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

2017-07-12 20:19赵岩赵书艺
关键词:应用

赵岩++赵书艺

摘 要:农耕文化景观是农民在进行农耕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利用与改造,受物质与人文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类型。它的内涵与核心可概括为“天、地、人”三位一体:“天”即自然规律,“地”指的是回归本源的土地景观,“人”则是人的活动与意识,三位一体形成自然规律、土地景观与人类活动意识的和谐共生体系。农耕文化景观的构成包含物质、精神、情感三大要素,本着自然、景观、人三者和谐共处的原则,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应遵循象形、畅神、缘情三种表达策略。象形即“象物之形”,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物境,为物质元素表达;畅神即“万物融其神思”,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情境,为精神元素表达;缘情即“随物以宛转,与情而徘徊”,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意境,为情感元素表达。在此以南京禄口航空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为例, 探讨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表达方法,依据“生态、自然、以农为本”的规划策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原有的物质、精神和情感资源,从规划层面、设计层面和策划层面分别针对现状运用象形、畅神、缘情的表达手法来体现农耕文化景观的价值,把握观赏主体“眼”象形,“脑”畅神,“心”缘情的感官体验,各功能分区主题与内容分明,凸显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特色。

关键词:农耕文化景观;农业观光园;应用;景观表达

Abstract: The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is a unique cultural landscape type formed by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and human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ts core connot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tri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 “heaven” is natural laws, “earth” refers to nature landscapes, and “human” is activities and awareness of people. The trinity forms the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system of natural laws, nature landscapes and human activities.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includes material,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elements. Based 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principle of nature, landscape and human, expression of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should follow three strategies: first, to create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with material elements; second,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with culture context and spiritual elements; third,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with emotional elements. Taking Nanjing Lukou Aviation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natural, agricultural” principle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material,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resources of the site to embody the value of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from planning, design and strategy levels. With distinctive themes and content of the functional areas, 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re highlighted.

Key words: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pplication; landscape expression

中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社会国家,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建造都以农为本,经过数千年演变最终形成“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独特的艺术风格2,中国园林文化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中国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用“景观”的观点去看构成农业景观本身的环境要素,村落、河流、渠道、农田、自然植被等作为田地上土生土长的事物,经过长期的磨合后,本身就是当地农业景观的一部分。所谓“田园并称,同属绿化,园只不过是田的美化加工,园一旦荒废,便复为农田,从事生产”。笔者以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表达方法,以期利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来提升农业观光园的景观品质,凸显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特色。

一、农耕文化景观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涵

美国文化地理学家索尔(C. O. Sauer)最早提出了文化景观定义,即“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1。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农耕文化景观是农民在进行农耕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利用与改造,受物质与人文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类型。其中,农耕文化是驱动力,自然是媒介,而农耕文化景观则是结果。

彭金山教授曾将农耕文化的特点归纳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2,农耕文化景观是农耕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产物,它的内涵与核心可概括为“天、地、人”三位一体。“天”即自然规律,农耕活动本就是一种根据时间、节气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农耕文化景观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特征;“地”指的是回归本源的土地景观,与城市景观不同,农耕文化景观的载体是最原始、朴实的土地,展示的是土地景观自然纯真的意象,具有以地为本的特征;“人”则是人的活动与意识,指的是受农耕文化熏陶影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天、地、人”三位一体即是自然规律、土地景观与人类活动意识的和谐共生体系,这就是农耕文化景观的核心理念与内涵。

(二)构成要素

根据目前主流的定义,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行为、建筑、空间、结构、环境)和价值(人居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两大系统。4同时还有一种凌驾于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之上、可以感觉到但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5笔者将农耕文化景观的构成归为物质、精神、情感三大要素。物质要素指的是运用农业元素进行设计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实体性、物质性的景观,是农耕文化景观的载体,包括农耕文化景观的环境、空间、建筑、结构等;精神要素是指物质景观贮存和散发的农耕精神内涵和农耕文化美学,是农耕文化景观的核心,包括农耕文化景观的历史底蕴、精神文明、人文特性等;情感要素则是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在观赏主体内心的情感升华,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思,是农耕文化景观的灵魂,包括农耕信仰、感性认识、情感欲望等。

二、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策略

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应遵循自然、景观、人三者和谐共处的原则,为了更好地把握农耕文化景观的三大构成要素,笔者从物质、精神、情感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深度的阐述与表达。

(一)物质层面上的“象形”

象形即“象物之形”,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物境,为物质元素表达。园林景观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人们认识景观的开始,像农耕景观之外形,是農业观光园中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基础。景观物境的接收器为“眼睛”,让人们置身熟悉的农耕景象中,眼中才会有对农耕文化景观直观的印象。直接复制农耕元素的形象如农田、果园,农民生活器具、劳作工具,农居建筑与构造物;直接还原农耕活动的场景如雨水前后植树插柳,小满前后种瓜点豆,北方元宵舞秧歌,南方端午赛龙舟,等等1。

(二)精神层面上的“畅神”

