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元素科学在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2017-07-11 09:18王袁
现代园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运用

王袁

摘要: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园林绿化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绿化设计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把风景元素科学地融入到园林绿化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园林绿化水平。目前把风景元素融入到园林绿化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风景元素;运用

1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尝试把风景元素运用到园林绿化工作中,不仅能够提升园林绿化的效果,还能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园林景观是人为建设出来的,应该实现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这样才能提高当地的总体绿化质量,使得风景既具备自然美,又不失人造的艺术美、情趣美和人文美。园林绿化从外表上看是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噪音污染、减轻热岛效应,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城市居民心灵的净化,不仅让人们有强健的体魄,更让人们有积极的心理。园林绿化中的各种风景元素凭借着其在人文方面的价值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2把风景元素科学融入到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

2.1充分结合周围风景元素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工作

要想把風景元素科学地融入到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风景元素的自身作用,还要把园林绿化工作设计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创建多元化的园林景观绿化。此外,在实现风景元素和周围元素结合时,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与魅力,人们对景观的观赏也就不会间断,每个季节都能够感受到不尽相同的景观。而运用风景元素时我们不仅注重其整体性,同时也要很好地体现景观的变化性,在和周围景观结合的基础上,人们会欣赏到不一样的美,使得城市的独特魅力得到彰显与体现。

2.2重点关注风景元素中人文景观及色彩搭配的设计

人文元素是指当地特有的一些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等,同时河流、建筑、广场等要素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园林的布局和设计。而在园林绿化设计时需要实现这些要素的和谐与统一,前提是要熟知与了解这些要素的地位与价值。笔者以植物为例进行说明,植物是整个园林绿化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和所占比例最大的要素,其生长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地理要素,同时也不可能离开水源,水源代表着整个园林的生活力,所以这些都是为园林建设“加分”的重要因素。

另外,园林绿化中植被色彩的选取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相关的美学知识作铺垫。通常情况下,颜色比较鲜艳的植被能够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颜色暗淡的植被则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因此,色彩的搭配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心情变化。植物的色彩也可以看成一种情感特征,这是因为色彩直接影响着一个室内外空间的气氛和情感。园林绿化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植物的枝干、果实、叶子等都是各种色彩的重要载体,树叶大都呈现绿色,而且其色彩的明暗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设计园林时一定要合理地搭配园林中的冷暖色调,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2.3风景元素对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影响

园林绿化设计要充分显现出风景元素的艺术性能。风景元素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重要性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将风景元素中的功用性和艺术性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这就对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对绿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了然于胸;另一方面也应该或多或少地了解美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那些对于艺术性要求较高的园林,例如苏州园林,在绿化设计时必须要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地考虑到一切影响景观设计的要素,并种植合适的植被,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

2.4在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乡土景观的作用

在所有的风景元素中,乡土景观更能显现出一个地方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审美观念,这种园林绿化设计更容易让当地人接受。乡土景观大多数是指乡村里自然形成的景观,反应的是乡村文化特征的文化元素,包含着土地、乡镇、民居、寺庙、道路、民族服饰等多个方面,极具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乡土元素是来源于特定地区的素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在任何一个地域内的园林绿化设计都非常关键,在乡土元素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中,任何一个园林在绿化设计中都需要充分考虑乡土元素,在风景元素的运用中兼顾使用乡土元素,这样才能将园林绿化的效益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3结语

综上所述,把风景元素科学融入到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可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运用风景元素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风景元素中的人文特征及乡土景观等的作用,进而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