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倩 (昆明市盘龙区文化馆 650021)
从《云南映象》看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及发展
赵倩倩 (昆明市盘龙区文化馆 650021)
《云南映象》带动了整个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云南映象》歌舞集的成功为我们的实践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原生态舞蹈对原始生活的呈现,并从《云南映象》看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及发展这两个方面,对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云南映象》;原生态舞蹈;传承;发展
舞蹈《云南映象》是由杨丽萍编创的一部大型原生态歌舞剧,它将原创的歌舞和民族舞进行融合,成为原生态的舞蹈,充分展现了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云南映象》在目前为止创造了我国中国舞台之最,其中包括演出时间最长、阵容最大、演出场次最多等等。《云南映象》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自身存在的原生态的歌舞魅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云南映象》还与市场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华文化中浓缩的精华。原生态舞蹈是指没有经过改造的民间舞蹈,同时经过现代舞蹈展示出来的舞台艺术,表现在自然、生命和情感中。这种最贴近生活和人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赋予了舞蹈深厚的文化底蕴。《云南映象》的成功带动了原生态舞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发展原生态舞蹈,将原生态舞蹈内在的现代文化和审美观念进行了结合,激发了现时代的活力。但是如今受到了各种文化的侵袭,原生态歌舞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所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保证原生态舞蹈具有自身的本色,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又能很好的被人们所接受,这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原生态舞蹈中有着传统生活的缩影,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生活氛围,也是因为如此,原生态舞蹈才会全面展现了原始生活。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杨丽萍的舞蹈《云南映象》来分析舞蹈技巧的多样性,《云南映象》这一作品时长两个小时,结合了几种典型的原生态舞蹈模式,在舞蹈的编改上融入了杨丽萍全部的心血,可以说是杨丽萍呕心沥血之作,《云南映象》的编制来源于传统的民间原生态舞蹈,其中运用艺术的形式再次呈现了原生态与人文的发展,舞蹈中全面的展现了云南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俗与风土人情。在民族舞蹈《云南映象》中引入了现代舞蹈的技巧,充分诠释了原生态舞蹈的理念,用现代审美的标准去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将运用在现代舞蹈中的色彩、布景以及灯光和云南舞蹈相结合,这样弥补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不足。从全方面来看,《云南映象》可以分为六个章节,其中包括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在这些方面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的精髓进行了充分的融合,所以《云南映象》舞蹈中这种简单整齐的形式,从中国舞蹈的发展史上来看,这是一部将现代舞蹈技术与原生态舞蹈元素进行了融合,是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
我国民间舞蹈在发展中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最终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同时还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外来文化也丰富了我国传统的文化,两者文化之间进行了交融,人们平时的生活习性以及思维观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民族风俗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有着挑战性和推动的作用,同时两者之间文化的交融也是具有多样性的。在《云南映象》舞蹈的编排中融入了各方面的文化,它以一种全新的结构的编排模式形成了特殊的语言舞蹈,充分的体现了原生态舞蹈对原始生活的呈现。我们在民族舞蹈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看到了许多差异化和个性化,在语言层面进行表达的话,是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肢体语言进行舞蹈的编排。在本质上文化交融的多样性,拉近了观者与舞蹈之间的距离,使得原生态舞蹈以普遍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下。这样原生态舞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缩小,同时更有利于舞蹈表演者以不同的方式去从各方面表现舞蹈,丰富了舞蹈的渲染力。
在原生态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在舞蹈中不仅仅融入了民族元素,还在创作的过程中分别重视了民族风俗、尊重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这样在原生态舞蹈中就存在了不同的文化和元素,其中包括了现代文明的文化和经典元素,有一部分还是生活中真实的写照。原生态舞蹈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叙述,可以这样说原生态舞蹈不仅仅是一件单独的艺术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少数民族先民祖先的信仰,舞蹈中充分反映了现实与过去,同时还传递着对将来希望。在原生态舞蹈中工艺技术、民间文学、生产知识和表演艺术这几个方面都有许多方面的表现,比如说在工艺技术中,原生态舞蹈中的道具服饰就涉及到了这一点,同时原生态舞蹈的表扬本身也是一种表演艺术,这几个方面是我国无形遗产中重要组成的部分。我们必须要对加强对原生态舞蹈的保护和发扬,这样才能够促进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及发展,在未来原生态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效的将原生态舞蹈和民间舞蹈相结合,共同发展,共同传承。
《云南映象》这部歌舞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集,其中还采用了最原始的云南歌舞的舞蹈元素。在《云南映象》这部舞蹈中参演的演员大多数来自于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中,杨丽萍之所以要用气大量的业余演员,主要原因是在舞蹈圈子内专业的演员很多都没有原生态民间的感觉,而当地少数民族的则具有那种原生态的感觉,在杨丽萍找到她们的时候,她们其中有一部分人还在田间劳作,这些民间原生态的演员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她们在生活中就唱跳着这些舞,她们的融入给这部歌舞带来的改变是专业的演员做不到的,所以说在《云南映象》这部歌舞集中所用的民间演员是最大的看点。《云南映象》这部歌舞中表演的演员全都采用了真认真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其中还采用了原生态的民间乐曲,其中舞蹈演员的服装就是云南民间服装的原型,其中更是有一百多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面具,给人带来一种神秘感,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的魅力,为传承原生态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南映象》全剧共分为了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这几个部分,充分的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热爱。