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安画派中的艺术情感

2017-07-13 01:06赵佳铭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10119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石鲁画派长安

赵佳铭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10119)

浅谈长安画派中的艺术情感

赵佳铭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10119)

我国传统画区别于西方画就是在情感的表达上,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可能从物体形态到笔墨用法,都是注重其中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称为写意,而西方画更多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再现,即是写实。在情感的表达方面,长安画派可以说是更多的体现着一种情怀。从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开始,再到古朴倔强的黄土高原,勤劳淳朴的陕北老农,这种浓郁强烈的地方情怀,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长安画派”,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浅谈长安画派中这种浓郁的艺术情感的形成及发展,以期望将其中的精华所在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长安画派;山水人物; 人文情怀;艺术情感

一、长安画派概述

长安画派是以石鲁,赵望云,李梓胜,康师尧,方济众等画为代表的一个美术组织团体,以画人物为主,也包含花鸟等,之所以称他们为长安画派,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多以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对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水尤为突出,在20世纪60年代初,画家赵望云和石鲁等人在北京等地的巡回展中一举成名,在中国画坛掀起一阵浪潮,故此人们称之为“长安画派”。

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画面以反应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为特点,使广大观者产生共鸣,受到一致好评,赵望云的求学之路非常坎坷,在校期间因为对教育制度的不满而愤然离校,之后便自行刻苦学习,并遇到了冯玉祥,老舍等志同道合之人,后期又是到西北各地旅行写生,并且对西北地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他的画面里包含着他对生活,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心理反应,也因为他的经历,使得身为画家的他,更能代表着广大劳动人们的一种心情去进行创造。并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作画理念,为后期长安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也占据很大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品有《黄河写生册》,《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等。第二位介绍的便是画家石鲁,石鲁认为“对黄土高原的艺术语言还需要从高原的具体形象入手”。这样也就是体现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这一主张,并且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石鲁也在绘画中进行了改革,一改当初的皴法,以浓重的墨色来体现黄土高原的那种磅礴气势,干湿兼顾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气势雄厚,意象浑成。他的代表作品《转战陕北》。对于其他长安画派的介绍以及代表人物及作品本文就不去逐一展开论述。

二、长安画派的主导思想

1.从“不画劳动的人”到“美术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

“长安画派”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有了这种萌芽,林木认为赵望云早期就已经“具备了一般国家所难以想象的马克思主义观念,一种“平民意识”可以说是贯穿了他的一生创作之路。他坚信艺术是为大众所服务的,而不是过去皇室贵族等的消遣品,这一点也奠定了他的创作思路及方向,人民正需要这样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正能量去带动,那时的口号不断,然而作为一个画家,作为本就不是直接或者说是明确的一种传播媒介绘画来说,大部分人对他的态度还是茫然的抑或说毫无情感可言,因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间接性的情感表达,但是赵望云打破了这一传统,他曾这样说道“我的画里没有不劳动的人”这也就是说从他的画中,体现的都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使得绘画真正的走入到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去,石鲁后来把这种“平民意识”就总结成了一句话,那便是“美术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

2.“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石鲁在对长安画派的方法论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不难理解,这体现的是一种马克思辩证的唯物主义论,一手伸向传统,在对过去绘画发展的一个认真系统的研究,对过去优秀的东西进行的一种批判式的继承,这里的传统并不是局限的某一时期或者某一人物,而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形成内涵所在,是对过去的一种肯定。而“一手伸向生活,由再一次强调,在这个由广大劳动人民构成的社会大家庭中,如何让艺术走入生活才是重中之重,生活决定了艺术的思想形态,不从生活入手的艺术是没有鲜血和生命的,因此这样的方法论也是后期长安画派的形成特点及影响的关键所在。

3.“以形写神”到“以神写形”

