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思考

2017-07-12 15:58张艳红
运动 2017年5期
关键词:分组新课标新课程

张艳红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思考

张艳红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体育教学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必须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规律,课堂设计要丰富多彩,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特征等,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强度与密度,以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规律以及防护措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自从我国推出了基础教育关于各门课程的新课标以后,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与新内容,并开始在全国各大学校逐步施行。但也不难发现,传统教学的一些陋习以及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然存在,体育教学的反响与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体能素质与综合素养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关于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如何完善与创新教学设计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 传统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较为复杂的教学对象、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变的环境、多样化的体育器材设施等影响因素,要想在确定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设计出巧妙生动的优质体育教学课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都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但是就传统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往往将教学设计等同于教学备案,按照教学备案的固定格式与规范去设计,势必让体育课堂“黯然失色”,丧失活力与创新,教学活动也是“四平八稳”,追求教学目的与教学结果完全吻合。于是有着统一模板、固定教学方式的传统体育课设计就应运而生,还美其名曰:“目的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殊不知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充满程序化、呆板化与机械化,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学发展也是缓慢而闭塞的。正是由于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所以新课程的推广变得阻力重重。

2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思路

2.1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导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制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与差异性特征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服务。及时转化师生角色,建立翻转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能轻松掌握运动技能以及防范措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壮体魄,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2 设计理念突出整体性

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不再是单纯、机械地传授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技巧,而是更着眼于教学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局关系上。它要求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与教学工具,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与喜爱的课堂模式,除了学习到基本的技能本领外,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树立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与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亮点,它的聚焦点不在拘泥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效的、多样的、创新的、以人为本的新体育教学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在更多面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生命课堂”。

2.3 设计方法更系统化

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教学资源全面与系统的分析的前提下的。体育教学资源纷繁复杂,需要教师具备整合优化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2.4 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与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系统化地设计出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而教学过程却是不固定的,它会随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出教师的创作灵感,从而形成一堂堂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

3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理念的设计

3.1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意识,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意识,通过满足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整体健康水平,构建以提升学生认知、情感、技能、行为、品质等全方面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结构,融入生理、心理、体能、环境卫生、保健、营养、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知识,逐渐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健康习惯的养成。并将体育精神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以此来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目标。为未来良好运动习惯以及坚持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来回30m的接力比赛,输赢的评判标准以每组的比赛用时来判断,并且让赢的一组来制订惩罚措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与体育锻炼意识。

3.2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服务,是新课标改革的新要求,也是其核心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实际的所有环节都应该及时转化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导,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差异性放在中心位置。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与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特征以及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不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内容。

例如,可以根据男生与女生的生理、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不同来分类,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训练。对于女生的教学内容,教师主要可以选择花式跳绳、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而针对男生爱动爱跳、爆发力与身体素质强等特点,可以组织男生训练篮球、排球、短跑、跳远等项目。有时这两类运动项目也可以男女生共同练习,只不过教师应该制订不一样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运动效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②控制无关变量:因试管的洁净程度等无关变量无法对实验结果产生额外影响,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使除自变量外的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且适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因此设计常温条件下的对照实验,滴入肝脏研磨液和FeCl3时,不能用同一支滴管,体现“相同”原则;在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实验组中自变量是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而过氧化氢酶在高温下失活,故两组实验处于常温条件下,排除温度对实验的干扰,体现“适宜”原则。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学生明白根据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等来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才能使实验设计更科学合理,实验结论更准确可信。

4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组织设计思考

体育教学组织通常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多样化措施,包括体育课堂队形队列、课堂常规、分组教学以及体育器材、设施的选择与运用等。

4.1 创新体育课堂常规

首先,教师要注意提升教学素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审视教学课堂以及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课堂与课后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体育精神。其次,教学设计要突出弹性化特征,将教学设计的过程看成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应死板,要做到为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时间变更、教学内容更新等留有余地。最后还要对学生常规要求给予一定的尊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差异化特征,树立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基于这些前提,教师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完善、公平、合理的课堂常规来维护课堂秩序以及保护学生权益。但应尽量做到与学生协商制定,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同感与服从意识。

4.2 队形队列的课堂设计

首先队形队列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互相交流,体育教学也是体现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方式下的纵向线式的队列队形。其次训练队形队列应该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训练队形队列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着重训练学生的队列意识以及团体意识,而不应强行依靠训练队形队列来严格控制学生的自由行动甚至是一些违纪行为。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教学精神,满足学生被认同与被信任的需求,尽可能由小组成员来自行整理队列。最后,训练队列队形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多运用手势、眼神、表情、语言传达给学生有效信息与期望,使学生能及时将所想所感反馈给教师,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4.3 分组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教学编班的方式。也就是指通过对行政班建制的方式来进行编班,这样的教学行政班建制的形式更为方便,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以及学生的课堂行为,同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其次,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无论班级多少人,分组教学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一种形式。一般分组形式主要包括:同质分组、随机分组、友伴型分组、异质分组等。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特点,创新出新型的分组形式,比如合作型分组教学、探究性分组教学等。

5 结束语

实践表明,体育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新教学理念,广大的体育教师也逐渐投入更多的热情在体育教学改革上,与此同时,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工具、课堂氛围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换言之,体育新课标的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 1 ] 齐玉松. 新时期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研究[ J ].电子制作,2014(3):198.

[ 2 ] 刘扉. 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91-94.

[ 3 ] 蔡海春.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思考[ J ].湖北体育科技,2014(7):641-642.

[ 4 ] 王学芳.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四要素——“新”“乐”“精”“实”[ J ].运动,2013(9):57-58.

[ 5 ] 张振华,吴跃. 体育有效教学五种练习设计与方法[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2):84-87.

[ 6 ] 马卫东.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J ].当代体育科技,2014,(33):104-105.

[ 7 ] 汪美芳. 体育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1):76-79.

[ 8 ] 梁占歌,汪美芳. 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 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1):80-84.

[ 9 ] 董翠香,党林秀,白永芳.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群建设与优化[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99.

G807.0

A

1674-151X(2017)03-08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5.044

投稿日期:2017-01-10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资源开发——兼论体操类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内容资源(课题编号:153041)。

张艳红 (1979—),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分组新课标新课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深度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分组搭配
分组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