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成 默
在风险中寻求新航向
文丨成 默
2016年,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格局加速调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欧洲发生多起恐袭、巴西和韩国总统遭到弹劾等重大事件频发,令人眼花缭乱。展望2017年,世界形势依然悬念多多!
这一年,国际事务眼花缭乱。西方体制失序,社会矛盾激化,民粹主义和反体制情绪上升。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美国优先”的战略调整给世界格局增添变数;英国“脱欧”令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创。
这一年,传统板块新增裂痕。“阿拉伯之春”波及多国,中东局势依旧复杂严峻;日本政治右倾,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生效;朝鲜两次核试,安理会严厉制裁;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损害中俄战略利益;美欧联手强化北约并对俄罗斯形成战略挤压;俄罗斯和西方围绕乌克兰危机剑拔弩张的关系有所缓解;欧盟内外问题重重,暂缓考虑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问题。
这一年,全球治理任重道远。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为3.1%,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年贸易增长率仅为1.7%,为2009年来新低。全球治理,赤字增大。全球性问题骤然增加,但国际体系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西方国家在创新和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能力下降。国际合作,呈现进展。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是一大亮点。此外,在核安全、公共卫生,难民和移民问题方面,国际合作亦见成效。
这一年,中国影响愈加凸显。杭州峰会,提振信心。9月,G20杭州峰会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主题,对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全球发展和综合治理予以全方位促进,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5次出访,引领“一带一路”建设走向深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首批面向沿线国家基建项目贷款落地,丝路基金顺利启动。中欧班列运输常态化,若干经济走廊建设获重要进展。
……
过去的一年里,整个国际体系的实力对比出现了一定的量变,但没有质变。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普遍乏力,俄罗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下跌,经济还有所萎缩。发达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仍然没有完全从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走出来,复苏乏力,许多国家仍有比较严重的失业、债务负担。德国因为默克尔2015年开始大量接收难民的政策,财政负担有所加重,经济增长也没有特别大的亮点。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形势相对较好,股市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比较明显。
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经济有所放缓,但是仍然维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经济规模下还能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惊人。因此可以想见,中国、欧洲、美国、俄罗斯2016年的实力对比没有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动,但是量变仍然在继续发生。
2017年,美国将迎来新一任总统,欧洲多个国家将举行大选,美联储已经表态的加息预期令全世界紧张不已,恐怖主义的风险依旧存在……当然,或许还有一些“黑天鹅”会从谁也没想到的角落里飞窜出来。新的一年,仍得在风险中寻找新航向。
无论是难民危机、经济危机、反全球化危机,还是恐怖主义危机、地区安全危机,回归到本质上,其实都有共同的原因:即原有的发展逻辑的衰败。而作为这种逻辑传统上主要推动者的美国,一定程度上,也会在2017年成为所有“危机”相互关联的根源所在。
如今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正在开启新一轮政治周期。新任总统特朗普将以何种方式治理美国经济,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
以减税、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保护为三大政策重点的“特朗普经济学”具体内容如何还有待观察,对美国经济的利弊还需时间检验。目前来看,首要的“危险”就是特朗普的“零和思维”会不会造成贸易战的真正到来?如果美国走向贸易保护主义,毫无疑问世界将丧失摆脱经济低速增长的动力。
然而,更大的风险还在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特朗普强调要推翻奥巴马政治遗产、追求“美国优先”的政策立场几乎会成为决定所有危机问题产生“蝴蝶效应”的关键所在,世界大国面临着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不确定性。
乱象和危机,从变革中来,也终究要重新进入变革中去,是时候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上进行思考。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国家内部和国际间出现的“分裂与分散”导致的危机比想象中来得更为迅猛。事实是,西方式民主的制度与理念、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制度与理念都走到了无力解决自己内生性结构矛盾的时刻。
不再强大的欧美对世界的掌控力减小,自然使得由大国建立起来的这一套国际秩序渐渐失去了公信力。在欧美一些国家“逆全球化”风潮加剧的情况下,全球治理也进入“新常态”,面临由谁引领、谁主导、谁设计规则、谁来仲裁等需要修正的问题。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的一年也被各方寄予能够“领导”全球化的厚望。
说到底,全球治理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副会长凯末尔•德什维尔就指出,鉴于当下世界面对挑战的规模,或许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国际合作和地区合作的机构与框架,避免在美国、亚洲、欧洲和中东各处的身份政治与仇外民族主义的复苏带来20世纪大悲剧的重演。
或许,2017年,人们终于意识到,试图建造一个以始终如一的规则,并由国际权威实施规则的世界只被证明是饱含理想主义的模型,实际可行的全球秩序需要相互的妥协、调整以及持续的协商与修正。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2016年的国际形势,那就是“跌宕起伏”。在国际格局历经复杂深刻的调整与变化中,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举行了开业仪式,现有57个成员国,目前已至少对四个项目注入资金,开局良好。现在,亚投行正在酝酿扩大成员国规模,实力、覆盖面将会不断地扩大,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强。中国方面多次表示欢迎美国加入亚投行,一起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澜湄机制指澜沧江、湄公河的合作机制,这个机制对中国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澜沧江流域之前有一些合作机制,但没有一个是中国主导的,很多被美国和日本所渗透。2016年3月,中国正式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成立了澜湄合作机制,而且把这个机制上升到领导人的峰会层次,从而使中国能够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G20杭州峰会是中国2016年最重要的一场主场外交。在G20峰会上,中国做了很大的努力,提出了“中国方案”。比如,我们不仅要稳住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还提出了发展议题,要促进那些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还成立了一些新的工作组、新的部长级会议,使得20国集团的机制更加丰满、有效。
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很罕见地通过了一个决议,主张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到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说明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它将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人民币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之中,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非常辛苦,马不停蹄地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关键性的支点国家进行重要访问,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给别的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真正扮演了大国角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和支持。
在面临周边的棘手问题时,中国有理、有力、有节,抓住时机,促进这些问题发生转变。总的来讲,维持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比较稳定的地区环境,为国内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面对2017年,世界多极化有望继续向纵深发展。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积极因素。中国将举办两大主场外交活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力推动中国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