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钰婕 韩凯舒 肖学健(通讯作者)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330045)
萍乡市芦溪县东阳村古建装饰研究
钟钰婕 韩凯舒 肖学健(通讯作者)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330045)
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的政策,走访有价值的村落,对当地建筑文化装饰进行走访考察,对传统古名居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发展做出有利的铺垫。
东阳村;古建筑;装饰
东阳村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中东部。东连瑞泉,西接土上,南邻丰泉,北毗塘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吴国,和楚国为相邻国家,所以继承了吴风楚韵传统文化。近年来对于传统古村落的不断重视,使得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古村被发现。
南唐同光二年袁州刺史吴晴在此地去世,其儿子东约公将他埋葬在这块地方,在此守坟,之后便在这里建村落户,成为了东阳村。经过了千余年的发展,文化习俗、建筑布局、景观效应等,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村内至今保留下来的尚有一定数量的明清建筑及古建三绝,所遗留下来的古迹最远可追溯到上千年,对研究古建筑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
装饰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传达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有着特殊的地位及形式。如新石器时期人类用野兽的牙齿做成精美的项链,那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凸显自己威猛的象征。建筑装饰亦是如此,以官宦和平民之家的装饰来说,就能直接的体现出来,前者装饰华丽尊贵,雕刻精美,装饰繁琐,但是内容形式单一;后者则较为轻松活泼,简单古朴,装饰寓意多于装饰复杂。东阳村传统建筑装饰,形式优美,内容丰富,当地文化结合雕刻艺术,谱写出不一样的文章,具有不一样的特点:
(1)徽派建筑风格,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因其充分利用了本地的地形山水和环境,视觉上也运用了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手法。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研究过程中,东阳村的古民居、曾氏祠堂、三让门等建筑,正好凸显特色。
(2)东阳村的木雕特色。古代江南曾流行“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的说法,可见对雕刻的极为重视,在窗棂、门扇、雀替都能看到木雕的影子。
①装饰部位:装饰部位分为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外檐:建筑外部木质构件,具有通光、采光和围护的功能;东阳村外檐木雕多运用于门、窗、栏杆等部位;窗檐上用海棠、扇形、回字纹的组合型形式,满足装饰文化寓意又体现了透光的使用功能。内檐:指室内,以及具有对室内具有空间分隔作用的物体。如碧纱橱、槛窗等,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 东阳村室内中的木雕多运用于椅、几、屏风、罩等物体。椅子多为靠背椅和扶手椅,靠背椅是根据人体后背的特点设计出一定的弧度,让人感觉舒适的椅子。张瑞义的《贵耳集》中记载到:太师椅是扶手椅的一种,是清代所流行的一种椅子类型,摆放于厅内的中央位置,在一些官宦和富人的宅邸和厅堂和重要的建筑室内,常成对成行摆设。
②图案:东阳村古民居建筑中栏杆雕刻,以“桃”为花瓣,寓意着长寿、“铜钱”为花心,寓意着多财、“寿”字作为整体构图中心,以“鹿”的图案为撑架,鹿是仙兽,一千年的鹿称之为苍鹿。一千五百年为白鹿,两千年为玄鹿,有长寿的象征,又谐音禄,若是民居建筑则多表示长寿,符合当朝百姓的心理特征,以及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夙愿。窗户栏多采用简单的纹路,不仅满足了简单风格的美感,还增加了透光效果,在窗户顶上,看到了刻画了龙之子正吐着铜钱的木雕,是对财富的向往。简单的木屏风,有的是文字图案、简单的几何形、或是生机灵动的植物图案,不仅起到通透功能,还可以起到适当的障景、借景的效果,将屋内一侧与室外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起到事倍功半的装饰效果。如意(吉祥如意)、铜钱、南瓜、松树(长寿)和各类简单纹案随处可见,南瓜用萍乡话来说便是“金瓜”,有富贵多金的意思。
③造型:桌柜上运用了更为由特色的图案组合,如蝙蝠的两个爪子抓着铜钱伴着祥云来,寓意幸福、财运都将来临,即福从天降。以及鸟儿仰头看向盛开的荷花等,有寄托主人情感,表达自己志向高远,想要成为像荷花那样的君子。松鹤同框,寓意健康长寿。门的装饰中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蝙蝠图案,组合成不同的造型,“蝠”通“福”,组成五福捧寿的造型。
④文字:由于这里自古爱文成风,进士、举人、儒生、秀才甚多,如宋朝进士吴琯、明朝进士吴三益,唐朝刺史吴民怀,所以大部分牌匾上的文字:尚义可风、利济为怀、文元(清朝光绪帝赐予吴氏祖先牌匾,意为“文人”)都是赞扬文风、道德行为的寓意。
(3)应接不暇的砖雕艺术。砖雕是古代建筑雕刻中一种重要的形式,独特的艺术造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蕴。