畅神即“万物融其神思”2,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情境,为精神元素表达。“眼睛”接收到有形的景观传达到“头脑”中形成对农耕文化景观的精神价值、人文美学的认识,畅农耕文化之精神,是农业观光园中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核心。营造农耕文化景观情境,用艺术的手法设计布置各景点,具有点题的效果。艺术化处理农耕元素如大地艺术、创意小品等,规划园区特色主题,策划主题活动以体现特色风貌、民俗风情,利用园林的科普教育功能来直接或间接展示地区农耕历史、人文背景,等等。

(三)情感层面上的“缘情”

缘情即“随物以宛转,与情而徘徊”3,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意境,为情感元素表达。观赏主体眼中欣赏到切实的农业景观片段,脑海中形成“景外之景”,最终都渗透进内心,促使个人的农耕情结得到升华。缘农耕文化之情感,是农业观光园中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灵魂。农耕文化景观意境的营造贯穿整个设计的始末,体现在景观的每个细节中,设计过程中时刻铭记中国农耕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为规划设计精神,建造带有这些特质的景观,对观赏者内心进行渗透。

三、案例实践——以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为例

(一)项目概况

本次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项目(图1)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规划范围2 479公顷,包括S243省道两旁及其周边农田村庄的总体规划,铜山及溧塘湖也将涵盖其中。

(二)农耕文化特色资源现状

1.风华物宝,鱼米之乡

规划用地内农田林丘,塘泽周布,农副业发达,田园风光清新亲切,铜山、三干河、溧水河及溧塘水库的秀丽山水都为项目规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

2.产业多元,乐居乐耕

项目规划区内以稻米业为主,兼有畜牧养殖、园艺苗圃、水产养殖等产业,且村落较多,村民民风淳朴,保留有许多传统习俗铜山舞狮、彭福神鼓等。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和村民乐居乐耕的态度为项目规划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和情感基础。

3.航空文化,特色点睛

禄口街道因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坐落在境内而得“省门第一街道”的美誉,禄口空港新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可塑造以航空为亮点的特色观光休闲节点,吸引国内外游客在禄口休闲和消费。

(三)农耕文化景观在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表达

1.规划层面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

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本着“生态、自然、以农为本”的规划策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原有物质、精神、情感资源,并与基地实际相结合,将园区分成了四大特色农业片区。各区功能内容与主题分明,遵循象形、畅神、缘情三种表达策略,分别针对现状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来体现农耕文化景观的价值。

(1)文化农业展示区

文化农业展示区为稻田生产区,是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的门户区域,旨在直观地展示现有的稻米文化和田园风光。为给初入园区的游客以农耕文化景观的第一印象,该区的规划上多运用象形的表达策略,重现了农耕生活物质内容,如基本保留原有农田肌理、油菜花海,设置稻草人、草垛、风车等农耕元素。另采用了畅神的手法,艺术化处理农耕元素如设置二十四节气雕塑、航空艺术稻田等,起到了开门点题的作用。

(2)科技农业示范区

科技农业示范区为菜圃温室生产区,旨在直观展示农业景象的基础上,将展示和科教融合,对游客进行农业科技教育。该区规划采用了象形、畅神的策略,利用智能温室、太空种子实验室、无人机操作等的展示让人们了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同时设置幸福菜园、可食用花园、艺术菜田等吸引人们亲自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耕科技文化的历史演变。

(3)创意农业体验区

创意农业体验区为林果苗圃区,旨在依托园区现有农业资源,提供给人们一种侧重感官的体验,因而该区在规划上多采用畅神、缘情的策略,利用现有的林果苗木资源,使用艺术化设计布置蝴蝶谷、萤火虫乐园、花香鸟语林等场景营造自然生态的农耕情境,刺激人们视、听、嗅等多种感官。设置蔬果创意DIY、创意工坊、采摘园等趣味农耕活动,宣扬当地农耕文化中乐耕乐居的生活等理念。

(4)休闲农业游览区

休闲农业游览区为山林鱼塘区,是景观序列上最后的区域,对园区农耕文化起总结点睛作用。为了使人们在游览即将结束时心中的农耕感受得到升华,故在规划中此区多用缘情的策略,如利用此区山林水库资源开展山林探险、水上垂钓、农家体验等多层面的休闲观光活动,营造飞翔驿站、梯田花海、垂钓栈道、渔舟唱晚等全方位的特色情境,使人们身心更好地感悟农耕文化的真谛,形成农耕信仰。

在该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各区从北向南依次排列,形成了由农业生产性向景观性的功能过渡,也形成了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序列:由物质元素的表达到精神元素,最后为情感元素的表达,所用手法也相应逐渐从单纯的象形,到艺术化畅神,最终意会缘情。