形神是中国哲学的所提出的一对概念,这里所说的神便是传神,也就是一种情感所在,而情感的体现有必须建立在形体之上,所以说形体现神,神通过形体来表达。早期,在顾恺之《论画》中就有关于“以形写神”的这个概念,这也就奠定了后期我国传统画一种重在写意传神的发展趋势,而“长安画派”则认为,以形写神顾为重要,但是在群众的眼光中,你只有让他看清了的你的画面,认识了所画为何物,才能更清晰的去体现一种“神”,才能去读懂这里的情感,所以写实也就成为了长安画派的又一重要特色,注重形体的表达,以形体来传神,这也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认可的重要因素,绘画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感觉,使绘画真正的走入到了人们的内心当中。

三、体现的人文情怀

1.走进群众,亲民情怀

艺术本来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这里所说的高于生活并不代表艺术就应该高过人们的思想境界,只是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启示去加工的一种形容,绘画在过去一直作为文人墨客,达官皇室的一种消遣娱乐形式,对于普通的人民来说绘画是很有距离感的,因为它并不能反应当下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当然也就不能让观者产生共鸣,简单来说,思想境界过于高使得大部分人无法去读懂画面中所包含的精神或是情感,那么这样的艺术可以说是小部分的艺术,没有真正的走入生活。“长安画派”就是把这这种距离感消除了,画的就是人民群众,绘画就像是一种口号一样简单明快,每个人都能在画中找到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从陕西大地的风貌,到陕北人民的劳动形象,画中即是自己,画中即是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使绘画真正的走入生活,为人民服务。

2.走进生活,爱国情怀

“长安画派”所体现的一种爱国情怀是非常浓郁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们如何去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出对祖国的一种热爱,那最好的表达方式便是寓情于景,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黄土高原作为陕地区的一种特殊风貌,气势磅礴,雄伟庄重,对于它的描绘无不体现这一种爱国情怀,在之前,可能少有人把这一种地区的风貌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并且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这样的画面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一种精气神的体现。再说到陕北老农这些画面,那时的时代背景,人们时常说的便是劳动人民最光荣,劳动人民才是构成国家的重要组织力量,那么,劳动人民的形象自然也是画家笔下所要去刻画的对象。如何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一种尊重,那便是用画笔来表现出来,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国情怀。绘画作为一种口号一般,鼓励着劳动人民,感动着中国同胞。

四 、继承与发扬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笔者并不否定,那为什么是时势造英雄,就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可能创造出一批不朽的英雄么,然而并不是,过去的时代背景因素,造就了那种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现在安定的社会,繁荣的景象就会让我们去淡忘当初的大气凛然么,这样一个平凡的年代是否还能出现不平凡的艺术家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如今社会虽然没有枪火大炮的战争,但无处不存在着一种明争暗斗的硝烟,那便是一种精神侵略,文化侵略。如果我们优秀的文化自己不去发继承,不去发展,而一味的接受外来文化,那和这个民族灭亡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当代虽然看似平静安定,但是我们启示迎来了一场更大的较量,这就需要我们去背负起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的任务。

五、结语

“长安画派”虽然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但那绝不是一种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必然的文化积淀所产生的能量的爆发,这样的爆发,以绘画的形式所展现,却不以单纯的艺术领域发展而告终,“长安画派”所画的不仅是山水人物,更是一种爱国的情怀,这样的艺术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而这种情怀的表达也时刻启示着我们,无论作为艺术,还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绘画都不可失去“神”失去我们心中的情感。希望在后期的艺术道路上,画家们能够紧跟历史,创造出亲民的艺术作品或说是绘画作品,让艺术来服务于群众,让艺术充满激情富有生命。

[1]张毅.《石鲁传》.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石果.《石鲁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叶坚.《石鲁艺术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4]江丰.《江丰美术论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赵佳铭,1994年4月1日出生,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美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石鲁画派长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长安画派画家作品·石鲁
长安画派应有时代尊严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西游新记 2
立体画派
石鲁家属向国家博物馆第三次捐赠书画作品
石鲁家属发声明追索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