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
我们准备结束十年双城记的日子,在他居住的城市买房安家。看了数十处房子以后,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看中了一套。环境、交通、学校什么都不错,但是有一个缺点,房子的正前方是一片绿化带,再过去几百米处就有火车轨道,经常有火车出没,今后必定会很吵,不过窗户都是双层玻璃,隔音效果不错。他问我要不要拿下这套房?
我在电话这头简直是欢呼雀跃:“快拿下来呀,火车啊,我超喜欢它!”是的,从小到大,我就是个火车控,对火车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总觉得它的另一头有我想要的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个夏天,一位眉目清秀的少妇,一只手抱着一个幼儿,另一只手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在大马路上。她要带着孩子们去赶火车,看她远方的丈夫。走着走着,那个步履蹒跚的孩子走不动了,她也想让妈妈抱,母亲鼓励她,大宝走得很好,很了不起!突然就听到“咕咚”一声,孩子滚进了路边的小水沟里,母亲赶紧把她像拎只落汤鸡一样拎起来,刚穿上身的新衣服已经又湿又脏。少妇于是从背着的行李包中,又拿出干净的衣服给孩子换上,再继续赶路。
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火车站,只是火车还没来。那是一个小站,记得叫分界山。年轻母亲就带着孩子站在路边等候。那个大孩子突然馋猫似地吵着要吃香瓜,于是,母亲掏出一元钱来买。恰好这时,火车来了。她抓起一只香瓜拎起孩子们就匆匆忙忙赶火车去了,连找的钱也没来得及要,那时的一只香瓜不过区区一角钱,她却花了整整一元钱!猪肉才七角钱一斤呢!
如今老到头发不染都不敢出门的母亲,每次回忆起这一段时,就会点着我的鼻子笑骂:“就是你这个小东西馋香瓜!害得我该找的零钱都没来得及拿,火车它就开来了!我一个人拖着你们两个小的,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那时候日子真难啊!也熬过来了。”
母亲的回忆里是她来来回回坐火车时,一路上的辗转与艰辛。而我的童年记忆中,却是火车上飘散着油纸蛋糕的香味和停靠时那些稀奇古怪的站名。火车上卖的那种黄黄的油纸蛋糕,便宜又好吃,曾是我喜欢坐火车的理由之一,不像现在慢车上老卖撕不烂的袜子,而动车和高铁则不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至于那些小站名字,有个叫“寒亭”的,还有个叫“毛耳山”,寒亭听上去很小家碧玉,“毛耳山”则被小时候的我叫成“猫耳朵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让我对火车上的旅程充满无尽向往和渴盼的,是因为火车可以带我去看父亲。由于父母婚后分居两地,我从小就被母亲拖着在火车上奔波,对火车那头、一向严肃的父亲,是既熟悉又陌生,既渴望又畏惧。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时一家团聚才结束。
命运的轮回总是惊人相似,后来我也嫁了个外地人,婚后也是两地分居。一次次的欢聚与别离都由火车来承载。周末,我坐火车去看他,或者他坐火车来看我,来来回回的票根收集起来可以装订成一本厚厚的日历,那些年买火车票的钱足够买一辆好车。突然有天,一向热爱火车的我,竟然也坐怕了,于是,果断辞职搬至他的城,安居下来。
如今,我常常在黄昏里伫立在阳台上,看着不远处从上海西站开出的一列列火车“哐當、哐当”呼啸远去,一点也不觉得它吵,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动听的市声。想象坐在火车里的人,他们是多么幸福,因为火车的那头有人在等他归来。
我问先生,当年他每个周末乘火车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坐火车有没有觉得很累?他说,一点也不觉得累,一到星期五那天,早晨起床时就开始高兴,又可以回家啦!坐在火车上,心就在呐喊:火车快开!带我回家!我又可以见到老婆孩子啦!
人生通常就是这样,我们所爱的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火车载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带着希望出发,开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