 引凤来栖》中,记者选择了吉林海王健康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柳成龙、车间主任等人现身说法,用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三)报道内容通俗化,增进报道趣味性

有的项目内容涉及专业术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记者站在读者角度进行思考与采访,正如《化工“补链” 康乃尔强》一文开头写道:“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它是做什么的呢?这是所有化工门外汉站在吉林康乃尔化工这新项目门口,都要打听的一件事儿”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视觉化呈现创新版面编排

《吉林日报》注重用图片来展示各地项目建设情况,增强了视觉化效果,活跃了版面。专栏“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聚焦项目开工季”中的图片虽然不多,但是少而精。4月22日二版的一张吉林市大项目建设工地图片寓意颇深,图片中一块块青砖冒着热腾腾的热气,让人联想到了项目建设现场的热火朝天!不仅是画面的写实,更是吉林人民行动和心理的写实。在各地市“三早”的专版报道中,图片使用则较多,与文字相得益彰,提升了整体传播效果。

“三早”报道时间紧任务重,23位省领导分赴各地,如果每位领导都发一篇稿件未免拉杂和重复,《吉林日报》编辑在对领导踏查稿件的处理上颇见功力。编辑首先对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和省长刘国中的视察活动进行了突出报道,将两篇稿件放于头版显要位置并配發现场图片,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其次,在对其他省领导的报道中,将两三位领导踏查情况的报道整合为一篇,按照时间和地区依次进行,以精短形式力除冗长沉闷之弊,精简务实,注重效果,既显得紧凑,又层次分明;此外,巧用下转版面的方式处理与其它专栏的关系。为迎接省十一次党代会,《吉林日报》在头版开辟了“五年攻坚振兴路”、“誓言与忠诚”等专栏,版面有限,要刊发的内容却不少,通过转版面的方式将头版版面作用最大化。

四、全媒体传播提升宣传效果

在“深融”背景下,“三早”行动报道体现了《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报道,编织出一张全覆盖的“三早”行动网络报道图景,读者通过任意途径都可以及时了解最新情况。

(一)短视频、H5等报道方式受到读者欢迎

《吉林日报》在手机客户端上发布视频新闻《人勤春来早 争先正当时——来自“三早”项目施工现场的报道》,带领读者来到长白山项目建设的现场。中国吉林网《“三早”行动再起航》系列H5制作精美,内容短而精,格局宏大,细节突出,每天一个报道书记、省长及各领导分赴各地实地踏查的消息,及时全面,同时组合报道了各市州项目进展情况,设计了能体现各市州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的手机界面背景景观,融入了互动元素,引导各地群众不断点开H5,给家乡项目点赞,不仅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新闻服务和感官体验,而且在微信朋友圈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形成了良好的正面宣传。

(二)注重新媒体间的推广,传播更高效

通过“链接”的方式串联起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三早”页面,如吉林日报官方微博简短的 “三早”报道附有中国吉林网和微博讨论话题的链接,读者点开“网页链接”,页面就会跳转到有当天的报纸版面的吉网,点击“直播吉林省大项目‘三早行动”就能直接进入由中国吉林网发起的微博话题讨论,进行转发、点赞、评论等,目前该话题已有近11万的阅读量。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专题栏目

中国吉林网的“三早”专题特色突出,以“三早日报”的形式呈现,网页设计跟报纸版面相似,令人耳目一新;在内容上,专题分为消息、评论、厅局专访、“三早”精彩H5 、各地在行动、“三早”报道亮点集萃等板块,集视频、图片、文字、H5于一体,将“三早”信息一网打尽;在平台上,中国吉林网不仅整合利用吉刻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微博等已有资源,还在今日头条、凤凰号、企鹅媒体开放平台、搜狐媒体开放平台、网易、新浪看点、一点资讯等PGC平台上推送“三早”报道,阅读量非常可观,扩大了全省“三早”行动的影响范围。

(作者:王凌杉,长春日报社高级记者;王亚鸽,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形势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企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新形势下国企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