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道科
【技法指津】
我们先来看一看《考试说明》里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看,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表达技巧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然而表达技巧的知识零碎,辨识尤其不易,怎么很好地解决辨识唐诗中的表达技巧问题,是我们要研究学习的。根据笔者十多年的备考经验来看,以下三步有助于帮助考生掌握唐诗备考的表达技巧:
第一、储备知识
1.关于表达技巧的知识。什么是表达技巧呢?表达技巧包括三类,分别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表现手法很多,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象征、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手法很多,因考纲只要求了七种,所以我们重点掌握这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怎么辨识表达技巧呢?要学会积累。一从课本上积累;二从资料上积累。
如教材上的: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句用借代的手法,“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子和花。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愁比喻成滔滔不绝的江水。当然,也兼有夸张的手法。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诗句运用了比拟(包括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诗中的“花溅泪”和“鸟惊心”是把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
2.关于唐诗的背景、作者和诗歌分类的知识。
就背景,简单说,唐诗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初唐时期,风神初振;盛唐声律风骨都具备,出了李白等大诗人;中唐有安史之乱,出了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晚唐在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吟唱声中走向没落。了解背景知识,便于我们理解诗歌,如初唐文人愿意投笔从戎;中唐时期杜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进行抨击的原因等。
关于作者,我们要了解有代表性的诗人。如李白诗是豪放飘逸的,杜甫诗是沉郁顿挫的;韩愈、柳宗元是经历过贬谪的;李商隐是在两党争斗中不得志的等。
关于诗歌分类,唐诗就题材来说有不同的分类,如登高诗歌、怀古类诗歌、思乡怀人类诗歌、山水田园类诗歌、即事抒怀类诗歌、托物言志类诗歌等。了解了诗歌的分类,便于我们分析诗歌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
第二、知道怎么考
表达技巧这类题目问法虽然有不同,但考点是一样的。一般的问法有: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有时考首联或颔联或颈联)。
4.诗歌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請简要分析。(此类题考的是情感,也是手法,回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如2010年山东卷的问题为: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如2014年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第三、学会怎么答题
答题步骤:
(1)判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阐释(结合诗句分析哪句用了这种技巧);
(3)作用(此技巧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营造怎样的氛围等)。
概括为:指出表达技巧(第一步)+分析(第二步)+作用(第三步)。
如2013全国Ⅱ卷: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答案就是三步走: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第一步)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第二步)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第三步)
当然,答案不一定是标准的三步,可能是一步,也可能是两步。比如2013年福建卷题目为: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由于想象手法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省略第一步。只要分析和谈作用就可以了。参考答案为: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第一步)表现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步)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也暗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三步)
高考诗歌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即使这样,只要我们活学活用,规范作答,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下面我们以大家普遍认为比较难的江苏卷为例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