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士富
那年黄河来家,硬在小镇的前面撕了一道口,一条蜿蜒的小河绕过小镇向东流去。后来有位仙风道骨的老者经过这里说,有了这条河,小镇就灵动起来,这里要出名人了。
果然,印了老者的话,小镇先出了一位唱响江淮大地的淮海戏名角黄鹤鸣,后来,陆续有诗人、作家、画家问鼎文艺界。
小镇有了历史文化积淀,再有这些名人,就更有厚重感了。
想出名,就要拜师,拜师是有规则的,男生一日拜师,终生认父。女的就大不一样了,除了生命以外,皆为师父所有。
解放后,这些陈规陋习渐渐废除,但要学艺,师道尊严是不可免除的。
小镇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洗劫后,似乎伤了元气,好长时间缓不过神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开始复苏,小镇又出了一位大作家江峰。
出了名的江峰,不忘养育他的小镇,创作、讲学等文学活动基本不离小镇,他想回报小镇,把这里的文艺青年创作带动起来,因此,有很多少男靓女前来拜访求教,他有一原则——度可塑之人,绝不误人子弟。
一日,来了一男一女两位青年,要拜江峰为师,江峰问了一个简单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写作?
男青年直接了当地说,我想出名。
女青年说,我有满腔的话想表达,把我对人生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江峰听了他们的话后,说,文学这条道是铺满荆棘的道路,要经得起无数次的摔打,方能抵達理想的彼岸,有时候甚至努力了一辈子也无法抵达,作为个体来说,就是苦行僧啊!江峰问,能耐得住寂寞吗?
女青年点了点头。
江峰转过身对男青年说,你的功利心太强,还是另请高师吧!
男青年脸刷地红了,心里在骂,老色鬼,是不是看上美女了!
后来,女青年就经常出入江峰家,在江峰的指导下,渐渐崭露头角。
女青年非常勤奋,创作呈井喷状态,再借助江峰的外力,不断在省内外文学期刊亮相,几年下来,在文学界有了名声。
小镇不大,东头放个屁,西头就能嗅到臭味。多年来平静的小镇就起了涟漪。
一日,女青年又去江峰处,在门外遇见了那个男青年,说,还是江老师手把手教的好啊!说过,一脸的坏笑。
女青年并不搭理他,然而,她总能感觉到背后有人指指戳戳。终于,此后她就远离了江峰,当然,凭她现有的名声,再也用不着江峰了。
女青年疏远了江峰,江峰感觉意外,一天,他拨通了女青年的电话,说,好久没见了?
江老师,近来小镇颇有微辞,为了名声,女青年顿了顿说,还是少去为好。说这话时,女青年知道,三年来,江老师连她的手都未曾握过。
挂了电话,江峰自叹道,世风日下。言毕有泪溢出。
自此江峰淡出文坛,闭门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