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洁 戴兴临 涂玉琴 涂伟凤 张洋 王丽钦 张弢 张南峰 谢国强
摘要 [目的]总结出适合当前淮山药生产需求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并为这些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点6年试验,3重复,随机排列试验。生长发育期和成熟收获期间考查农艺、产量性状,并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研究总结的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大部分有一定幅度的增产效果,但总体来看,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比单项高效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高效栽培技术和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实践上,要因品种而异,选择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结论]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不同高效栽培技术与不同新品种组合間增产效果存在差异,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省工、节本、增效及总体经济效益间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新品种与不同高效栽培模式组合才能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目的。
关键词 淮山药;高效栽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4-0122-06
Study on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ANG Jie,DAI Xing-lin*,TU Yu-qin et 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Jiangxi 330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current production of Dioscorea opposita,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practice.[Method] Three sites and four years experiment,three repeats,random tests were conducted.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traits during growth period and harvest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data were analyzed with Excel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most of D.opposita had a certain increase in yield by the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But in overall,the yield was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 by integrated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han effect of single cultivation techniques.Those existed certain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combination with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In the practice,the corresponding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varieties.[Conclusion] The yield increasing effect,labor cost efficiency and overall economic efficiency are different among various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opposita.In the actual practice,selecting new variet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efficient cultivation pattern combination can achieve cost-saving and yield increasing objective.
Key words Dioscorea opposita;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
淮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作物,为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1],大多具有可食用的地下块茎,因生长区域不同而别名有所区分,如“广东淮山”称为山薯(D.fordii Prain et Burk.),“广西淮山”称为褐苞薯蓣(D.persimilis Prain et Burk.)[2]。淮山药也是粮、菜、药兼用的高产高效作物。淮山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营养成分全面,风味糯香可口,是一种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一般单产可达22.5~45.0 t/hm2,1998年全球山药产量达3 000万t。淮山药也是典型的高值经济作物,种植效益显著高于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按当前一般山药品种的市场价格,纯收入15万元/hm2以上[3],而且国内市场需求强劲,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素有“天然人参”“中国小人参”“林野山珍”之誉,销售量逐年递增[4]。淮山药也是一味重要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具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研究表明,山药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能力等药用保健功能[5-7]。我国淮山药栽培历史悠久,自夏、商起就开始种植,明清以来逐渐形成道地药材。近几年山药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经由2006年的6.7万hm2发展到2013年的46.7万hm2[8]。
