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卉+傅灵菲+郑晶泉+沈丽娜+柏品清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营养相关疾病,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所有家庭成员。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本次调查居民男性和女性身高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68.79±6.81 cm和157.47±
6.53 cm,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7%、48.91%、14.48%和49.25%,高血压患病率为45.18%。18岁以上调查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28.69%,18岁以上调查居民的血清甘油三酯(TG)异常率为23.50%,[结论] 居民营养相关慢性病将是浦东新区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营养调查;体格检查;营养相关疾病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alysis of Dietary and Health Monitoring on Pudong New Areas Residents of Shanghai in 20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status and nutrition-related diseases of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shaping the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and guiding the peoples health dietary. [Methods] A stratified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household sampling survey was performed. Questionnair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assay forme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ns height was 168.79±6.81 cm, and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womens height was 157.47±6.53 cm. Among all subjects, the rates of malnourishment, overweight, obesity and central obesity were 4.37%, 48.91%, 14.48% and 49.25%,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45.18%. Among subjects above 18 years old, the abnormal rate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triglycerides (TG) were 28.69% and 23.50%. [Conclusion] Nutrition-related chronic diseases will be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Key Words: nutrition survey; physical examination; nutrition-related diseases
居民的營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居民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1]。开展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居民营养不均衡、食品污染物暴露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及其产生的原因,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为迅速采取改善措施、制定相应的膳食营养与食品监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参加了1959、1982、1992和2002年的4次全国营养调查。2010年卫生部疾控局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作为常规的全国营养监测,每5年完成一个监测周期。因此自2012年起,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上海市级要求统一布署建立了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系统,在本区开展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的监测工作。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年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对居民进行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范围
2012年过去一年内,在本区居住时间累积超过6个月且≥15周岁的居民。
1.2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第一阶段利用累计概率抽样法(PPS)在全区所有街道中抽取12个乡镇/街道;第二阶段采用PPS抽样法从样本乡镇/街道中各抽取3个居委会/行政村;第三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样本居委会/行政村中各抽取1个居民小组(含不少于50个家庭户);第四阶段采用按比例抽样,从样本居民小组15岁以上人群中,抽取12人。即按15-44岁、45-59岁、60岁以上年龄组,每组抽取2男、2女。以上述432人所在家庭为单位,将其所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纳入,实际调查对象为961人。其中参与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为737人。
1.3 监测方法
采用询问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三种方法,监测居民营养相关健康状况。
1.3.1 询问调查
询问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个人健康情况、身体活动等生活方式,由调查员入户开展面对面询问调查。
1.3.2 体格测量
由专业工作人员采用标准方法集中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
1.3.3 实验室检测
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1.4 指标评价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疾控司在2003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规定,体质指数(BMI)<18.5为营养不良,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2]。腰臀比(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是判断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以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定义的男子WHR≥0.9,女子WHR≥0.85为向心性肥胖的判定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物[3]。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为成人血脂指标异常的判定标准, TC≥5.18 mmol/
L为异常, TG≥1.70 mmol/L为异常[4]。
1.5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使用频数、均数、标准差和率四种指标,统计推断使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χ2检验)两种方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居民共计737人,其中男性为341人(46.27%),女性296人(53.73%)。居住地为城市和乡村的居民分别为320人(43.42%)和417人(56.58%)。15~30岁、30~45岁、45~60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人数分别为94人(12.75%)、144人(19.54%)、260人(35.28%)和239人(32.43%)。未上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为16人(2.17%)、43人(5.84%)、133人(18.05%)、262人(35.55%)、162人(21.98%)、64人(8.68%)和57人(7.73%)。
2.2 身高
所有调查居民中男性身高的均值±标准差为168.79±6.81 cm,女性身高的均值±标准差为157.47±6.53 cm,总人群身高的均数±标准差为162.70±8.73 cm。男女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29.37,P值<0.05)(见表1)。
2.2 BMI
所有城镇18岁及以上调查居民营养不良率为4.69%,超重率为48.75%,肥胖率为15.63%;乡村18岁及以上调查居民营养不良率为4.13%,超重率为49.03%,肥胖率为13.59%,所有调查居民营养不良率为4.37%,超重率为48.91%,肥胖率为14.48%。城乡18岁及以上居民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14,P值为0.71);城乡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1,P值为0.94);城乡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60,P值为0.44)(见表2)。
