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雄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大日子,值得回顾一下香港经济过去20年的发展情况。纵使香港经济于回归初期曾受到资产泡沫、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疫情等挑战,但香港凭借“一国两制”和“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经济于2003年见底后快速回升,并再创高峰。2016年,香港经济规模达到2.49万亿港元,于全球排名33位,较1996年大幅上升102%,名义和实际经济年均增长分别达3.6%及3.3%,人均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19.2万港元上升至2016年的近34万港元,全球排名15位左右,足以媲美不少欧美先进国家,可见香港市民生活水平在回归20多年来获得显著提升。
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其经济发展和转型与内地经济密不可分,如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廉价土地和工人吸引了香港制造业厂商北移,为内地和珠三角地区带去了资金和技术,也强化了香港转口港的地位。而自回归以来,内地和珠三角地区发展日益成熟,对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专业服务、对外投资等需求增加,促进了香港金融业、专业和商用服务业的发展。此外,内地中产阶层崛起也使旅游、消费性服务等需求提高,亦推动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因此,2015年服务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92.6%,较1996年增加8个百分点,期内制造业占比则由1996年的7.3%下降至2015年的1.2%。
从香港经济结构上看,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以及专业服务和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占201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57%及47%,较2000年按此划分以来上升8个及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其他工商业以及旅游业于回归以来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香港与内地之间比较优势变化的结果。
国际竞争力和经济自由度
排名名列前茅
国际社会一直高度评价香港经济的竞争力和自由度,并充分肯定香港维持自由开放的市场原则、优良的法治传统、高效的公营部门和稳健的体制以及积极开拓新市场和支持新产业发展的努力,这些评价并没有因为回归出现任何改变,充分反映“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其中加拿大菲沙研究所及美国传统基金会均长期把香港评为全球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前者更自1970年以来就把香港评为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后者则连续23年把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亦分别于2011、2012、2016及2017年评选香港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Z/Yen Group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则自2007年起长期把香港评为全球第三或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此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本主义拥护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更曾多次赞扬香港是全球最接近真正自由市场的自由经济体。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教授亦曾认为香港是因其开放经济而最受惠于环球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系。
“一国两制”优势推动
香港金融中心晋身“纽伦港”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在“一国两制”下,保持了原来的制度,且受惠于回归以来内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式各样“先行先试”政策,如《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离岸人民币业务、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令香港可以率先受惠于内地改革开放的好处,尽享先行者的优势。同时,香港是中国众多城市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其法律制度和普通法亦为国际社会所熟悉;加上本港人才具备两文三语沟通能力及国际网络。凭借上述优势,香港的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行业自回归以来获得了理想的发展。
近年,内地改革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香港进一步发展为服务内地的国际金融、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中心,内地企业上市集资的首要平台,海外企业走进内地和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以至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区内主要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中心,更获得与纽约和伦敦齐名的“纽伦港”称号。2015年,金融服务分别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17.6%及6.5%,较2000年增加了4.8个及1.2个百分点。同时,2015年专业服务和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业,也分别占本地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12.4%及13.8%,较2000年增加了1.8个及2.6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内地经济规模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内地和香港两地金融市场将进一步互联互通,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业将继续是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香港成為内地居民
境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
内地在2003年开放个人游。当时香港经济正处于低谷,自由行为香港零售、酒店、旅游和整体经济注入新动力,刺激整体访港旅客人次大幅增加,由1996年和2003年分别的1297万及1554万人次上升至2014年高峰期的6084万人次。纵使过去两年,香港旅游业处于结构调整之中,但无论是访港旅客人次和旅游业收益均较回归前大幅增加,并对低技术就业带来了重要支持。2015年,旅游业分别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5.0%及7.0%,较2000年上升了2.6个及3.4个百分点。今年首四个月访港旅客人次已有见底回升的迹象,未来多项跨境基建项目将会落成启用,有利于吸引更多旅客访港。
贸易及物流业仍具一定优势
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日益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升,加上互联网发展迅速,内地生产商与海外买家,以至内地消费者与海外零售商均可更容易互相接触,令香港不少进出口和转口行业也面对去中介化的挑战,香港货柜码头在世界的排名(以货柜吞吐量计算)略为下降至第5位。然而,香港的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自回归以来仍获得显著发展,前者由1996年的2.93万亿港元增至2016年的7.60万亿港元,后者则由1999年的4632亿港元增至2015年的1.38万亿港元。贸易及物流业对香港经济甚为重要。2015年贸易及物流分别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22.2%及19.8%,较2000年略为下跌1.4个及4.0个百分点,但该行业的就业人口高达74.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9.8%,加上贸易及物流业也有支持其他行业发展的功能,有利于提升香港营商的整体竞争力。
再者,贸易及物流业中的个别范畴,如空运服务,香港亦具有一定优势。现时,香港国际机场的三跑道系统即将动工,对巩固香港作为区内主要航空港的地位有积极意义。
创新科技是未来的
趋势和重点所在
回归以来,四大支柱行业是香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政府亦曾为推动本地产业多元化发展,确定六项在香港享有明显优势且具潜力作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即文化及创意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环保产业、创新科技活动,以及检测及认证产业)。六项优势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亦由2008年的7.4%温和上升至2015年的8.9%,而同期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则由11.0%微升至12.6%,为未来香港经济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认为创新科技是未来的趋势和重点所在,让经济朝着多元化、高增值方向发展,并促进年轻人向上流动,带动整体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提升竞争力及改善市民的生活素质。过去两年多,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如设立创新及科技局,鼓励大学及私人企业进行研发,以及支持初创企业等,以支持经济朝着多元化和高增值方向发展。(作者单位:中银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