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贞福 国淑梅 张鹤 颜亚男
摘要根据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传统食用菌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从课程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教学研究,旨在为实现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食用菌产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9-0253-03
Study o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of Edible Fungi Course Based on Edible Fungi Industry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NIU Zhenfu1, GUO Shumei1, ZHANG He2 et al
(1.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Shandong 250100;2.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4)
AbstractAccording to demand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for talent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traditional edible fungi course was analyze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evaluation mode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goal of the mushroom industry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Key words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Mushroom industry;Teaching mode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我国继粮油果菜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1],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呈良好平稳的发展态势,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2015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 476.14万t、产值2 516.38亿元,分别较2014年增长6.30%和11.44%,其中滑菇、猴头菇、白灵菇、真姬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等产量较2014年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棉籽壳、木屑、麸皮等大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和土地升值、产业结构调整、食用菌产品市场疲软、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等,导致企业减产和部分菇农放弃生产。在短时间内食用菌总需求很难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进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转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懂技术、会管理外,还应懂市场和销售。目前在食用菌产业内,人才队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而我国农业高等院校除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鲁东大学等少数高等院校设置了与食用菌相关的专业外,大多数院校只在相关专业,如园艺、植物保护、农学、植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内开设了食用菌课程,这就导致食用菌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严重不符[2]。
为此笔者进行了基于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食用菌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素养。因为唯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观。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供给侧为改革突破口,在制度、机制和技术3个层面推进结构性改革,可分为产业层面、要素层面和制度层面3个层面的供给,对应着转型、创新、改革[3]。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创新引导需求、加快科技创新[4],通过创新驱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
1.2食用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创新型专业人才
推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和统筹安排,引导菇农发展特色化种植,还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食用菌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关键是加快高素质创新型食用菌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发挥科教对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作用,提高质量效益,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呼唤食用菌课程的教育创新,实施教育创新不仅仅关乎创新型人才的数量,更应强调创新型人才的质量,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不断提高人均产出和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益。当前国内同类研究一般集中在优化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不能充分体现食用菌课程“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时代特点。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在不增加食用菌专业和课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缓解创新型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强基础、拓空间、增动能。
在“互联网+”环境下,为加快推进食用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急需一大批掌握食用菌安全生产、保鲜加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云服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
2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与食用菌课程创新教学
2.1食用菌供给侧改革内容与食用菌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范围,增强供给侧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从供给需求端调整种植结构,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食用菌产业的创新思路和发展路径。实行差异化种植、特色化种植,并将“互联网+”[5]、“生态+”、“旅游+”等现代新理念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食用菌產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如绿色工程,创造品牌效益;加工分级,增加产品档次效益;研发功能性食品,增加附加效益等。
这就需要一手狠抓科技创新,一手落实工匠精神,用高品质产品刺激百姓新的需求,也打开了企业发展的广阔空间。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食用菌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具体见表1。
2.2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食用菌课程教学改革
现有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不足之处:①课程定位。当前部分涉农专业的未来发展缺乏足够空间,有的涉农专业缺乏足够的内涵,而影响专业定位的主要因素是不适应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涉农企业组织模式的改革,如扁平型组织、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②课程体系。由于师资等原因没有及时调整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开设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处理等适应产业转型需求的新课程。③课程标准。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顺应原有岗位变化和相应核心能力要求的变化而进行重新整合与更新。
根据现有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应该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保持对农业的专业敏感度,结合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计划,拓展农业知识。其次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造传统教材、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做到因材施教。再次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体验。
本着“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目标,食用菌课程应进行课程创新教学改革,以便从根本上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见表2[6-8]。
3结语
食用菌课程生产实践性强,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并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和交叉性也较强,涉及微生物学、植物保护学、食品加工学、农业经济学等知识。为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落实课程教育与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融合,使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启迪智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实践,为我国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食用菌成为我国第五大农业作物[EB/OL].(2014-09-18)[2017-02-11].http://sannong.cntv.cn/2014/09/18/ARTI1410991642758596.shtml.
[2] 牛贞福,国淑梅,董仲国,等.基于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45-47.
[3]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Z].2016.
[5] 牛贞福,国淑梅,颜亚男,等.互联网背景下食用菌课程的创新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243-244.
[6] 牛贞福,国淑梅,王鹏,等.基于项目教学的食用菌栽培课程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0-4221.
[7] 牛贞福,国淑梅,李丹,等.工厂化生产背景下《食用菌栽培》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439-8440,8442.
[8] 牛贞福,国淑梅,徐金强,等.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38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