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几点关键技术

2017-07-12 11:50邹宁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关键技术施工

邹宁

摘要:指出了风景园林存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施工方案不合理、缺乏后期养护的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风景园林施工的改进方法,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6902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重视,城市中建设风景园林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加快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进程。

2 风景园林概述

风景园林就是在城市中建设园林的时候,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得建成的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体系。风景园林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需求,风格是以自然为主题的状态。简单来说,风景园林就是设计出的园林布局等可以和现代化的建筑物之间产生某种联系,或者是在某一方面产生配合。园林设计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化建筑物习惯用较为艺术的手法表现景观的特点。如果能将这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艺术的美感,增加城市的先进程度。环境是由生态系统所统治的,生态系统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环境,但是人为影响环境依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被人废弃的地区,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景观措施恢复这些区域,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然后才是设计措施促进生态发展,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让该区域得到比较持续的发展。

3 风景园林施工现状问题

3.1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因为风景园林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也不长,所以专业的施工人员比較欠缺,大多数负责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的企业都是雇佣不专业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大多数是从别的行业专职而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当然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风景园林施工培训。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们不能保证可以将设计人员想表达的想法百分之百地表达出来,更有甚者,看不懂设计图纸,还有一部分人不了解所需要的植物的特性,专业栽培能力也不过硬,造成的结果就是种植的许多植物成活率并不高、生长情况不理想等,施工效率低下。同时植物之间的配合也很重要,有些地方植物之间胡乱搭配,大大降低了园林的观赏性,这样施工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所以说,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施工方案不合理

任何施工都需要有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质量决定着施工的质量。施工方案中要有施工的所有步骤,施工按照步骤严格执行,其进度才能合格。然而,我国许多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案都不合理,首先就是没有制定详细的栽植计划,影响施工进程,其次就是施工顺序安排不合理,这就会导致在施工中产生冲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会被放缓,效率也会降低。

3.3 缺乏后期养护

不同于建筑物,因为植物是有生命的,所以在风景园林施工完成后一定要有定期维护,如果没有后期养护工作,植物在城市中将难以存活,前期工作也就是无用功。后期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浇水。在较为干旱的城市,要注意及时浇水,否则会导致植物枯死;②杀虫。及时喷洒农药,防止植物受到害虫的侵蚀;③施肥。城市中的土壤养分不多,必须要有人工施肥,这样植物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但是,我国很多地方养护工作做得并不全面,只是注重及时浇水,但是却忽略了其余两项,使得风景园林中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4 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4.1 施工中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施工过程中设计图纸往往是核心,所以在施工前需要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图纸中涉及的项目都符合施工标准,这样建设成的风景园林才会有比较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施工的质量。但是施工图纸合格并不是全部,施工过程中要完全按照施工图纸中的步骤进行施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影响施工的效果。结合建设地现场的实际环境,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中的各项数据和步骤,确保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时对周围的影响降到最小。

4.2 施工中的土壤处理问题

土壤是给风景园林中植物输送养分的最直接渠道,所以土壤的质量很大一部分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地的土壤情况进行提前调查,检验土壤的质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则需要人工改善土壤的环境,可以小范围更换土壤或者向土壤中加入缺少的元素,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4.3 施工中的植物储存、保护问题

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植物的保护和储存工作,在建设团队中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挖掘植物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植物根系的潮湿,根系要进行打捆包扎,便于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植物受到伤害。当植物成堆的运输时,要在外贴上标签,标明植物的种类、数量等基本信息。运输到工地后在当天没有种植完的植物,应该存放在阴凉处,避免日晒或者高温将水分蒸发,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4 施工中应注意的定点放线问题

做好定点放线工作,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数据,准确测量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距离,保证所种植的位置符合图纸要求。做好标记,种植穴要用中心位置标明,种植槽要标明边线,放线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可以适当调整植株之间的间距。①方格网放线法。方格网放线法是一种估算的布置植物方法,精确度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当地形比较复杂或者面积比较大的时候,这种方法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当没有物体作为参考物的时候,这种方法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是不能太过依赖这种方法,只能是作为一种参考。②平板仪联合法。平板仪联合法就是使用平板仪确定目标点,再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在风景园林布局放线中,这种方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还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平板仪放线时,要把设计图纸展在平板上,所以能对其造成影响的首先是天气条件,大风可能影响平板仪的稳定,下雨则会淋坏图纸从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其次是受地形限制较大,由于平板仪自身的结构,在地形塑造过程中或者原始地形复杂的地块则不能正常展开工作;又如在放线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必须与平板仪上的图纸接触,可能会引起定向的移位,从而带来方向上的偏差。

4.5 施工中苗木栽植时间问题

苗木的成活数量是评价一个工程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不同于其他建设工程,风景园林的建设内容是有生命的物体,所以在进行栽种的时候,要考虑苗木自身的生长规律,遵循大自然的生长规律,才会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数量,这样才能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4.6 加强后期养护和管理

加强风景园林后期的养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结束后一定要重视养护工作的进行。如果不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风景园林的整体效果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前期工作一部分会变成无用功。只有相当重视后期养护,才能保证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效应。

5 针对目前风景园林施工现状的改进方法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在城市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风景园林区娛乐,这已经发展成为了人们娱乐的一个重要场所。

5.1 完善管理制度

任何工作要有顺序的进行都要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对整个项目进行把控,管理团队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核。风景园林工程管理有着许多问题,所以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所管理的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激励管理人员做好本分工作。施工完成后要建立起程序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验收。后期养护工作也要建立相应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养护工作是长期工作,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有管理部门对养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5.2 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要比普通的工程要求更高,对相关专业的要求也会比较高,施工人员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所以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想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①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定时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人员要给予警告以及适当的处罚,考核通过的给予表扬,考核成绩比较好的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重要岗位要配备专业人员来辅助工作,尽可能保证工作的质量;②加入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每年毕业季都会有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前来就业,可以在其中选取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人才,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园林的绿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保证施工环节的质量,这样才可以为人们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孝济.园林工程施工要点及措施[J].北京农业,2014(36):53.

[2]何建仙,王宏超.浅谈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J].经营管理者,2014(9):384.

[3]周万鹏.探析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措施[J].门窗,2014(3):268.

[4]何小娥.探析居住区风景园林施工的细节问题[J].福建质量管理,2015(8):96~97.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关键技术施工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