①砖雕装饰多位于楣顶部位,也可见于门楣周边和框楣相交部位,曾被作为建筑等级、等级身份的标志。图案设计、形式类型丰富,瑞禽异兽、山水人物和象征吉祥富贵的如意花卉运用的较多;在建筑的各个部位上,都能发现雕刻的不同图案的精细程度,体现着高超的艺术手法。如东阳村所遗留下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樨头上,一侧雕刻着狮子图案,狮子是权利与威严的象征,是百兽之王,所以有辟邪镇宅的功能,谐音“世”和“事”,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吉祥的寓意。另一侧刻着狮子戏绣球,而绣球为民间的祥瑞之物,出现在官宦之家的建筑中,正好与之对应。雕刻图案花样繁多,用不同意义的象征手法,不仅增加了装饰的美化意义,也添加了建筑的独特味道,同时也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
②瓦当被誉为砖雕永恒的伴生物,不仅起着遮挡物件的功能、还具有修饰美化建筑的作用,也是屋顶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的礼制制度规定,上等官房才能使用筒瓦,普通百姓就只能用板瓦。东阳村古建的瓦当图案形式多样,所处不同的位置也蕴涵着不同的含义,大多普通建筑的瓦当以“寿”为中心,周围用祥云纹围绕,底下以铜钱形状铺垫,整个图案雕刻成蝙蝠的形状、或单独的铜钱形状相连、或的雕以“福”“禄”“寿”三位神仙形象,也从侧面展示出当时,普通百姓的夙愿无非是福寿多财。而位于宗祠上面瓦当图案是运用的狮子图案,与传统记载的狮子图案不同,宗祠是供奉祖先,视为宗族的象征,视为权利的象征,也预示着希望祖先将福气授予后人。
③为了纪念东阳吴姓先人“三让天下不称帝”的禅让精神,“三让门”上雕刻着荷花图案,有衬托着高洁、正气的象征,也警示着后人继承此种精神。凡万物即相生相克,在寺庙上雕刻着八卦图案,更加凸显了建筑装饰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意义。除了与建筑相互依存的砖雕外,在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已经单独存在的,大多是刻画人物故事的砖雕,有历史、真人真事、反映生活场景内容;通过鲜活人物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追求。
(4)丰富多彩的石雕。石雕造型逼真,手法细腻、纹饰洒脱,从人类艺术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东阳村内的石雕极具特色,结合当地文化,地理环境、身份象征,凸显了不一样的魅力。调研过程中每个建筑门外的柱础都有着不同图案,在政治地位高的建筑上通常有着如有古镜、花篮、龙凤、蟾蜍、水纹等图案,而一般民居的装饰就比较简单。弥漫着浓重的中国古代宗法思想,是宅主教育子弟、承传家风、以示后人的体现。寺庙的柱础下雕刻着仙人、佛八宝、暗八仙等,借助宗教中的吉祥物表达意思。丹桂第(明朝天启年间芬桂第景贤公长子友良所建祠堂)前的柱础下,刻画着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这是体现了文人仕官高雅博学的标志;抱鼓石也是雕刻石雕的一个载体,是中国宅门“非富即贵”、等级级别、身份地位的象征。东阳村抱鼓石鼓座上浮雕着芙蓉花,表达福寿吉祥、花好富贵的象征。
(5)道教壁画:此壁画名为“众神扈跸”,为古建筑群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仅仅出现于禅台寺中。禅台寺内装饰上虽大量采用以佛教为题材的图案莲花、八卦、六字真言、八仙像等,但从晚明时期,三教合一的思想就愈发浓重,使得之后寺庙内出现了以道教的壁画作为装饰的形式;正殿中央,绘以八卦图案,营造着昏暗的气氛,内部中央留出缝隙,从中透出一丝的光亮,突出神秘庄严的氛围。
(6)文字及其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字、石刻也起着一定的装饰效果。由于文人众多,诗词歌赋也众多如:清代芦溪诗人吴琮献为位于东阳村的禅师台所作诗句:闲闲独上古禅台,鹫岭嵯峨静景开。水析东西随地注,衢通吴楚傍江回。春池泉涌珍珠泻,画阁云环锦绣堆。为想高僧传胜事,未知白象肯重来?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案选用具有代表意义的动物形象,如龙、鹤、鹿等作为装饰的语言,极大程度还原大自然,寓意美好的图案组合也屡见不鲜,用寄托、谐音、象形等手法变现在装饰中,寄托人们的精神向往,添加自己的文化基础,将抽象感性的精神世界,用具体的实物所表达出来,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容、增加了建筑的文化情趣。并在修饰的基础上还考虑到了物质的自然形态,遵循“不一人巧伤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原则。
装饰不仅仅是艺术,也是文化,是根据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于美的结晶;所有的装饰只能根据所出现的比例得出大概的结论统计,在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需要经过人类发现的东西,打破常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发现新的装饰文化前,都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多种设计手法和建筑装饰都为今后的深层研究起到了带头作用。
[1]肖学健,李田.《驿前明清民居的门面装饰》 [J].北京:装饰,2003第1页.
[2]王洪坤.《砖雕艺术的启示》 [D].浙江:中国美术学院 2010第8页.
[3]朱晓敏.《<扬州画舫录>建筑类词语研究》 [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3第30页.
“赣文化明清民居的营造与装饰艺术的研究——以驿前明清民居为例”(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编号:YG2011099,主持人肖学健
钟钰婕(1994- )女,汉族,籍贯:江西,学历:硕士,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与环境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