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意 任佩佩 张宜佳
摘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为人工山体,随着雨水长期冲刷,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对公园主山区域进行调查,希望对人工山体这一逐渐形成的课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水土保持;人工山体;林地群落
1区域现状
人工山体是指在景观设计中完全由人工堆砌而成的山体,一般高度大于500m,平均坡度大于9°,而小于此数值的地形一般称为园林微地形。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是由人工堆砌的山体,主山和周边山体所需土方主要来自于主湖的挖掘,主湖挖方333万m3,主山填方483万m3。主山体量大,坡度陡,缺乏植被覆盖,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这一问题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重点。
2修复技术和方法
2.1山体排洪措施
为了保证主山土体的稳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取纵、横排水沟相结合等技术手段,合理疏排山体径流,有效防止雨水径流冲蚀山体土壤的大面积,减少山体的水土流失。
2.1.1排水横沟。排水横沟沿山体的等高线设置,截留雨水径流,在奥运森林公园主山排洪沟的设计中考虑到横沟的坡度较小,长度较短,雨水径流量小,采用的是素土夯实加生物护土垫或草坪卷的做法。
2.1.2排水纵沟。在山体的山谷中设置排水纵沟,收集引导横沟中的雨水。纵沟沟体采用了卵石铺装,卵石能够形成粗糙的表面,能够更好地截留雨水。有的沟体还在在石缝中撒播植物的种子,植物也能起到很好的截留过滤雨水的作用。
2.2植物设计
2.2.1植物选择。在主山林地中,植物种类丰富,共有乔木64种,灌木70种,地被花卉66种,在群落中丰富的植物种类能够提高群落的自我修复能力。
主山应用较多的树种为油松、毛白杨、钻天杨、圆柏、油松、黄栌、水杉、栾树、银杏等,公园主山对植物的选择应用有如下特点。(1)以北京市的乡土植物作为骨干和基调树种,如油松、桧柏、栾树等。(2)大面积应用北京市野生地被种类,如甘野菊、紫花地丁、蛇莓等。野生物种生命力较顽强,能够迅速覆盖地面,且涵养水土能力较高。(3)落叶树种所占比例较大,主山上没有主体建筑,因此需要大量的落叶树来丰富四季景观的效果,且落叶树能够创造更多的林下植物和地面植物的生长条件。
2.2.2植物配置。公园主山采取的植物配置方式主要为块状混交,而靠近道路的边缘处为株间混交,因为虽然株间混交使得群落看起来更自然,修复能力也增强,但是栽植和管理困难,因此在内部使用块状混交。植物从边缘向内部渗透,形成自然的山林景观。
2.3雨水滞留、收集、回用措施
2.3.1雨水滞留。雨水滞留可以减缓雨水向下冲刷的速度,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同时有利于雨水的多层下渗、净化、收集,补充地下水。
公园的主山区域主要在4个方面应用了雨水滞留措施。
(1)公园主山上采用大量的草坪微地形,一方面呈现疏林草地的美景,另一方面,对雨水进行引导、截留、延滞。(2)植物在雨水滞留收集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一是以群植为主,增加园区植被覆盖率,利用郁闭度较高的林冠层有效拦截雨水;二是建立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雨水经过植物群落的多层截留,降下的雨量和势能大大减小,减缓径流的同时实现保土固土的生态功能。(3)在排水沟内部设置一定高度的挡水板,减缓汇入沟内的雨水径流速度的同时,还能形成小型的雨水截留坑。(4)结合种植穴设置鱼鳞坑,利用鱼鳞坑截留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
2.3.2雨水收集、回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区域主要采取微地形和透水铺装这2种方法收集雨水,透水铺装在硬质铺装中的比例有限,因此主要靠前者实现雨水收集。
公园将收集的雨水用回用泵抽上地面,满足公园中的景观用水需求,同时园区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統,满足灌溉要求,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3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适宜的林地群落处理结合相应水土保持技术的方式,维持主山土体稳定,通过调查分析这一经典的人工山体营造案例,希望能够为以后的人工山体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