2.3 WHR
所有调查居民的向心性肥胖率为49.25%,其中城镇居民为48.13%,乡村居民为50.12%。城镇男女居民向心性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P值为0.29);乡村男女居民向心性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41,P值<0.05);城乡居民向心性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29,P值为0.59)(见表3)。
2.4 血压
所有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5.18%,其中城镇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5.31%,乡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5.08%。城镇男女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13,P值为0.08);乡村男女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8,P值为<0.05);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4,P值为0.95)(见表4)。根据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标化[5],得出标化率为33.02%。
2.5 TC
18岁以上调查居民TC的均值±标准差为4.73±0.95 mmol/L,其中城镇居民为4.83±0.99 mmol/L,乡村居民为23.47±16.44 mmol/L。18岁以上调查居民的TC异常率为28.69%,其中城镇18岁以上居民异常率为32.60%,乡村18岁以上居民异常率为25.67%。城镇18岁以上男女居民TC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23,P值为0.27);乡村18岁以上男女居民TC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77,P值<0.05);城乡居民TC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3,P值<0.05)(见表5)。
2.6 TG
18岁以上调查居民TG的均值±标准差为1.46±1.59 mmol/L,其中城镇18岁以上居民为1.58±1.49 mmol/L,乡村18岁以上居民为1.37±1.66 mmol/L。18岁以上调查居民的TG异常率为23.50%,其中城镇居民异常率为26.33%,乡村居民异常率为21.31%。城镇18岁以上男女居民TG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53,P值为0.06);乡村18岁以上男女居民TG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87,P值为0.35);城乡居民TG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為2.53,P值为0.11)(见表6)。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研究证据表明,人体营养状况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6,7]。本次监测依托上海市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系统,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有利于了解本区人群膳食营养现状、营养相关健康状况和相关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所有18岁以上调查居民营养不良率为4.37%,低于2002年上海市调查的6.38%、2002年全国调查的7.50%和2013年浙江省平湖市调查的5.51%[7-9],高于2010年河南省调查的2.67%[10];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48.91%和14.48%,高于2002年上海市调查的29.20%和3.80%、2010年全国慢病调查的30.60%和12.00%、2013年浙江省平湖市调查的31.6%和8.1%[8,9,11],同时超重率高于2010年河南省调查的39.80%,但肥胖率低于河南省调查的16.74%[10]。所有调查居民的向心性肥胖率为49.25%,其中城镇居民为48.13%,乡村居民为50.12%。研究发现,膳食营养失调是引起肥胖最主要的因素,如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会导致脂肪摄入量显著提高,而膳食脂肪摄入与BMI增加有显著正相关[12];也有研究表明,与脂肪、蛋白质相比,碳水化合物排空时间较短,因此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会使人更易饥饿,从而摄入更多食物[13]。因此要适当控制能量的摄入,食物要吃的多样且健康,同时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消耗掉多余能量[9,14]。
所有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5.18%,按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标化后为33.02%,排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后仍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18.80%和2002年上海市调查的31.30%[7,8],和2010年全国慢病调查东部地区33.00%的患病率相似[11],可见本区高血压的患病率确实较高。现况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过去食用较多的动物内脏、血及副产品,而豆类食品食用较少[6]。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15]。减少钠盐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摄入能够降低血压[16]。因此可以考虑从这些方面采取措施改变膳食习惯,从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18岁以上调查居民的TC异常率为28.69%,TG异常率为23.50%,与2002年上海市调查的血脂异常率25.3%的结果相近[8]。研究显示,血脂异常者中高脂、高能量的饮食较多,因此也要注意适当减少这些方面食物的摄入[6,17]。
本次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调查居民的样本量较小,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营养相关体格、血液指标对浦东新区居民代表性稍弱。浦东新区辖区跨度较大,城乡经济差异较为明显,城乡居民营养状况也可能存在差异。但从总体来看,浦东新区营养相关慢性病现状较为严峻,营养相关慢性病是浦东新区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孔灵芝,翟凤英, 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1-473.
[2]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5):390-419.
[5]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手册[EB/OL] .(2012-02-02)[2017-04-20]. 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203/239823.html.
[6]刘盛元,王长义,赵锦, 等.深圳市南山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与慢性病的关系[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
(7):636-638.
[7]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 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484.
[8]刘弘,郭常义,高围溦, 等.2002年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环境与职业学,2006,23(6):457-465.
[9]陈其龙,华春芬,周伯华, 等.平湖市成人超重肥胖现状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关系[J].上海预防医
学,2016,28(6):361-364,365.
[10]周昇昇,袁蒲,李杉, 等.2010-2012年河南省成人体质指数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10):85-89.
[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DSPs)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EB/OL].
(2011-09-06)[2017-04-20]. http://www.chinacdc.cn/zxdt/201109/t20110906_52141.htm.
[12]刘爱东,张兵,王惠君, 等.1997-2009年中国九省区成人体质指数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11,27(3):167-170.
[13]游杰,袁亚群,厉曙光, 等.上海市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5):
294-299.
[14]任线萍,刘元峰,高秀萍.腹型肥胖人群的膳食营养与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151-152.
[15]陈曉凡,李幼平,陈志康, 等.全球高血压膳食干预指南的质量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36-46.
[16]王丽娜,张艳波,师贵文, 等.高血压与饮食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制,2009,17(1):108-110.
[17]李静,江国虹,杨溢,等.天津市居民膳食结构及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