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丁月
(红河学院 661100)
摘 要:云南红河州少数民族彝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拍摄资源。近几年来,新闻摄影同行们针对彝族民族风情的的拍摄作品也层出不穷,反应了红河州彝族地区的各行各业的改革和发展,体现了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但是令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具有冲击力和深刻内涵的摄影作品仍然并不多见。文章针对红河州少数民族彝族摄影创作技巧进行阐述,对如何发扬和宣传彝族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红河州少数民族;彝族;摄影;创作技巧
0 引言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文化浓郁,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天然的摄影基地。由于摄影者存在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以及拍摄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要想成功拍摄一组体现出彝族民族题材的专题报道摄影,要求拍摄者必须要具备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人文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拍摄对象的文化背景等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因此,对如何展现出红河州少数民洲彝族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对摄影者的摄影技巧和文化知识背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红河州彝族民族摄影特征
彝族民族题材的专题报道摄影是摄影创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摄影现象,能够体现彝族的文化温情以及民族风貌,同时也能展示摄影家的摄影风格,其本身存在着如下特征:
1.1摄影题材创作的民族性
彝族題材摄影创作中,会体现出其民主的特征、文化背景以及精神生活、心理历程。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彝族文化拥有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服饰、生活习惯、节日、习俗、语言、历史等各个方面。譬如彝族服饰,其种类差异大,色彩纷呈,不仅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别,还有婚服、丧服、祭司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区别近百种。由于彝族在历史上宗族观念深、所处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彝族服饰在其质地、款式、饰品、纹样等方面均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待征。在摄影作品取材中,从服饰方面就能体现出其特有的民风。
1.2摄影题材创作的真实性
摄影立足现实,将现实社会视为真实的母体,因此无论是在何种摄影作品中,都需要将真实摆在重要地位,把形象的真实性作为艺术美感最重要的内容和标准,彝族题材摄影创作也不例外。在真实的基础上客观的反映生活,以作品内容去打动心灵。拍人文的重点是拍人物,人物都是有情感的,亲情、友情、爱情。就算拍一个地方,拍一座房子,也需要培养情感。譬如以彝族人为题材的摄影作品,需要善于发现摄影视角,捕捉人物镜头,还原一个真实淳朴的人物特点,结合其当地人特有的服装、饰品,特定的情景,运用光影调节,展示真善美的民族风情。
1.3摄影题材创作的时代性
彝族摄影创作直面其民族文化传统,直接切入到他们多彩多姿的生活当中,无需迂回,也不允许虚构。其可以通过配文字,讲述昨日的故事,描绘明日的情景,但是现实是如何,在照片中就只能表现出什么样子。其着重反应彝族人民现实生活的精神,生活状态和时代风貌,并通过照片内容反映出深度和维度,展现民族摄影创作的时代性。
1.4摄影题材创作的故事性
在彝族摄影创作中,作品往往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每张照片都是需要向人民讲述故事情节的。不论作品的多少,每张照片都需要突出主题和重点,准确无误的讲述故事,令照片和内容能够有机融合。
2 红河州彝族民族题材摄影技巧把握
民族题材摄影具有民族性、真实性、时代性和故事性,最终都是通过摄影师创造的作品传达出来,因此如何掌握和应用拍摄方法和摄影技巧,成为了少数民族题材摄影创作的关键。
彝族题材摄影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追求决定了其创作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摄影者首先关心“人的意识形态”,拍摄的角度应该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彝族地区,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事物形态。在拍摄技巧上,归纳为以下几点:
2.1追求真实,简单直率
选材需要有追求真实,简单直率,讲究实际,避免人为干扰,在拍摄时,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光影效果,应该注重自然光运用,体现出真实感,杜绝人为雕琢进行刻意的美化或者剪切。
2.2多角度拍摄
在拍摄的过程中运用多角度拍摄,远景近景相结合,虚实把握,令画面更加形象富有层次感。例如在反应彝族火把节活动时,需要运用远景拍摄,但是表现其中有代表性人物的,就需要采用特写镜头。多画面,多角度的完美结合,是完成一组体现彝族人民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的根本保障。
2.3抓怕为主,避免摆拍
在反映原始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中,一般较为成功的都是在动态拍摄中完成的,一般采用抓拍,能够更好的凸显现场风味,抓住瞬间的形象,所以在拍摄中,尽量选用一些较为轻便的小相机。
3 红河州彝族个人拍摄经历
笔者曾在红河州停留过一段时间,在当地采风,对其民风民俗相关题材进行镜头捕捉,对彝族地区的火把节进行了取景拍摄。在去到当地之前,我对彝族的文化做过一定的了解,但是为了更加深入的报道,本人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出发前,认真查阅了有关火把节的相关文字资料,从而了解到。火把节是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已经沿袭了一千多年,关于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下午,彝族村寨的人们都要点燃起松明火把,用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去照耀四壁,烧死蚊虫;驱邪除恶,以示吉祥幸福;男女青年就围着火把跳起欢快的“左脚”,老人们围着坐火塘,打开醇香的火酒,互相敬酒,互祝吉祥。
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紧紧围绕着主题进行拍摄,加上如此节日气氛下,镜头下的整个画面极具感染力,令浓厚的民族宗教气氛和百姓的心态均表现在图片上,最终能够达到影像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4 文章小结
彝族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较长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正因为如此,古老的历史决定了以民俗为题材的摄影包容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浸透着传统文化的遗迹。民俗摄影再现历史的同时,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文化气息和明辨力,应大力推崇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邹昱,当代纪实人像摄影主题变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2]熊迅,科学民族志的“他者”呈现——略论庄学本的中国西南摄影[J].铜仁学院学报.2010(04)
[3]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M].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