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分裂的,尤其是在恋爱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你总是会爱上那个幻想中的自己的倒影;另一种说法是,你最终会爱上自己成为不了的那种人。在彭浩翔的镜头前,那对著名的姐弟恋在经历了前两部的分分合合之后,又迎来了他们第三部的故事。
带着女朋友去看《春娇救志明》是一个愚蠢的选择,因为几乎每一个女生都会一边看着银幕上的余春娇一边在心底默默感慨,“这不就是我嘛!”随着她们代入自我,坐在旁边的你也即将迎来一场新的“批斗教育”。其实,这正是彭浩翔的小聪明所在,无论是“春娇救志明”这个片名,还是反复强调的“长不大”,似乎都在暗示这是一个幼稚大男孩逐步成长的故事。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每一对走进影院的女孩都成了余春娇,而她旁边的倒霉蛋,自然也要扮演“改过自新”的张志明。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了我们共同的故事。
但看完影片之后,你却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她救了他”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春娇和志明互救的故事。春娇毫无疑问让志明长大,但志明也温柔细心地填补了春娇内心的不安。在影片中段,一个颇为魔幻主义的场景中,春娇可以代表地球人问外星人问题,春娇问了一个格局相当小的疑虑:她应不应该和张志明分手?对此,外星人的回答是,经过两兆亿次的计算,他们俩的感情,有一半会成功,有一半可能不会成功。春娇对于这样的答案显然并不满意,这种困惑正如我们面对生活和感情的毫无规律时一样。在“爱不爱”“够不够”这样的初级问题过去之后,《春娇救志明》讨论的是男女恋爱中更为成熟、更为现实的话题。那就是,当未来不确定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当下相爱,并不能解答未来。在这个颇为无厘头的场景中,其实折射出了余春娇心里的那个“大背景”,那就是,她始终对感情抱有强烈的不安,影片也通过余春娇和父亲的关系,揭露了这一块心理阴影。余春娇和张志明之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张志明长不大,而是他们彼此都无法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对于志明来说,是“责任”;对于春娇来说,是“不安”。影片的整个前半段都在讲述春娇对这段感情的困惑和不安。而后来出现的张志明“干妈”,年纪居然比余春娇还小。她向张志明提出借精生子的请求,则是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志明在责任感上的“退缩”。
就像所有的爱情都会有一个转折点一样,前半段对不安全感的铺垫,都在春娇和志明在一起去台湾旅游的时候爆发。在突发地震的时候,春娇扒着门框不肯撒手,志明拉不动她,就自己躲到了桌子下面,还带着几分笨拙地把桌子挪到春娇面前,喊道,“你快过来啊”。
这或许是会让每一个女人都寒心的时刻。春娇所惧怕的,其实并不是张志明不爱她了;她所害怕的,是张志明会自私到不够爱她。这个“不够”,远比“不爱”更加可怕。她所想要的,是两个人交付彼此的“全部”,而不是总在计算得失的“关系”。所以,春娇才会在之后对志明说,“地震的时候,你居然跑掉不管我,你只在乎你自己。”然后拖着行李箱,结束了这段旅行,也离开了志明。在春娇心里,从不负责任的志明身上她看到了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然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从旁冷静来看,张志明并不是“长不大”,也并没有“不负责任”,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一切都只是因为春娇敏感的内心和过去的阴影让她变得无理取闹,变得有点“作”。是的,这都没错。但是最终,还是志明认错了,甚至闹出了一场求婚大戏,来让春娇回心转意。因为他接受了春娇的柔弱、不安和恐惧,他在那个各有一半可能的問题中,站在了“继续”那一边,而这,才是整部影片的最大壮举。
所以,“春娇救志明”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又一次的分而复合的情节里,不是春娇给了志明成长,也不是志明给了春娇安全感,而是他们在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时,克服了自己的惶恐、逃避、怀疑,而选择继续爱下去。而相爱这道无解的问题,正因为我们的选择,才有了解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