过去淮山药一直被视为小作物,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栽培技术、内含物等[9-12]。如杜韧强等[13]详细叙述了山药的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等。也有一些学者在药用植物“南药北移”“北药南移”以及“野生变家种”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过程中为山药的引种、育种做出了很大贡献[14-15]。目前山药的开沟松土机械解决了传统打沟栽培费工费力的问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比较成熟,已初步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基地,并取得良好的效益。史新敏等[16]开展了一些机械打洞栽培和套管定向栽培技术研究,但仅为试验、示范性质,面积极小。在收获方面,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研制出適于推广的山药收获机械,只有史新敏等[17]开展了徐农紫药大垄双行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大多数仍以人工收获为主,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的情况下,传统淮山药生产中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日渐突显,如不变革栽培技术,淮山药产业将很难有大的发展[18]。为此,笔者从淮山药免搭架栽培、定向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机械起垄栽培等单项栽培技术以及机械起垄定向栽培、机械起垄免搭架栽培、小拱棚育苗机械起垄免搭架和微型山药栽培等集成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入手,总结出适合当前淮山药生产需求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这些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江西地方品种南城锖薯;引进新品种桂淮2号零余子、桂淮6号。
1.2 方法 露地打沟栽培(传统栽培技术,对照CK),2010—2015年分别在南昌市南昌县、抚州市南城县、瑞昌市开展打洞栽培、免搭架栽培、机械起垄栽培、定向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育苗移栽不同栽培技术的研究。3点6年试验,3重复,随机排列试验。小区面积30 m2,株距20 cm,行距150 cm。生长发育期和成熟收获期间考查农艺、产量性状,并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淮山药定向栽培与打洞栽培
南昌点以桂淮2号零余子为试验材料,打沟栽培(传统栽培技术,对照CK)、定向栽培、打洞栽培3个处理。
由表1可见,3种栽培处理成熟期基本一致,单株薯块数以打沟栽培最多,平均3.7个;长度以打沟栽培最长(49.5 cm),直径也以打沟栽培最长(3.9 cm);单株薯块数以定向栽培最少,平均2.9个。单薯薯重、单株产量和单产均是定向栽培最高,分别为622.1 g/个、1 804.0 g/株、35 472.0 kg/hm2,比对照增产6.9%,增产显著;打洞栽培单薯薯重、单株产量和单产最低,分别为161.0 g/个、695.5 g/株、12 519.0 kg/hm2,比对照减产60.6%。这可能与打洞栽培的水、肥供应体系不畅有一定的相关性。
南城点以当地南城锖薯为试验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表2),定向栽培产量最高,为37 980 kg/hm2,比对照增产29.2%,增产极显著;打洞栽培的最低,为26 910.0 kg/hm2,比对照减产8.5%。综合2个试验点的研究表明,定向栽培产量最高,打沟栽培其次,打洞栽培相对较低。
2.2 淮山药免搭架打沟栽培与搭架定向栽培
南昌点、瑞昌点以桂淮2号、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免搭架打沟栽培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表3),桂淮2号搭架定向栽培较免搭架打沟栽培薯块长度显著增长,单产增产7.8%,增产显著;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免搭架打沟栽培为对照,搭架栽培较免搭架栽培增产4.4%,增产不显著,这可能与搭架栽培相对免搭架而言,透光、通风性明显改善有关。
以桂淮2号零余子为试验材料,定向搭架与挖沟免搭架研究表明(表4),定向免搭架比定向搭架减产4.2%,减产不显著;挖沟免搭架比挖沟搭架减产,减产6.1%,减产显著。免搭架栽培单株薯块数一般多于搭架栽培,单薯长度、单薯直径、单薯重、单株薯重等农艺及产量性状免搭架的弱于搭架的。这可能与搭架处理的通风、透光性好、病害轻利于营养体生长和光合物质积累有关,还可能与品种特性有关。
2.3 淮山药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栽培与小拱棚育苗移栽
在南昌点、南城点,以直播为对照,桂淮5号、桂淮6号淮山药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小拱棚育苗移栽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表5),小拱棚移栽出苗期比直播对照提早28 d。单薯块根数均比直播减少明显,但单薯长度、直径、质量和单株质量均比对照增加显著。桂淮5号小拱棚育苗栽培单产41 086.5 kg/hm2,比直播增产24.4%。桂淮6号小拱棚育苗栽培单产达59 646.0 kg/hm2,比直播对照增产63.0%,增产极显著。这可能与小拱棚育苗出苗期提早,从而大幅延长生育期有关。
以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南昌点、南城点以打沟直播栽培为对照(CK),开展小拱棚育苗、直播盖膜栽培技术研究。南昌点直播露地、小拱棚育苗、直播盖膜播种期均为4月18日;出苗期:露地直播为5月20日,小拱棚育苗为5月4日,直播盖膜为5月14日;收获期为11月27日。南城点4月14日播种,5月12日出苗。综合两点观察记录数据显示,小拱棚育苗比露地直播栽培早出苗16 d,直播盖膜比对照早出苗6 d,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比直播增产40.3%、25.9%(表6)。地膜覆盖栽培和小拱棚育苗均比对照显著增产,但地膜覆盖增产幅度大于育苗移栽,这可能与山药苗移栽时对根系的损伤,延长活棵期间有关。
南城点以南城锖薯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传统打沟栽培、定向栽培、打洞栽培与直播、地膜覆盖栽培相结合的集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表7),打沟盖膜单产比打沟栽培直播不盖膜增产1.6%,增产不显著;而打洞栽培与定向栽培的盖膜栽培分别比其直播不盖膜生育期分别延长了16和22 d,单产增产分别为5.6%和12.3%,增产显著。
瑞昌点以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在瑞昌市开展了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表8),不挖沟与挖沟栽培两者的盖膜处理较不挖沟不盖膜处理均有一定增产,分别增产3.6%和11.3%。
综合表5~8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与小拱棚育苗均比露地直播栽培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这可能与地膜覆盖、小拱棚栽培利于增加地温,促进早出苗期,从而不同程度延长生育期有关,进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2.4 机械起垄免搭架微型山药栽培
为了适应当前人们淮山药消费微(小)型化的市场需求和山药生产省力省工、节本增效高效栽培技术需求,以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打沟直播搭架栽培为对照(CK),栽培密度为2.4万株/hm2,开展了机械起垄小拱棚育苗免搭架微型淮山药(栽培密度4.5万株/hm2)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表9),桂淮6号机械起垄小拱棚育苗免搭架微型淮山药栽培技术单株结薯数4.2个,单株产量1.44 kg,单产39 471.0 kg/hm2,比对照增产7.9%,增产显著。
