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

2017-07-11 13:55董晓娟
人民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融合传统思想

董晓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为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和遵照的思想原则。现代经济管理发展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强大思想动能,积极探求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从而为现代经济发展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经济管理 融合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管理思想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在不断的冲击、融合、革新、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许多深刻隽永、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不仅滋养着中华儿女的高尚精神品格和灵魂情操,更加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的凝练解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是对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由衷表述,如此种种。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广博的内涵和多元的维度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为当代中国亿万民众同心传承。近年来,它更是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处处流露出崇高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沉思。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蕴藏了丰富的经济管理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先贤圣哲们就已经开始对经济管理做出本真却又鞭辟入里的阐释和论断,如儒家倡导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思想,都是儒家文化重义轻利、义利并举的典范,由此也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排斥“利”,但强调要以“义”为先,而这一思想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和契约精神奠定了道德伦理基石。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都成为我国历朝历代经济管理的基石,并且泽被当代,至今仍是現代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法则。如立足于传统“重农务本”思想而衍生出的“三农”经济发展战略;立足于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立足于传统“道法自然”思想的企业柔性管理策略;立足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发展的理性思维,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新的时代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不断创造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

现代经济管理面临的困境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加速,各大经济体追求合作共赢的同时,各国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具体而言,从宏观上看,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低迷不振,再加上难民危机的冲击,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纷纷反思其经济管理政策,随之而来的却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在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下,“反全球化”的观点和声音也获得了一定空间。从微观上看,世界许多经济组织目前都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西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缓慢,信心尤显不足。很多曾经被视为企业管理样板和典范的大型公司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纷纷跌下神坛。现代经济发展急需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施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开辟新的出路。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样遭遇到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影响。即便如此,纵观近些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却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相比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更是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我国采取积极举措进行了有效应对,通过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等有力举措,对冲了经济的下行压力,确保了中国经济在正常轨道上持续发展。而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则必须要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经济管理所施加的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如“一带一路”倡议即是对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的践行,类似的积极文化元素成为了中国经济迥异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生动力,也更加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相融合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和凝练,也必然能够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效能提升,实现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荣。

积极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经济管理的深入融合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出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重拾贸易保护主义,也有个别经济主体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惜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缺乏整体思维、切断普遍联系机制的做法,或许短期内能够发挥效用,但是却并不利于本地经济的长远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而这种短视观念也同样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批判的“以邻为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不良思维。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为现代经济管理发展困境指明了出路。我国道家文化倡导阴阳二元相济相生、互补互存,讲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才能够万物复苏,生生不息。如果只看到了对立,割裂了二元联系,则必然阴阳失衡,循环衰竭,也就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和空间。阴阳二元尽管看上去泾渭分明,相对相克,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告诉我们,对立中都有共存、互补和转化的基础,需要正视二元对立的存在,进而发挥能动性,并创造条件,促进两者的转化,在动态平衡中达成二元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以“和合”思想持续推进各经济主体间的互补融合。“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内核,合则两利,不合则害。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破解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正视困难,同舟共济,对内以创新思维实施刺激政策,提振本体经济;对外则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贸易自由化策略,通过区域经济协同和国际经贸合作来彰显竞争优势,挖掘产业协同和经济联动效能。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也同经济发展规律本质同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完善已经使得资源规划整理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经济体内部,而是已经逐步扩展到更大的区域性甚至世界性范围之中。要想取得经济发展,固步自封、单打独斗、自我保护显然不是长远之计,追求不同经济体的互补融合和协作共赢,追求产业协同、向规模经济要效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这才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和合”思想的一脉相承,足以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借鉴。

积极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互补共融。现代经济管理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时,还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而用。这是因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但是毕竟跨越几千年而来,在缺乏特定历史维度的境遇下,可能会存在“水土不服”的困惑。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经济管理之间的融合之道,就一定要注意取舍扬弃的问题。同时,来自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虽然在解决当前世界发展难题时略显乏力,但其高效性、科学性、精细性、灵活性等仍然是现代经济管理必须秉持的理念。古代先贤也告诫我们说:“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经济管理之间的融合,就要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企业管理制度各自的优势,二者紧密结合,互为补充。

(作者为河北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项目编号:152109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姚莉:《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初探》,《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9期。

②曾晓宏:《试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5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传统思想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