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军
【摘 要】
本文从旅游业的发展谈到游记的 写作技巧 ,概括为三个“点” ,即驻足点、抢眼点和动情点 ,文中对这三个“点”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一一分析,其中多次引用名家名篇,很有启发性和说服力。文章最后就一篇短文,把三个“点”融和在一起,真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点拨作用。
【关键词】
驻足 抢眼 动情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游记也不断问世。在各个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可读性很强的游记。因此,游记也成了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怎样写好游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写好游记应注意几个“点”。
首先,应注意交待清楚驻足点
写游记,毫无疑问是写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走到哪儿,都有见闻感受,可写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游记并不是记流水账,见什么就写什么,走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而要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要详写,哪些则要略写。一句话,就是要交待清楚驻足点。这是因为一个景点,既然有可观赏的东西,必定会让你驻足不前,停下来细细观赏,细细品味。我们读过著名美学家吴功正先生写的《阿里山纪行》,会看到作者在宝岛台湾游览阿里山的时候,被山上的美景深深吸引,从而驻足不前,迷恋其间。有好几处景点都让作者驻足,而最让作者驻足的是山上的神木,因为神木饱经沧桑,不仅古老,不仅高大,而且成了某种象征,成了阿里山之魂。作者的驻足,也感染了读者,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仿佛也停下脚步,长时间立在神木跟前,被神木的风姿所震撼。可以说,作者的驻足点就是游记要写的重点。抓住了驻足点,就使游记有了分量,有了重心。读一读《阿里山纪行》,会 从文中受到启示,怎样抓住重点,抓住驻足点,不面面俱到,不平平淡淡,从而避免俗套。
其次,要注意交待清楚抢眼点
我们常说,写文章要善于抓住亮点来写,这里说的抢眼点,也可以说是亮点。抢眼,这在游山玩水时会自然碰到。不管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总有最为显眼、最为入眼的东西,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抓住这些东西来写,才会给游记增加亮色,增加可读性,并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当然,旅游时,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游人,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处处皆学问”。抢眼,有时并不是针对所有游客而言的,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许就成为最抢眼的东西。我们还是来看看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写的《狼山脚下》这篇很有特色的游记。狼山是全国著名的十小山之一,地处江苏南通附近的长江北岸。“物以稀为贵”,平原上见到山,可谓十分稀奇。因此作者称之为“楞头青”,不难看出他对狼山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意。正因为稀奇,山上的抢眼点必定很多,写出这些抢眼点就突出了游记的亮点。从文章的标题看,作者独具匠心,抢眼点不是放在山上,而是放在山脚下。作者着眼于两墓,即骆宾王墓和张謇墓。骆、张二人,一位是古代的,一位是近代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作者把抢眼点放在两墓上,这就突出了文化的含量。抢眼点同驻足点一样,都是写好游记不可忽视的。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常常会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也可以说,“移步”偏重于驻足点,“换景”则偏重于抢眼点。
再次,要注意交待清楚动情点
这里说的动情,也就是心里感受,一方面指作者被脚下的和眼前的美景所心动,所倾倒,另一方面指读者引起共鸣,深受感染。可以说,写游记,最为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心里感受,这是游记的灵魂。如果一篇游记只是见啥写啥、人云亦云、就事论事,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就会平淡无奇。当然,作者的心里感受是很复杂的,往往受到现实生活、文化修养、心理因素等制约,不同的游客游览同一个景点,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同一个游客,在不同的时间带着不同的心情游览同一个景点,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遭到贬谪,心里十分苦闷,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常常流诸笔端。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对月下美景和身边友人以最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而心里感受就单独用了一个自然節,他写道:“何处无夜?何处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把自己和友人说成“闲人”,显然是在挖苦、嘲笑自己,愤懑、痛苦、不满溢于言表。这一动情点,使主题得到了深化,感情得到了升华,真正是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以上说的三“点”,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一篇游记应当尽量体现这三“点”,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最近,笔者从朋友圈中看到一位退休了的同事写的一篇游记,可以说是三“点”结合的产物。这篇游记的标题是《八卦村一游》。文章写道:“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是有关蜘蛛的一则谜语。诸葛亮的八卦阵赫赫有名,他的后人仿八卦,建了八卦村,就在杭州附近的一处山地,现在成了吸引无数游客的著名古村。整个古村布局就像八卦图,中央有一池塘和一洼地,正好构成阴阳鱼,两口井正好是阴阳鱼的眼睛;八条胡同向八个方向辐射,与环绕古村的八座山相望。古村里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小瓦房,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古村里最突出的建筑是“武侯祠”和“大公堂”。“武侯祠”供奉着诸葛亮和他儿子、孙子的塑像“大公堂”悬挂着诸葛亮的《诫子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和诸葛亮的父亲作为一世祖以下三十世脉络图表。古村里天然池塘随处可见,美丽的荷花点缀其间;树木苍翠,风景如画。整个古村俨然“世外桃源”,充满了神秘色彩,难怪当年日本侵略军闯进古村便晕头转向,找不到出去的路,误以为陷入“八卦阵”,是诸葛亮显灵,设法庇护后人。诸葛亮是古代名人,也是古代牛人,牛就牛在他不仅功盖当世,而且恩泽后人;牛就牛在他的人格魅力及其作品影响深远,千秋不衰,使子子孙孙能够“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兴家立业,光宗耀祖。从中我也看到了家教、家风以及家族的潜在威力。这篇游记虽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却也写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驻足点、抢眼点、动情点三者俱备。不用说,“武侯祠”“大公堂”等是作者的驻足点,阴阳鱼、八条胡同、环绕古村的八座山等是抢眼点,对“世外桃源”的联想和对诸葛亮的评价显然是动情点。这些“点”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由此看来,写好游记并不是很难的,只要我们多留心景点的事物,多琢磨驻足点、抢眼点和动情点,一定会写出好游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