2.设计层面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

(1)道路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道路交通的流线、结构是农耕文化景观基础物质要素之一,路串农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人们欣赏农耕文化景观的前提。该项目在道路交通的设计上综合运用了象形和畅神的策略来完成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在物质元素表达方面,按照农田肌理安排道路流线,两侧设置绿化林带强化路网格局,重现农耕生活阡陌交通景象;林带下层结合农田作物或者撒播自衍花卉形成片状花田,营造农耕野趣氛围;设计单独的生产性道路,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人们能实时参观农事活动进展;结合水面开辟水上游览路线,体现园区农耕水乡特色等。同时这些处理手法也有畅神的效果,如路网设计充分尊重原地形地貌,撒播自衍花卉体现了“勤俭节约”的农耕文化传统;实时展示农事活动则可体现“顺应天时”的农耕文化传统。

(2)绿化种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园区规划在绿化种植设计中运用象形与畅神的策略,打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农耕植物景观。在树种的选择上多选用当地乡土树种和野花野草,配置上以“乔+草”“灌+草”的搭配形式为主,采用自然布局方式,重现农耕植物景观的乡野趣味特色;选用寿命长、可粗放管理、无需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体现农耕文化景观中的生态节约理念;常绿树种与色叶树种相搭配,强调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突出了农耕文化景观“应时”的内涵。

(3)建筑小品——古朴悠然,浑然天成

园区建筑小品的设计不仅能直接重现农耕场景达到象形目的,通过艺术化处理还有畅神功能,古朴悠然,浑然天成。对园区内原有村落建筑进行美化改造,运用典型江南建筑符号,结合江南园林建筑组合布局形式,体现当地农居特色;控制建筑高度,在村落外围营建防护林,打造村落农舍掩映在绿阴之中的农景;景观服务游憩建筑采用小木屋、竹屋、茅草屋(图2)等形象,富有农耕文化情境意蕴;设置二十四节气景观小品,用农作物秸秆、树枝等材料做成立方体景观盒子,每个面上依据不同农时雕镂农事活动图案和节气名称,寓教于景,体现农事活动的季节特征;以航空为创意来源的飞翔驿站是供人们休憩的场所,呼应禄口的航空主题特色。

(4)细部设计——物我相忘,丝丝入扣

细部决定农耕文化景观的品质,物我相忘,丝丝入扣。项目在细部设计上多运用缘情的策略,园区内部游步道铺装用自然材料代替水泥、沥青等,如采用碎石散铺、木栈道、石板铺装、架空铺设等自然生态手法;隔离手法尽可能采用隐形分隔,即通过水系沟渠等线性元素对园区进行分隔,其次运用农家栅栏、绿墙、绿篱等软质隔断,增加通透性;水域堤岸采用自然生态式驳岸,沿水畔种植大量水生植物,营造湿地丛林和曲岸花溪景观(图3),打造郊野湿地风光;景点的命名应景点题,能引起人们对农耕文化景观的遐想,如荷风栈道、野餐花园、昆虫小径、梯田花海、水畔花带等。这些处理手法很好地表达了农耕文化景观“生态”“节约”“野趣”“自然”等种种内涵,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农耕文化渗透,使之产生农耕情感。

3.策划层面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

合理安排园区活动内容,给人们提供亲自参与农耕活动的机会,如农事体验、山林探险、创意工坊、水果DIY、菜田租种、瓜果采摘、农家乐、鱼塘垂钓等。并根据季节节气开展活动(表1),让农耕活动与“时”俱进。人们“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体农家味,享农家乐”,在亲身体验农耕生活之后自然形成农耕情感,从农耕文化景观中得到感悟。园区运营采取“政府引导,园区+企业+农户”的综合运营模式,把园区村民作为运营主体,农景与农民相得益彰,农民在园内生产生活,给农耕文化景观增添了活力。人们在与其接触交流的过程中能更具体地感受农耕文化的人文特性。

四、结语

南京禄口航空农业观光园规划结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沿省道分布以农业展示景观为主的核心片区,往园区内延伸过渡为注重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的互动体验区域,园区的周边外围是大片稻田、蔬菜、果园、苗圃等农业生产区域。因此,由外向内,农耕文化景观表达主要由象形到畅神到缘情,使游客在游览中形成眼里看到农耕物境,脑海中领略其情境,心中感悟其意境这一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道路交通、绿化种植、建筑小品、细部设计等各项设计皆遵循了象形、畅神、缘情的表达策略,巧妙地运用多种具体手法对农耕文化景观物境、情境、意境进行营造表达。通过重现富有农耕特色的道路、绿化、建筑形象来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物境;通过艺术化地安排交通流线、配置植物、设计建筑小品来营造农耕文化景观情境;整个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把握如道路鋪装、建筑小品材质、围墙形式、驳岸形式以及景点的命名、活动的设置、农民的生活等各方面,引发人们心中的情感升华,使之感悟农耕文化景观意境。可见农耕文化景观的三种表达方式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具体项目中应灵活运用。

象形者,造境;畅神者,起意;意与境相合,诗也。把握观赏主体“眼”象形,“脑”畅神,“心”缘情的感官体验,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一种信仰来看、思、悟农业观光园景观,用农耕文化的思想指导总体规划、景观设计、活动策划等环节,才能使园区农耕景观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赵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赵书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古东)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