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本背后的温馨故事

2017-07-11 19:32张昌华
读书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董桥萧乾周有光

张昌华

我喜欢收藏签名本。书房内外我的五只书柜所陈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签名本,这些均是文坛前贤师友赠物,我珍为拱璧。由于我的工作性质关系,近水楼台,得之较易。其最大的特色是每本藏书都有温度,有态度,有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出版社当编辑,那时只知道忙工作,没有集藏签名本意识,坐失不少良机。直至90年代初我主持“双叶丛书”编辑出版工作时,始有所悟。记得第一本 《旅人的绿洲》(1995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是萧乾签给我的。萧老古道热肠,还签了句“感谢你精心的编辑”的话,让我倍觉温暖。之后遂有吴祖光、新凤霞,苗子、郁风,冯亦代、黄宗英,柏杨、张香华,林海音、何凡,巴金、冰心、季羡林、席慕蓉、董桥以及顾毓琇、聂华苓等等,规模颇为壮观,总数大概有数百本之多。在这林林总总的签名本中有两册弥足珍贵,值得一记。一是 《铁流》 (A·绥拉菲摩维支著,曹靖华译,三闲书屋1931年版,毛边本),距今86年了。我之所以说珍贵,是书上有译者曹靖华和鲁迅研究者戈宝权各自两次题跋或校勘手迹。我对此书的流传做了考证,原主人是曹靖华,且这本书是第二次印刷校勘的母本,留有曹在1932年墨笔修改手迹多处。“文革”前不知何因这本书流入坊间,为戈宝权在旧书肆淘得。戈有记:“‘文化大革命前偶在东单市场旧书店购到此书,价三元六角。系初版书,近因研究鲁迅先生为何校印此书的问题,发现本书手校勘之处,均用墨笔改过,颇似曹靖华同志笔迹,更觉珍贵。”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周后戈持此书示曹,曹确认,在第一次留墨四十多年后复题“宝权同志正译,靖华于北京,七六年夏”。

戈宝权晚年寓居南京,我与其有过从,特别是在他生命最后岁月,我为他的画册、文稿整理工作出了点力。戈先生过世后,其夫人梁培兰将此书与 《毁灭》 (法捷耶夫著,鲁迅译,三闲书屋1931年版) 一并送我作纪念。为正本清源,我请梁培兰在扉页上写了两行字。2001年9月我与周海婴在南通纪念鲁迅活动中重逢,向他出示该书并说明得之经过。海婴题了“书缘源于人缘”,倒很贴切。7年后我为编 《鲁迅的艺术世界》,与周令飞讨论书稿时又将此书拿给他看。令飞触景生情题了句“书比人长寿”。白云苍狗,目前这本书上五个题字的人已走了三个,真令人感慨万千!

另一本是 《我画你写—— 文化人肖像集》 (丁聪著,外文出版社,1997年版)。1997年春,丁聪到南京来签售,范用陪同,我参与接待,丁聪题赠于我。书上集了70多位文化名人肖像,我先请范用在他的头像下签字。他写了句“昌华兄一笑,这是我吗?”我觉得很有趣,忽发奇想,何不请像主们都题一下。然此事很难,绝非我所能。我想到范用。范先生广交四海时彦俊杰、文人雅士。我一说,范用一口答应“拿来试试吧”。大概两年时间,范用持着这本书在文酒诗会的饭桌上,在探视像主的病房里,在大大小小的会场中,为我求签到三十五位签名。他们是:启功、王世襄、吴祖光、杨宪益、华君武、吴冠中、黄永玉、王蒙等等。還有几位是通过我自己的渠道在京津沪宁等地补签的,如冯骥才、铁凝等。

这本书辑有七十多人肖像,有不少像主在该书出版时已过世,我居然求得三十七位像主的签名,真可谓极为难得。

签名本得来,说容易,“得来全不费功夫”,说难,还真“难于上青天”。董桥牛津版的书我几乎都有,有册近年出版的 《苹果树下》 在邮途中不翼而飞,为求“全”,我不得不觍颜请他补寄。夏志清的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2014年,中国台湾,联合文学版) 出版时,夏先生已作古,由夫人王洞代签钤印,托美国一学人带到国内,几经辗转才转到我手中。张允和的 《昆曲日记》 也是她过世后出版的。她的先生周有光代签一本送给我。题字是“好事多磨”,因该书稿由我经手转苏、浙、鲁多家出版社被婉拒后,由周有光联系语文出版社,始见天日。文洁若在萧乾的 《未带地图的旅人》上,幽默地写道:“我是萧乾的绿洲。”大概她想起当年我为他们夫妇合集取名 《旅人的绿洲》 之故吧。还有香港的罗孚,我见他时,他已不能言语,他送的几本书由其子海雷代签。我不喜追星,因与林青霞有过一面之雅,她来大陆签售 《云来云去》,我知之太晚,责编没有帮我签到,不免有点遗憾。我语董桥,董告知林青霞,林很大气,签了一本给我。更值得玩味的是上世纪末,苏雪林送我一本她的画册 《苏雪林山水》,题字是请我“雅政 (通正,编者注)”,而在同时送我的 《我论鲁迅》 (中国台湾出版)上题四个字“秘不示人”。

我的签名本是不外借的,但曾有一本流入坊间。某年我搬家,迫不得已处理一大堆书,一不小心将周有光签赠的一本薄薄的六十四开小书 《人类文字浅说》 流出了。一江西喜欢收藏签名本的朋友周淑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发现,她以不菲的价格拍下,又千方百计打听到我的信址后赠与我,说“璧还原主”。我真感动,写了本册页送她。

细细品味,每本签名本的背后都有一则温馨的故事,尤其是那三言两语甚而几个字的题跋,无不凝聚着世态人情。

(选自《解放日报》2017年2月12日)

猜你喜欢
董桥萧乾周有光
董桥的南洋怀旧叙事
自知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
文人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