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妈Carol
你要去睡觉了,这些玩具还在这里,如果它们也很想睡觉怎么办?
书籍在脚下踩来踩去,它们也会很痛吧?
据外滩教育报道,在英美国家,面对儿童实施的家政教育已发展100多年,至少77个国家将之纳入课程体系——因为教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真的不仅仅是保持房间整洁、减轻父母工作量那么简单。
孩子学做家务,其实处处充满启蒙教育的机会。
孩子大多喜欢把所有的玩具,一起摊开来玩。但最后收拾的时候就会很麻烦。
大的积木、娃娃、车类玩具、不同尺寸的球、大图片纸板书、玩具电话、音乐盒、空盒子……这么多玩具该怎么整理?
最容易的原则是:把所有的玩具放到一个大盒子里。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用要求太高,只要他愿意一起动手就行。过程中,可以有意对孩子进行感官教育。
听觉教育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各种会发声的玩具。我会在收拾这类玩具的时候,依次按响它们,让孩子感受声音的高低和种类。
视觉教育
引导孩子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比如在收拾几何玩具时,跟孩子说,我现在要把三角形的拿起来喽。孩子的视线就会跟着你走,因为他会好奇“三角形”是什么东西。拿完三角形的,可以接着说,下来该长方形的啦……
虽然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三角形、长方形,但起码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触觉教育
可以让孩子尝试堆叠各种书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能让孩子感受书的不同重量,掌握小小的平衡技巧。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收拾着收拾着就又玩了起来。这很正常,因为收拾房间也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孩子还小,不必追求完美,只需在意孩子养成随时收拾的概念。
孩子到了2岁左右,突然变得不愿意跟任何人分享任何东西,对物品的所属权变得非常在意。这是因为孩子有了物权概念。这个时期的孩子充满了“占有欲”,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只要我看中。
虽然孩子不想跟任何人分享东西,但是他们关心自己的玩具啊。在孩子眼中,玩具也是有生命的。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孩子学会同理心——
我家孩子会拿玩具当小伙伴对待,饭前要关心“娃娃”有没有吃饭,睡前要关心“娃娃”有没有睡觉。这时我从来不会不当一回事地敷衍她,因为孩子没有随便对待玩具,这是一个好事情。我会利用这个好事情、好机会,引导孩子自己把玩具、书籍收好:你要去睡觉了,这些玩具还在这里,如果它们也很想睡觉怎么办?书籍在脚下踩来踩去,它们也会很痛吧?
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很配合,主动要求要把玩具之类的全收好才去吃饭或者睡觉。
按照蒙特梭利的理论,在秩序敏感期,孩子是愿意主动把东西都归位的。
所以,虽然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经常很难搞,要求很多,但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可以让他们顺利养成内在秩序感;提供一些与孩子秩序感不冲突,或者是可以加强其秩序感的任务,孩子会更乐意接受。
秩序感教育
垃圾要放进垃圾箱;脏衣服放进脏衣篓里;枕头应该放在床的哪一头;绿植应该放在哪个位置;穿衣服时先穿上衣还是裤子……这些在孩子看来,都是有顺序的。
如果父母习惯于自己决定,反而会破坏孩子的秩序感,引发孩子的哭闹和别扭。所以不如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收拾。
分类教育
除此之外,孩子开始关注不同的分类依据,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
我跟孩子一起叠衣服的时候,发现她开始有自己的分类依据:有时候同颜色的放一起(颜色);有时候上衣放在一起(形状);有时候会配成一套(配套)。
虽然孩子经常会“混搭风”、分类依据会变,但这也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4岁的孩子不仅仅有了自己的想法,还能够按照这个想法收拾房间。
数字的理解教育
孩子已能够认识简单的数字,并理解数量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匹配工作。比如,在书架上摆书的时候,跟孩子说左边摆4本,右边摆3本。孩子都能理解并且照做。
对大小、颜色和形状的认知教育
可以开始让孩子对大玩具和小玩具配套,将毛绒玩具放在一起;家里面平时收集的纽扣,孩子也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岁的孩子基本上可以认识10种颜色,所以引导他们做颜色分类也不是很困难。
比如图书分类。因为孩子识字还不多,书籍如果按作家分,显然很困难(特别是英文原版绘本),这时可以引导孩子按形状或颜色分类。比如苏斯博士的绘本,不同阅读级别有不同的颜色(按颜色分类);或者是,我在收拾绘本的时候,也会跟孩子说,现在要放长方形的书,你能拿给我吗?或者是,我现在要红色的书,你能找到吗?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对形状和色彩的判断能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分类意识更加强烈精确。拿玩具来说,他们可以分成:
运动类:足球、蓝球、皮球、排球等;
益智类:拼图、积木、组装玩具等。
除了收拾玩具和书籍,衣服鞋袜也能很好地收拾,比如能够给袜子分类(长袜短袜、冬袜夏袜),鞋子也会主动放在鞋架里。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收拾豆子“玩具”的方式,进行高一级的数学教育——
有一段时间,孩子很喜欢拿豆类来玩,最后收拾豆子也成了一个游戏:
我会把几种形状明显不同的豆类放在她面前,然后蒙上孩子的眼睛说,现在我想要绿豆,可以拿给我吗?
如果孩子能完成,就接着往下问:黑豆呢?你能找出来给我吗?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对形状的判断能力,还能锻煉触觉。
孩子想把所有豆类混到一起的时候,我也不会阻止。因为孩子经常很有耐心,会一颗颗把豆子分出来,这不正是很好的分类训练?
有时候我会跟孩子玩数学游戏:我现在想要5颗红豆,你能拿给我吗?我又想要3颗绿豆,拿给我好吗?现在我有5颗红豆,3颗绿豆,那我总共有了多少颗豆子呢?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数数和简单的加减能力。(不用太难,毕竟是趣味性为主)
这时孩子已经足够大,可以完全按照他们的原则来收拾了,比如:他们会自己整理床铺和玩具柜;会自己绑鞋带,梳头发,自己穿衣服;会随时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之后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家里的其他位置,比如到饭厅,包括:学会摆放餐具,吃饭后知道餐具要收回厨房等等。
孩子参与家务的次数多了,你就会慢慢发现,原来我们家宝贝已经成了一个随时都能帮忙的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