2.5 不同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综合6年跟踪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表10),与传统打沟搭架栽培技术相比,该试验研究的不同栽培技术的用工和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均有明显减少,但节本增效幅度均有较大差异。淮山药免搭架栽培、定向栽培、机械起垄栽培生产用工减少幅度在120~210个/hm2,平均减少用工166.5个/hm2;降低生产资料及用工成本4 650~41 100元/hm2,平均降低成本24 235.5元/hm2。而且综合栽培技术比单项栽培技术节约成本量更加显著,如免搭架+定向栽培、免搭架+机械起垄栽培、免搭架+机械起垄+地膜覆盖栽培等集成技术分别比传统栽培技术节约成本29 250、35 250、41 100元/hm2。
3 讨论与结论
3.1 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存在差异
单项高效栽培技术中,定向栽培在南昌点、南城点分别比传统打沟栽培增产6.9%、29.2%。免搭架栽培较搭架栽培减产4.4%,减产不显著,这可能与搭架处理的通风、透光性好、病害轻利于营养体生长和光合物质积累有关,还可能与品种特性有关。打洞栽培与免搭架栽培分别比传统打沟搭架栽培虽然有一定幅度的减产,但两者的减产减少的经济效益与减少用工、生产资料成本大体上平衡,因而总体经济效益并未降低。
淮5号小拱棚育苗栽培单产比直播增产24.4%。桂淮6号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育苗栽培分别比直播对照增产40.3%、25.9%。这可能与小拱棚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提早出苗期从而大幅延长生育期有关。
打洞栽培盖膜、定向栽培盖膜栽培等集成技术分别比打沟直播不盖膜栽培增产5.6%和12.3%。机械起垄小拱棚育苗免搭架微型淮山药集成栽培技术单株结薯数4.2个,单株产量1.44 kg,单产39 471.0 kg/hm2,比对照增产7.9%,增产显著。因此,总体来看,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比单项高效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3.2 不同高效栽培技术与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差异
桂淮2号零余子定向栽培比传统打沟栽培(对照)增产6.9%,增产显著;打洞栽培比对照减产60.6%,减产极显著。而以南城锖薯为试验材料时,比对照增产达29.2%,增产极显著,打洞栽培比对照减产8.5%,增产和减产幅度均高于或明显低于桂淮2号新品种的水平。
桂淮2号、桂淮6号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免搭架打沟栽培为对照时,桂淮2号搭架定向栽培较打沟栽培薯块长度显著增长,单产增产7.8%,增产显著;而以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时,搭架栽培较免搭架栽培增产4.4%,但增产不显著。同理,以桂淮2号零余子为试验材料,定向搭架与挖沟免搭架,定向免搭架比定向搭架减产4.2%,減产不显著。挖沟免搭架比挖沟搭架减产6.1%,减产显著。以直播为对照,桂淮5号、桂淮6号淮山药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的小拱棚育苗移栽栽培技术研究中,桂淮5号小拱棚育苗栽培单产比直播增产24.4%,而桂淮6号比对照增产63.0%。以南城锖薯为试验材料,打沟盖膜单产比打沟栽培直播不盖膜增产1.6%,增产不显著;而以桂淮6号为试验材料时,挖沟盖膜栽培比对照增产11.3%。可见,不同高效栽培技术与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实践上,要因品种而异,选择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
3.3 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省工节本增效及总体经济效益间存在差异
该试验研究的不同技术的用工和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均有明显减少,但不同栽培技术节本增效幅度均有较大差异。淮山药免搭架栽培、定向栽培、机械起垄栽培生产用工减少幅度为120~210个/hm2,降低生产资料及用工成本4 650~41 000元/hm2,但综合栽培技术比单项栽培技术节约成本量更加显著,如免搭架+定向栽培、免搭架+机械起垄栽培、免搭架+机械起垄+地膜覆盖栽培等集成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节约成本分别达29 250、35 250、41 100元/hm2。结合不同新品种与不同栽培模式的增产效果不同,其增产增效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桂淮6号的小拱棚育苗栽培的单产水平达59 646.0 kg/hm2,比直播对照增产达40.3%。为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新品种与不同高效栽培模式组合才能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月仙,黄东益,黄小龙,等.山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91-96.
[2] 宋君柳.山药品种资源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9(6):1-5.
[3] 赵国华,王赟,李志孝,等.山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营养学报,2002,24(2):187-188.
[4] 黄洪河.福建省山药发展前景分析与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63-65.
[5] 赵国华,李志孝,陈宗道.化学改性对山药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4,4(1):39-42.
[6] 马越,赵晓燕.药食同源话山药[J].蔬菜,2004(12):36.
[7] 蒋艳玲.怀山药多糖对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药刊,2002,17(6):18-19.
[8] 高国栋,赵冰.中国山药产业现状浅谈[J].作物研究,2007(3):179-181.
[9] 管先军,李爱英,朱忠选.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0):40-41.
[10] 覃维治,韦本辉,甘秀芹,等.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比较与聚类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2):176-179.
[11] 王鹏程,宋晓东,常红青,等.宜昌地区长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81-1384.
[12] 王蕊.山药的营养保健功能与贮藏加工技术[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6(3):34-36,38.
[13] 杜韧强,马淑霞,周婷娣.山药栽培技术[J].经济作物,2004,167(1):24.
[14] 汤洁,戴兴临,涂玉琴,等.淮山药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9):57-59.
[15] 涂伟凤,汤洁,涂玉琴,等.江西山药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21-23.
[16] 史新敏,周志林,唐忠厚,等.江苏省不同类型淮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606-608.
[17] 史新敏,李洪民,张爱君.徐农紫药大垄双行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2(4):128-130.
[18] 王友军.丰县山药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