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宏斌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454000)
现代陶艺创作对传统符号的借鉴和应用
韩宏斌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454000)
现代陶艺本身具有精神性和审美性的内在驱动,使现代陶艺创作中自然而言地向传统符号致敬。传统符号中深厚的精神文化基础与现代陶艺创作中思想意识的碰撞,结合、借鉴以及应用是陶艺在当下观念多样化发展的诗意表达。本文充分探讨了现代陶艺创作与传统符号的融合,从而证实了传统符号和中国文化内涵是现代陶艺创作中最质朴、最本体的艺术表达语言。
现代陶艺;传统符号;创作;传统文化
现代陶艺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应用在整个后现代艺术主义艺术潮流中俯拾皆是。传统文化符号的蕴含意义,在现代陶艺创作技法上,不单是采用了传统手法,更是借鉴文化符号中的传统题材。其深层蕴意不仅具有强烈的反现代色彩,更是将现代陶艺创作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艺术概念中。传统符号具有创作的任意性、蕴意的象征性、符构的开放性、审美的虚幻性、作品的层次性、内涵的丰富性、文化的民族性和表现的现代性等特点。传统符号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和自然形态中提取,符号的组合方式也多样。现代陶艺创作中借鉴的传统符号,主要包括传统陶瓷的造型、纹饰、装饰技法,还包括对色彩的应用和升华等几个方面。纵观数千年文明史,独具一格风流蕴藉的中国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陶艺与传统符号的结合上激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在中国陶瓷史上,人们对天地山川、人文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抽象变形,体现了原始的粗犷美,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更迭推新,陶瓷艺术家经过不断创造,创造出了诸多以物达志、以因谐音的传统符号。诸如采用的谐音的喜上梅梢、连年有余等,采用寄情达志的石榴、佛手、桃子等表达福禄寿为主题的符号图案。毋庸置疑,在传统文化视域中,猛兽多是威武的象征,而灵禽则是尊贵的图腾,梅兰竹菊则是表达情趣的符号。
传统符号与现代陶艺创作的结合,使得现代陶艺创作中充盈了传统文化的底色,使得现代作品不仅具有现代艺术的材料和公益,更彰显传统文化的味道。现代陶艺创作中,许多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被借鉴应用其中,诸如传统的龙凤符号,麒麟图纹,牡丹梅花等吉祥图案,或者古典文化故事。在现代陶艺创作中,不独中国,还影响了广大的东南亚诸国,甚至西方陶艺。具有创造性的陶艺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仅是将传统符号直接搬照到现代陶艺中,而是巧妙地利用陶艺造型,材料,以及所要表达的意趣,将传统符号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中国陶艺艺术家中,经常可以看到传统的青花符号与现代陶艺作品相结合的范例,这类陶艺作品所要表达创造的空间效果,主要基于对传统文化重建的渴望,在与现代陶艺的激烈碰撞中,使得传统符号以碎片化的方式重现到现代陶艺中,在这种错位的拼接中构建出了传统与未来衔接的独特魅力。日本陶艺则是更多地利用中国传统符号中的经典范例,比如龙纹符号,以现代人之审美,精炼龙纹符号的形意,在现代陶艺中刻画出龙的神采,给观者以穿越时空之感。
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著称于世,这些深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符号,主要依靠其丰富多变的符号,包括纹饰与造型乃至精湛的技法世代传承,并跟随时代进步而发展。渊深博大的陶瓷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传统陶瓷符号的精神图腾,也是历代陶艺艺人的智慧结晶,不同时代的陶艺创作中,其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原始陶器的符号,更多体现在文化意境上,诸如龙山文化、半坡文化乃至马家窑文化整个陶瓷符号体系中喷薄而出的是一种原始粗犷之美。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精神高峰,其恢弘的秦俑符号,秦砖汉瓦上的“长乐未央”,组成的是一个向阳而生伟大时代的精神写照。三国两晋时代则是出现了丰富的青瓷符号,其清隽可人,秀丽出尘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也是现代人颇为神往的流觞雅趣。隋唐时期三彩的雍容富贵、美轮美奂,则是一个诗意纵横时代的美好依托。宋代以降,五大名窑的富丽纹饰,敦厚稳重,则展现了一个民族文化自内而生的成熟与骄傲,这些不同时期的传统陶艺上的符号,都为现代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参照乃至现实依托。现代陶艺创作中,陶艺艺术家往往根据某一个传统符号的逸致特点,体现自己的创作意愿,延展变形创新有别于传统陶艺符号体系的现代陶艺作品,使得传统陶瓷艺术在创新和借鉴中得到升华。在现代陶艺创作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利用传统符号的变形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体现的是对传统符号的借鉴。
广义上的传统符号不惟包括其造型和纹饰,更包括与陶瓷艺术相伴而生的装饰技法,传统的装饰技法主要是在堆贴、刻画、色釉等方面的积累,现代陶艺创作中将新的陶艺材料直接应用传统的装饰技法,给人焕然一新、柳暗花明之感。在陶艺创作中,人们往往会将现代陶艺中的技法材料与传统技法刻画得泾渭分明,在两者的直接结合中,让陶艺作品焕发出不同的韵味。目前有相当多的陶艺艺术家大工若拙,直接将传统的陶艺装饰技法和陶瓷符号直接应用到现代陶艺创作中,这不仅仅是对古代陶瓷艺术的致敬,更是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通过血脉相接、香火传承的方式紧密结合,创造出更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现代陶艺创作中对传统符号的直接应用,在创作实践中已经十分广泛,有些艺术家通过传统符号中的色彩变化,创作出画面生动自然,手法挥洒自如,各条清新脱俗的高雅作品。尽管在陶艺艺术中,陶瓷符号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直接媾和,则会在今天被演绎和延续的更加完美。
传统符号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直接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更使得陶艺创作具备继承传统文化的文脉。在此技术上经过陶艺艺术家的热情创造,更为扩大和丰富了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生命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内生的传统材质和具有文化蕴意的象征性艺术符号和技法,给予具有抽象表达能力的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语言,对传统符号的再次创造和发展,使得作品呈现出了更为温和、包容以及宽厚的瓷质品性。
概而言之,现代陶艺创作中对传统符号的借鉴和应用,主要是现代审美特点和陶艺艺术家在遵循了陶艺语言规定性的框架之下,充分地探讨了现代陶艺的审美形式以及传统符号的现代可能性,在两者的激发之下,现代陶艺和传统符号最大限度地探索了陶瓷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的表达潜力。陶艺艺术家对陶艺神奇结构、力量美感以及异度空间的构建和追求,为寻求物化审美提供了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载体。其在陶艺创作实践中,不拘泥材料和技法乃至工艺构成,唯有在陶泥的变幻凸显中纳入了传统符号之神韵,充分体现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中的审美关怀和精神超越。
[1]周晓峰.传统吉祥观念在现代钧瓷艺术中的应用[J].民族艺术,2011(02).
[2]肖绚,沈海云,李兴华.陶艺设计符号的语言结构[J]. 文艺争鸣,2011(06).
[3]肖绚,于会,李兴华.陶艺符号的特性分析[J].中国陶瓷,2010(06).
[4]肖绚,陈致敏.试论陶艺符号学体系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3(02).
韩宏斌(1978.12- ),男,汉族,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陶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