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来来往往》中人物的女性意识研究

2017-07-12 12:30邹龄锋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610023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
关键词:意识小说时代

⊙邹龄锋[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成都 610023]

性别世界

关于小说《来来往往》中人物的女性意识研究

⊙邹龄锋[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成都 610023]

研究小说《来来往往》中人物的女性意识,其目的在于找到更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阅读途径,从而更好地进行作品鉴赏。本文通过分析女性意识的内涵,阐释了《来来往往》中女性意识的展示形式,并从三个方面对小说中女性意识展示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探讨。

《来来往往》 人物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众多女性小说作者在作品中最突出也最具个性化的特色之一。这一思想包含了自我意识,即探究女性在两性社会中特殊的存在性,其观察视角不再以男性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而是真正从女性自我视角出发的审视。不仅如此,这一意识中更多涵盖了女性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等。比如人类社会中女性应当与男性享有同等权利、社会地位,及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从属地位、受歧视对待的高度敏感和积极否定等。女性意识从战后的萌芽阶段开始就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综合因素的发展而变化,尤其在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与凸显。

一、女性意识的内涵

正如女性意识是一个伴随时代、环境各类因素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意识过程一样,女性意识的内涵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充实和丰富的过程。首先,女性意识的基础在于女性需要跳出以男性视角为参照物的传统局限,认识到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人类社会的主体组成,是与男性一样具有人类共性的“人”,而非被钉上性别标签的“另类”。女性对自身生活的构建是一个自主、自觉且全面的过程;其次,女性需要正确认识不同性别人类的特质,正确认识、定位和塑造身心和谐的女性个性气质,并正确处理与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第三,能够对两性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定位、评判,对两性关系秉承平等对待原则,既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最后,女性需要对作为人的社会价值实现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努力追求和实现合理范围内的合法权益等。

二、《来来往往》中女性意识的展示形式

(一)通过人物对生活体验的直观描写渗透式展示

《来来往往》中展示女性意识没有采用比较显著的渲染式描写,而是用了更具东方文化特点、通过人物对生活体验的直观描写渗透式展示。无论是对人物外形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是对语言、行为的描绘等,作者都对那个特定社会年代下女性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和有深度的思考。小说具有厚重、特殊的时代气息,也有浓郁、活泼的生活氛围,并且充分利用工作、生活、家庭、情感等各种不同情境刻画出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身上女性意识的差异性,使作品对于女性意识的展示显得既鲜明、突出,又极其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特点,具有典型的改革开放时代的烙印。

(二)立足于时代的突破式展示

正如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展示的那样,《来来往往》中对人物的设置虽然是改革开放的特殊历史时期,并且作品中人物无论形象、语言和环境、背景等都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然而作者也并没有全然被时代、历史的预设所拘泥。尤其是对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意识更是进行了立足于时代的突破式展示。这样的突破式创作不仅符合人的思想不受时代局限而发展的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在现实社会中受经济、文化、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而呈现跳跃式前进的事实。不过作者的突破和创新却也并未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而是遵循合理化原则,使小说中人物的女性意识既符合逻辑,又不拘一格。

三、《来来往往》中女性意识展示的不同特点

(一)不同时间跨度、环境氛围下的物的女性意识

《来来往往》中设定的时代环境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新中国一段新旧思想意识冲突最为显著、变化最为剧烈的特殊历史时期。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取用这一时间段设计人物,不仅能够使人物性格、思想意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更能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代历程中展示尽可能多的不同意识特点的人物。

作为小说男主角康伟业“原配夫人”的段莉娜由于与康身处相同的工作环境,年龄相仿,其在小说故事设置的早期婚姻环境中其实并没有显露出现实意义上的女性意识。段的生活环境方面的优越与康形成了客观上的落差,而康在主观上的陈旧意识则成为两人未来婚姻解体的潜在导火索。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段个性成长上明显的不足,比如不能观察和理解康由于物质条件相对弱势和陈旧的传统观念的固守而形成的自卑心理,已经形成惯性的强势行事风格使段在口头沟通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等,这些缺陷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导致婚姻分崩离析的又一因素。事实上,段在婚姻的种种不当情况下表现出的其实恰恰是其女性意识尚未萌芽的问题,由此导致其对女性自身定位、两性关系的判断和其社会价值体现诸多方面认知的缺位。而以上不足在段、康二人婚姻解体后出现了转机,在最初的挣扎甚至扭曲之后,被情敌讥讽的段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而这样一个反思过程则成为了段女性意识萌芽的起始。

