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逸萍
摘 要 以紫砂壶为代表的宜兴陶器,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宽容的、开阔的人文积累,丰富了紫砂壶的内涵,本篇以紫砂“双线竹鼓壶”为例,探索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 双线竹鼓壶;紫砂;文化价值
宜兴之所以称为中国的“陶都”,因其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部丁山、张渚一带山区,就有了制陶业,历经历史沧桑,未有中断。宜兴的紫砂业更是不断向前发展。宜兴紫砂壶巧妙地利用了独特的紫砂陶土制作而成,壶器的泥色惹人喜爱,制作出来的作品不但琳琅满目,而且古朴秀美,同时富有江南文化的特征。早在1874年,就有日本的收藏家奥兰多编著了《茗壶图录》,这本书收藏了32款紫砂壶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现以紫砂“双线竹鼓壶”(见图1)为例,谈谈此壶的造型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1 紫砂“双线竹鼓壶”的造型特征
紫砂“双线竹鼓壶”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而成形,壶身塑成主干,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一弯壶流由三节竹节构成;耳形壶把为四节竹节圈成,动势内酝,生动有力;壶盖上堆塑的竹枝为桥形钮,在略微鼓起的壶盖之上化为新抽嫩枝,盖沿明显厚于口沿,形成强劲的压盖之势,壶钮下贴塑竹叶纹饰;两条清晰的线条从壶腹中间穿过,似是一条宽阔的腰带横亘其中。紫砂“双线竹鼓壶” 端庄雅致,不失浑厚朴实,质拙中显高意。将竹子的特性以及高洁品质表现得淋离尽致,以其独特的造型在紫砂器型中占据一席之地。
2 紫砂“双线竹鼓壶”的文化底蕴
紫砂“双线竹鼓壶”竹韵清疏,竹叶自壶钮清浅胥出,蜿蜒于壶盖之上,韵味简约,毫无矫饰。尤为难得的是,紫砂“双线竹鼓壶”蕴含着丰富的江南竹文化。第一,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喜竹的共性。在传统文人的心目中,竹十分高贵,它代表着虚心、有品德的正人君子或者是贤人。竹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而宋、元两代的文人在促进竹文化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古代的文人、骚客赋予了竹丰富多彩的诗词。在古代的江南生态环境中,竹林景观尤其多。葱葱郁郁的竹林美景在先秦的经典名著《尔雅》中有所呈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在作品《兰亭集序》中也深刻描述了江南地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的美景。第三,古人将竹带进了生活。尤其是到了宋代,江南的文人大多将园林修在了太湖南岸的湖州。湖州在旧时被称作“吴兴”,湖州形成了“舟从城里过,人在水中居”的环境。南宋周密的《吴兴园圃》、北宋士大夫的倪思《经锄堂杂志》分别记述了当地著名的文人园林。尤其是湖州城内的园林美不胜收,这里的园林主要分布在府治附近的沿河道和水陆城門两地。园林不但景观美好,更有趣的是直接以水竹为名,例如“水竹之胜”、“章氏水竹坞”等等。有的竹子在园林中出现在水边的位置,形成“池边绿”的美景,营造出清幽的环境气氛,令人陶醉。实际上,水、竹这两种元素的调和,或者竹单独成景,或者兼种同样喜湿的柳树等,也是现代人所向往的自然美景。因为在春来之时,柳黄竹绿,这种环境非常适合人的居住,也使人心生雅兴。第四,紫砂“双线竹鼓壶”的最重要价值,是竹文化的体现。竹文化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践行的一种文化。古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竹子形态比拟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比如有气节、为人虚心等等。而今,竹子的内涵已经固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具有特殊的精神象征。看到紫砂“双线竹鼓壶”,不仅使人联想到它不惧艰辛、不畏逆境,以及宁折不屈的品格。
3 小 结
紫砂“双线竹鼓壶”不但予人美的视觉享受,还兼具实用性。更为难得的是,此壶蕴含着丰厚的竹文化,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品味,是一款颇具收藏价值的珍器。
参 考 文 献
[1]吕介平.紫砂壶精品《秦权》赏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10):62.
[2]张蕾.人竹共生:古代江南文人与竹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