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更贴近受众心理

2017-07-10 04:26王子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电视媒体新闻采编

王子惹

(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广播电视台)

摘 要:为了能提升在电视新闻的采编过程之中采编工作和观众心理贴合度,需要工作人员在采编的时候能认识到观众在心理需要电视新闻更加丰富、新闻节目内容保证真实性、电视新闻能具有良好的时效性等方面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本文就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更贴近受众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闻采编;受众心理

电视新闻一直是人们了解社会热门事件、国家新政策、重大会议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现阶段出现了新型的网络媒体,并且新型的网络媒体以其良好的互动性、较高的时效性受到了社会的欢迎,进而对电视新闻收视率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采取对策,使电视新闻工作能更好的迎合观众心理,促进电视新闻有良好的发展。

1 贴近受众心理概述

所谓贴近受众心理简单的说就是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的接触普通民众,了解民众的生活,能够真正与民众打成一片,并且在采编新闻时,能够真正的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可能的民众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尊重民众的生活习惯,应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如果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与群众相脱离,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采编新闻时,只是浮于表面永远都做不到接地气。真正接地气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采编新闻时,认认真真,而且采编的新闻都能够深入人心,并且不会盲目做事。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是否优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贴近受众心理,如果一个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没有接地气,电视新闻节目必然会脱离观众,缺乏关注度的电视节目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并不是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采编新闻,而是需要走进生活实际,了解大众生活。因此,对于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而言,接地气并不是换换采编的风格,也不是简单的吸收新鲜血液,更是对广大受众的一种关怀。

2 观众对于电视新闻在心理方面的需求

目前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十年时间,我国的无论是网络化建设、城市化建设,还是人民生活水平、人们综合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而提升,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电视新闻方面的心理诉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抓住了观众在其心理方面的需求,才能做好电视新闻工作。

2.1 需要电视新闻更加丰富

相对比于过去,现代人们能接触到更加丰富、大量的信息,这样也就促使人们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时候,人们往往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收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这也就需要电视新闻节目能具有丰富的特点,这样不但能使电视新闻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避免电视新闻过于单调而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下降。

2.2 需要新闻节目内容保证真实性

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生命,一旦在电视新闻之中出现缺乏真实性的情况,那么不仅降低收视率、使电视新闻在观众的心目中的位置下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影响观众的正常生活。在目前的社会上有一些媒体工作者为了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不惜捏造缺乏真实性的新闻事件,这样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收视率,但却不利于相应节目长远发展。

2.3 需要电视新闻能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现代成之中的人们普遍有着较高的生活节奏,并且社会新闻往往会和人们有一定的联系,所以现代人需要电视新闻能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另外,现代媒体竞争极其激烈,常常是一个新闻刚刚出现就已经有多个媒体单位的记者赶到了现场进行播报,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报道,也就难免会影响到新闻的收视率。

2.4 要求电视新闻要具有观赏性

观赏性就是对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很高的要求,受众已经厌倦比较枯燥的新闻报道语言,另外,受众对于字幕和图形的使用也具有很高的要求,清晰的字幕内容可以使节目更加具备观看效果。

3 使采编工作更加贴合观众心理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新闻节目丰富度的措施

现代的电视新闻工作不能仅仅从电视台的角度进行电视新闻的播报,更需要充分的认识到观众对于电视新闻在丰富度方面的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对社会各個层面进行报道。如果在提升电视新闻丰富度的过程中,使得电视新闻内容过于杂乱,那么还可采取开设不同电视新闻板块、专栏的方式,使观众各种兴趣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提升电视节目丰富度的过程中,不只可以采取丰富新闻内容的措施,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新闻类型的方式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获得耳目一新的效果。

3.2 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应该报道最真实的新闻,这就需要它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勇敢地将社会上的阴暗面揭发出来,不能和违法的利益集团合作,电视新闻媒体要具备高度的独立性。电视新闻的制作要具有原则性,不能随意的增加或者删减一些新闻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对于电视新闻一些比较模糊的处理应该遵循相关的政策。

3.3 使用的新闻语言要贴近群众

电视新闻所使用的语言,要尽量口语化和平民化,使大多数的受众都可以接受。受众最容易接受的语言,就是与自身生活有关的语言形式,特别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句子和语言,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受众是最不容易接受的,不能引发受众对新闻的共鸣。特别是播报一些经济和时政方面的新闻,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使用,要尽量向亲民化的方向发展,在采编的过程中,要尽量将新闻主体简明的表现出来,使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收获很多的信息。

3.4 使电视新闻具有可看性

当前电视新闻中文字和画面应用的比较广泛,文字主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解释,还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可以使电视新闻具有美感。信息和数字技术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那么在电视新闻中要适当的加入一些声像和字幕以及动画等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

3.5 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

现代人对于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有着较高的需要,并且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也能使得事件在发生之后,就在极端的事件内出现在用户的手机上,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能积极的采取行动,在事件发生之后尽快的进行报道。另外,由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有时候电视新闻工作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到事件现场,措施报道第一信息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能对时间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到事件背后的故事,将事件不同的侧面呈献给观众,这样就能有效的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

结束语

要想电视新闻取得更好的收视率,就要和受众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在采编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受众的心理,吸引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使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史一棋.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新闻界,2014,24:75-80.

[2]钟玉蓉.CCTV-News与蓝海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机制对比研究[J].新闻世界,2015,05:204-206.

[3]刘向阳.浅析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与观众心理结合途径[J].新闻世界,2014,08:57-58.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电视媒体新闻采编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