相较于段在女性意识上的起步,在改革开放中期因工作关系与康发生了情感纠葛的林珠是作者设置的具有相对成熟女性意识的一个角色。林对于工作的不遗余力和对康投入感情的全力以赴都说明了这个紧跟改革开放时代脚步的女性已经具备了充足的体现女性意识的各个元素。林在满足自己合理的情感追求需要的同时也不放弃对事业的掌控,可以说是一个能够较好平衡事业、生活、情感的成熟、成功的女性。林在工作、生活之中处于比较游刃有余的状态,几乎能够成为改革时代成功女性的代表性人物。不过,对于林这样一个自身女性意识已经成长到成熟阶段的人物来说,拘囿于狭隘、陈旧传统意识中的康反而显得更加矛盾重重。而在小说中,林、康两人在度过了情感最初的新鲜阶段后,意识层面的差距、思想上的鸿沟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最终两人的感情从幻想的天空落到现实的土地,仍然以分手结局。

(二)始终具有积极成长性的女性意识

《来来往往》中最有典型特色的三个女性人物段、林、时通过与男主角的感情之路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女性意识发展变化的途径。虽然其中的矛盾冲突各不相同,然而从整体布局上不难发现其差异中存在的共性,也就是积极成长性。

相较于林和时,段的女性意识成长相对被动和缓慢,但是与其在婚姻之前和过程之中相比,离婚后的段在其反思过程中的成长经历却是最显著和突出的一个。段在离婚前更为典型的无知和无意反衬出了其在婚姻解体后自我反思的剧烈波动,这个堪称“不破不立”的过程使段这个人物的女性意识萌芽凸现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与无尽的可能性。

而林在与康的一段情感历程中,其女性意识始终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这一层面展现了林的女性意识的稳定性、成熟性。而与康在感情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挫折则使这样一种成熟的女性意识增添了更多生活历练的丰富性,使其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至于时的女性意识在与康的交往中出现的对立与摩擦可以被视作一种对过于尖锐的思想棱角的缓慢磨蚀。作者安排时这样一个角色的意义除了刻画一个新人类特立独行的极端女性意识外,也不乏一丝警示色彩,那就是女性在萌芽和崛起的同时还需要得到恰如其分的引导。或者说,作者对时这个人物的设置其实还有更多的希望,那就是一种过于锐利的思想棱角还会在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得到持续的琢磨,从一种极端的状态逐步发展到更加圆润、成熟的境界。

(三)具有中国“和谐”特色的女性意识

《来来往往》中不同女性角色的塑造除了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女性意识外,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和谐”特色。与西方女性意识的展示到了凌驾于男性之上的女权主义不同,《来来往往》根植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主旨在结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背景后,展现的是一种既有现代人文主义观念与社会思想,又不乏在对男女平等关系探讨基础之上兼具和谐思想的哲学理念。

这部小说立足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特殊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紧密贴合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在保持对传统的婚姻、家庭、情感观念展开思考的同时,又对女性意识、男女平等、人的社会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创造与发挥。在这样一个平台之上创作出的小说人物不仅具有女性意识中的共同特性,又显示出了华夏文化氛围与改革开放现实下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追逐的个性,即和谐社会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意识。

结语

《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以其充满生活气息、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思想观念的特点描写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女性意识的萌芽、崛起与发展。作者结合自身对时代、环境的感知与思考刻画了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这一作品立足于中国时代发展的客观现实,又对真实生活进行了探索与超越。尤其是探讨女性意识、男女平等等观念时蕴藏了极其理性的模式,没有利用激化矛盾等手法“博眼球”。因此阅读和鉴赏这类作品时应当注意结合中国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主流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的主旨与初衷。

[1]邓剑颖.浅谈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2):9-10.

[2]李喜仁.《来来往往》中的性别发展与重塑——池莉小说女性书写浅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8-60.

[3]曾荣.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91-92.

作 者:

邹龄锋,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014级在读高中生。

编 辑:

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意识小说时代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