《云南映象》这部歌舞的序幕是在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即使是女性擂鼓,也丝毫不差,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部歌舞的最后是以杨丽萍进行领舞,以“雀之灵”作为这部歌舞的尾声,这部歌舞在服装、道具、音乐等上都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映像,其中构建出了一种生态情感。在《云南映象》这部歌舞的第三幕“女儿国”中,主要是由杨丽萍进行吟诵和领舞,在这过程中它以舞蹈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高原女子一生的辛劳,在经典的唱词“太阳歇歇嘛歇得呢,月亮歇歇嘛歇得呢;女人歇歇嘛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得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来了。苦荞不苦嘛吃得呢,槟榔不苦嘛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嘛日子过不甜呢……”中全面给观众展示了一段原生态的唱念方式,最重要的是在结尾的那一声叹息,无不激励着观众。《云南映象》这部歌舞中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对母性的赞美歌颂,用女性的唱词和肢体语言之间相互融合,能够最真实的表达出对母亲的赞美。
在《云南映象》这部歌舞中,其中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法和思维,让原生态的艺术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里,这样不仅仅满足了当前观众对美的要求,还在艺术中强化的原生态的感觉。《云南映象》这部歌舞还采用了现代的表现手法,在舞蹈和审美等多个方面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在灯光、音乐的运用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云南映象》第三幕“家园”中就全都运用了多媒体化的影像和人像,影像采用了虚虚实实的热带雨林的光影,而其中的抽象画也是云南的重彩画,它充分的与自然结合在了一起,全面的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给关注形成了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在《云南映象》这部歌舞的舞台上则是采用了一系列的高科技,让整部舞曲充满了时代感。例如,在“林”中,运用了皮影戏,用灯光把索要表现的事物投射在大屏幕上,最大程度的将舞姿放大,让观众清晰的感觉到原生态少数民族的热带雨林映像。在《云南映象》这部歌舞的音乐运用上也符合了现代的审美,在舞蹈最开始的部分,有一段是杨丽萍独自进行吟诵的“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就这样,伴随着神秘的歌谣和鼓谣,表达了歌舞中原始的有强烈爆发力的原始生命力。在这类最原始的歌舞中,运用了最大的想象力,将舞蹈慢慢的进行融入,把云南原始的音乐、经过适当加工的原始音乐以及现代创作的音乐,这几种不同种类的音乐之间进行了相互的融合,将原生态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得原生态舞蹈在舞台上完美的进行展现。歌舞把云南少数民族人类的坚毅、顽强尽情的表现了出来,让人们从心底感悟到人类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永恒。《云南映象》这部歌舞将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的文化艺术之间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这不仅仅是《云南映象》成功的因素,同样也是原生态舞蹈进行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方向。
《云南映象》舞蹈演出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播的成功,《云南映象》演出的成功更是召示了原生态舞蹈进入市场发展的趋势,用原生态舞蹈艺术来检验市场,同时用市场来推动艺术。这是文化与市场的互相结合,是原生态文化走向市场的第一步,这样艺术与文化的互相结合,才能让民族文化在不失去自身价值的情况下在市场的发展中走得更快。《云南映象》舞蹈在市场上的上映,已经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云南映象》在日本东京“东急文化村”进行演出的过程中,《云南映象》的上映创造了当地票房纪录的神话,《云南映象》连续演出十一场,出票率均为百分之百。舞蹈通过音乐、舞蹈、服装、灯光等多种元素,不仅仅给作者带来视觉上的感触,还给观众的内心带来了无限的感动。随着我国社会对外文化发展的力度不断的加大,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所以说应该不断的整合我国文化艺术资源,增强自身的文化创造力,进而树立特色文化,促进本土文化的向外发展,充分的实现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云南映象》自身就具有充分的艺术魅力和市场的吸引力,把原生态舞蹈作为原生态文化发展创作的源泉,同时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作为原生态文化、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市场方向,这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市场的审美与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为我国原生态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进步的空间。
《云南映象》是一首赋有赞美性的原生态舞蹈,它不仅仅表现了原生态舞蹈在舞台上的生命力,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审美观念,还不仅仅在原生态舞蹈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让舞蹈本身更具有表现力,还采用了寓意的表现手法,将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土生活在舞蹈中形成的呈现出来,让有限的舞蹈表现出来无限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韵味。原生态舞蹈表现出来的那种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的精神,也是我国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精髓,所以说我们应该对这些有价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遗产进行保护,让原生态舞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成为发展民族精神的无限动力。
[1]罗敏.从《云南映象》论原生态舞蹈的传承[J].文艺争鸣,2010(16):57-59.
[2]陈京东.杨丽萍的原生态舞蹈实践与理念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9):111-113.
[3]尹建宏,江东.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85-91.
[4]蔡岩.杨丽萍的舞蹈创作——谈原生态舞蹈文化的现代呈现与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6):86-91.
[5]冯光.浅析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6(11):140-143
[6]张丽.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的艺术审美[J].黄河之声,2016(07):122-123.
赵倩倩(1978- ),女,白族,云南昆明人,大专,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性舞蹈创作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