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爱东
摘要:随着羊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羊只患有的疾病越来越多。其中,羊口疮病最为常见,多发于羔羊,发病率较高,且有一定的死亡率。羊口疮病的发生对羊生产养殖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羊养殖户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分析羊口疮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探究了羊口疮病的诊断方式和预防方法。
关键词:羊口疮病;诊断;预防
羊口疮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别名羊传染性脓疱。主要特征为在感染体的口、唇、舌、鼻、上颚部位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疣状结痂等。羊口疮病传染速度极快,发病率较高,但是死亡率较低,多发于幼龄羔羊,若是未得到及时救治,会引发继发性肺炎等疾病,对羊养殖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1 羊口疮病的流行特点
羊口疮病多发生于三月龄到六月龄的羔羊,对成年羊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成年羊的发病率较低。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羊只和带毒羊,在患病羊只的渗出液以及疣状痂块中可以发现羊口疮病毒[1]。由于是接触性传染病,所以通常直接接触病羊即可感染,也会通过碰触区域而感染疾病,健康羊只在患病后,其皮肤和粘膜均会出现损伤。
2 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
羊口疮病在临床症状方面可以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三种。
2.1 唇型羊口疮病
患病较轻时常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皮毛光泽暗淡、不合群等,唇部周围出现小红点,逐渐发展成红晕和水疱、脓疱,脓疱破裂后会形成黄色的疣状结痂。患病严重时,病羊的唇部会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疣状结痂相融合的状况,感染范围逐渐扩散至眼部、耳部等。并且随着发展,会出现大面积的痂垢,导致病羊的嘴唇外翻、牙齿脱落。
2.2 蹄型羊口疮病
患病羊只的蹄部出现水疱、脓疱等,在脓疱破溃后,脓液会覆盖正常的皮肤组织,引发溃疡甚至化脓性坏死的症状,逐渐向基部、蹄骨、肌腱、关节等部位扩散,致使患病羊只难以正常行走,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坏血症,直至死亡。
2.3 外阴型羊口疮病
这类羊口疮病主要症状为患病母羊的阴道分泌物发生异常,伴有黏性较强的脓液,并且患病母羊的阴唇部会出现溃疡、肿胀的情况,其胸乳部位的皮肤组织发生溃烂。另外,也有一些公羊会感染外阴型羊口疮病,其阴茎肿胀出现脓疱。
3 羊口疮病的诊断方式
3.1 初步诊断方式
在初步诊断工作中,可以依照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对病羊进行初步诊断,着重区分相似疾病,如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口蹄疫等。患有羊痘的羊只在体温方面具有明显的变化,体温可达到40℃以上,并且伴有全身性丘疹,通过观察羊痘的表面能夠看到明显的脐状界限。患有溃疡性皮炎的羊只,其唇面部皮肤组织以溃疡的形式发生溃烂,不形成疣状结痂。患有坏死杆菌病的羊只,其蹄部皮肤组织坏死,但是不形成水疱或脓疱[2]。患有口蹄疫的羊只,会出现明显的“虎斑心”症状,将病死羊只剖检可以发现其心肌切面出现灰白色斑点或条纹。
3.2 病原学诊断方式
从痂块或脓液中取病变组织,做细胞培养。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羊口疮病毒细胞外包裹着一层螺旋状结构,并且外部具有囊膜,病毒大小约为260nm×160nm,有椭圆性、锥形、砖性等颗粒形状。并且实验研究发现,这种病毒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常温下,能够生存15年之久,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也可以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3.3 血清学诊断方式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技术、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患病羊只进行检测,借助血清型三个亚种捕捉传染性脓疱病毒,从而对羊口疮病确诊。
3.4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式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患病羊只的核酸序列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其是否患有口疮病,并确定羊口疮病毒的扩散感染程度。
4 羊口疮病的预防方法
这种疾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所以应当加强对羊口疮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在防护管理方面,首先,养殖人员应尽量选择自养自育的方式繁育饲养羊只,尽量不从疫病发生区域引种。若是需要引进羔羊,可以先隔离观察两周。然后,在为其注射病毒唑、青霉素后,在确保羔羊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将其放入群体中饲养。一旦发现可疑问题,必须立即实施隔离观察,并对圈舍做好消毒工作,使用、、、等对圈舍进行消毒,通常况下五分钟就可以消除羊口疮病毒。在卫生管理方面,养殖人员应当保证圈舍的卫生,及时清扫粪便和食物残渣等,避免细菌滋生和病毒繁殖。同时,应当做好蚊虫驱除工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在饮食方面,养殖人员应当保证羊饮食搭配的合理性和食物的健康卫生,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此来增强羊只的抗病力。
在羊口疮病治疗方面,可以利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病羊只皮肤组织病变的部位,然后用温盐水冲洗患病羊只的口腔,在将异物冲洗掉后,每天用碘甘油涂抹两次。与此同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若是患病羊只的尾部皮肤组织出现溃疡,可以将患处的硬痂剥离,然后每天用150ml的桐油拌2支聚肌胞注射液对其患处涂抹两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症状较轻的患病羊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会得到明显缓解。在排除患病羊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后,针对感染口疮病毒的羊只,正确给药能够有效的缓解其患病症状。养殖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对羊只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圈舍卫生管理与饲养管理,做到“早防、早诊、早治”,避免出现疾病大爆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小新,贝怀国,叶青等.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2014(12):89-90.
[2]赵玲.羊口疮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乡村科技,2014(16):121-121.
(作者单位:四川省荣县旭阳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