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超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00)
浅析新闻摄影中的美学元素
管 超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00)
一说到新闻摄影,人们习惯于强调作品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大多数新闻摄影工作者也都报以不要对作品进行修饰的主张。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如井喷般涌现出来,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新闻摄影作品层出不穷,可是富含美学性的图片却不多见。今天,广大群众对于信息处理已经处于应接不暇的地步,如果仅仅依靠信息本身的社会价值来吸引大众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的图片一定要具有美学性,要在这些大量的作品中做到突出才能使图片更加具有吸引力,只有有效吸引观众,才能够进一步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可见,新闻摄影的美学性在新闻图片的传播当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也对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审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摄影;美学元素;审美价值
“时效性”“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场感”是新闻摄影的主要特点,它和艺术摄影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新闻摄影是通过对于新闻事件整体的判断和把握,在确保真实的前提下,通过抓拍手段,捕捉新闻的决定性瞬间,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
而艺术摄影则不同,它可以运用各种技巧来为被拍摄对象服务,比如摆拍、布置灯光、布置场景等来塑造艺术形象,而这些在新闻摄影中都是不被允许的,这也是艺术摄影与新闻摄影的最大区别。
在新闻摄影中,作者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从现实出发的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还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这就使得作者必须站在观众角度出发,使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够被观众所牢记,这也是对事件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有效方式。然而,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为新闻摄影作品加上美学的属性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手段。
审美价值高的新闻摄影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从而吸引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激发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想象与反思,从而给予观众思考和领悟的空间,让新闻摄影作品在大众的审美回味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新闻摄影需要美的支撑。
一副能够打动人心的新闻摄影作品,一定是兼备影像上的真实与形式上的美感的。这种美感是由形式与内容上的美,和其反应现实和意境中的美所组成,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摄影作品中的“真”“善”“美”。这种“真”“善”“美”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追求美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美不等于过度修饰,真实性将永远是新闻图片具有美学价值的基础,新闻摄影作品的美学性可以为新闻图片赋予更强大的震撼力,但它却不可以通过设计从而凌驾于真实性之上。
新闻摄影作品要想有效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首当其冲的便是要使所拍摄的新闻图片能够更好的引起观众的注意。也就是说,要做到快速有效地激发观众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先用富有冲击力的作品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有成功的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使新闻摄影作品更好的被观众所接受,成功引发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思考,这样,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才会传递到观众那里,作品才能实现它的应有价值。
所以,新闻摄影作品在传达信息时,首先要在形式上给人以美感,而这种美感则是需要体现作品中,被表现对象的外形或结构中所包含的美学元素,以及对它们进行相互组合与协调,利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以及其他特殊方式组成的形式,来激起观众们的审美情感。虽然新闻摄影作品不是艺术品,但在新闻摄影作品与观众发生联系的一瞬间,便像一件艺术品一样,成为了一个审美对象。
同时,在新闻摄影作品形式美的表现中,要做到在形式结构上,必须将新闻摄影作品的主体部分做到最大化突出与强化,让观众一目了然,甚至不用看文字说明也能感受到新闻摄影工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只有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促进新闻摄影事业向高、深层次的发展。
如果说新闻摄影作品的形式美能够引起观众注意,那内容美无疑能够引起观众的思想感悟、审美情感。因为内容才是新闻摄影所要展现的新闻本体,作品的内容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新闻摄影作品的内容美,在于要向观众传递的信息内容,要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是积极的,但作者在传递信息时,要做到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利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通过作品来呼吁、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大家每个人的自身努力,共同来打造一个和平、充满爱的世界。
所以,对于新闻摄影作品来说,内容美所指的审美范畴,就是对于善的表达,同时,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精神,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所在。其内容美中所体现出来的善,不但可以通过具体个体或个人在面对各类复杂情况下,做出有益于社会发展或他人的各种言行举止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以某个国家、某个机构或者某种政策为主的,一种集体的或者抽象个体对公众和社会的有益作用来体现。
新闻摄影是以社会中的各类人物和事件,或是自然风光与景物作为拍摄与传播的对象,利用自身技术来向世人极力展现人情事貌与世态炎凉,展现自然山水、场面情景、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而展现的这些,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客观记录与真实再现。而这种客观记录和真实再现,决定了新闻摄影作品的现实意义,必须立足于“真”,表现为“真”。这种立足于真实的客观记录和再现,也决定了新闻摄影作品是无法脱离于现实的,它是立足于真实与客观的,是一种现实的美。
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都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并不是每一个具备现实美的新闻摄影作品的事件与内容都能与观众的日常生活可以发生紧密与直接的联系,但是,富有现实美的新闻摄影作品,由于其事件的真实性,能在作品中所反映对象的真实情感,这些情感是无界限限制的,会与观众在产生共鸣,所以,越现实的作品就越具有抒发情感的力量。
综上所诉,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新闻摄影作品,会比那些较为古板的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加易于为观众们所接受,只有被大众接受、有效传播,作品才能给予观众自我反省的动力,从而起到引领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所以,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去工作,使新闻摄影作品能够触动观赏者的心弦,激发观众心中的情感和对新闻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使新闻摄影作品的各种功能得到最大化得实现。
[1]车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法.狄德罗.张冠尧.桂裕芳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版).
[3]卢炎.新闻美学初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宋汉炎.新闻与美学漫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3月.
[5]谢逸溪.新闻美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