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茹
“爱国”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词,它总能让我联想到“精忠报国”,想到万千马蹄扬起的漫天黄沙。这些古战场上铁马金戈的壮阔场面似乎离我们格外远,因此,便觉得“爱国”与自身联系甚微。
然而无论历史如何演进,社会如何变更,“爱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主题,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在当代,一颗爱国之心可以表现得更加细微与生活化。
前几天看了一场国际排球赛,中国队对土耳其队。妹妹在旁问道:“穿红色衣服的是中国队吗?”得到答案后的她便开始在沙发上蹦起来:“中国队,加油!”她只有6歲,甚至连排球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她也能毫不迟疑地为自己的国家加油,这或许是再平常不过的国家荣誉感。
就2013年的钓鱼岛事件以及近期的南海争端问题,QQ空间及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着各种号召全民抵抗的所谓的爱国文章。如果说喊口号式的爱国过于直白,那么这样盲目而无意义的转发又怎能称得上是爱国?随之而来的抵抗日货及打砸行为更是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不乱人而自乱,这些丧失理智的行为又怎能打着“爱国”的幌子?
爱国可以是身体力行,也可以是精神支持,但无论何种都要求理性。在当代社会,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难以做出关乎爱国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所能做的是从日常生活入手去爱国。爱国行动的前提为充分了解,就如南海争端,盲目宣传不如充分了解该事件中的历史纠葛,再冷静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爱一个国家需要了解与理解这个国家,知晓它的方针、政策、制度与追求。
爱一个国家需要维护国家的荣誉形象,社会的安定平和。最寻常的,便是在内遵守法律法规,不扰乱社会秩序;在外注意自身行为素养,不为国家抹黑。
爱国需要切实考虑祖国的繁荣发展,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身处当代的我们,要将“爱国”这样一个看似宏大的命题融入到生活细节中。寻常细微处的点滴表现,彰显的也是一颗同样可贵的赤子之心。
点评
文章的亮点在于真正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如天真无邪的妹妹,朋友圈里的“假仁假义”,阐明当代社会,我们应如何爱国。
【作者系浙江省乐清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黄忠、倪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