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2017-07-10 11:09李亮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0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治理成因

李亮

(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天津 30014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工程项目大规模开工建造,表明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和进步,但在繁华的表面下,也有很多隐患需要清除,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耐久性,同时取材容易,所以其被大量的投入到建筑项目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常常发生开裂问题,文章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

1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建筑文明在不斷地进步。现代社会工程建设使用的钢筋、混凝土,人类在建筑施工中的材料在不断进步,现在,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中无法或缺的重要材料。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裂缝问题,这些裂缝就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加强对裂缝的控制,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成因

2.1施工技术质量所导致的裂缝

无论是在混凝土的浇筑阶段,还是运输以及吊装阶段,均会由于施工技术不合格而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同时细长薄壁结构的出现几率将会大大提升。开裂问题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具体来说: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保护结构层厚度太大,造成承担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结构增厚,之后相关零件的有用高度会出现降低情况,进而产生承受力方向钢筋垂直朝向的裂缝;由于在开展振捣作业时,振捣不严实,造成混凝土结构布满蜂窝,或者是空洞;在浇筑施工时,因为混凝土材料的流动性较弱,若是浇筑速度提升,会在凝固之前发生下降不实问题,并且凝结之后也会出现下降太实情况,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混凝土长时间的拌合,或者是远距离运输,会造成其水分过度蒸发,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坍塌性能减弱,进而出现收缩裂缝;在通过泵送方式运输混凝土材料时,一般为了使材料的流动性得到保障,往往会使用更多的水泥或者是添加更多的水,造成混凝土结构在凝固时发生收缩增多问题,进而产生没有规律的裂缝。

2.2混合比不合理

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的调配比不合理和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作业时,时间不宜过短或者过长,在最合适的时间段里完成振捣作业,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置时要注意准确计算出水分蒸发产生热量的影响和考虑到后期的养护工作的难易度,在操作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统筹兼顾,才能有效的制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给工程的质量除掉一个隐患。

2.3沉陷裂缝的成因

在建筑结构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就是沉陷裂缝,一旦建筑出现了沉陷裂缝就会造成部分建筑需要拆掉重建。混凝土结构之间各个部分之间不能够均匀自然的下沉,因为就导致了沉陷裂缝的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沉陷裂缝和台风等自然灾害有着一定的关系。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建筑物,由于受到地下水、污水、雨水等长时间浸泡地基,最终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沉陷裂缝的出现。

2.4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

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碳化作用和水化作用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收缩值一般在0.04%~0.06%之间,当收缩不均匀的时候就会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浇灌之后、塑性尚未完成之前,因为水分的蒸发速度很快,因此混凝土表面的收缩速度要大于内部的收缩速度,最终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是天气原因,遇到酷暑或者大风天气,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就会变快,容易造成裂缝的出现;并且一些情况下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养护管理,忽略了对混凝土的保湿和遮盖,导致还没有完全凝结的混凝土暴露在恶略的高温环境中,最终形成了塑性收缩裂缝。

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3.1材料控制

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控制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材料。混凝土中应采用低强度的水泥,水泥含碱量宜不大于0.6%,同时,水泥7d的水化热应小于250kJ/kg。骨料:粗骨料要选用连续级配,掺配比例要合理,含泥量应小于1%,泥块的含量应小于0.25%;细骨料最好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小于1%,泥块含量应小于0.5%。掺合料:最好选用磨细矿粉,因为它比粉煤灰的耐久性好,而且能有效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膨胀剂:在进行配比时掺入适量的膨胀剂,对混凝土起到收缩补偿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但含碱量宜小于0.75%。外加剂:采用的外加剂收缩率要低,而且要有7d、28d收缩率试验报告,混凝土的收缩率应小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外加剂每立方米混凝土带入碱量应小于1kg,同时,最好选用高效的缓凝剂和减水剂,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3.2减少荷载

在工程的施工中,荷载问题引起次应力裂缝,伴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应该在设计时注意避免次应力裂缝结构的变化。为了减少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就要首先明确裂缝产生的部位和裂缝的基本构造,以及有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骨料容易下沉也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为了避免其他施工对还没有完成的终凝的混凝土带来冲击振动,要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前这段时间内进行二次压抹处理。通常,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一天以后可以分批次的轻卸、轻放以及分散放置,第三天后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刚度,在新浇筑的表面铺设旧木模板,减少对混凝土自身的荷载,最终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

3.3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并对其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

若是混凝土材料中所使用的骨料具有较强的吸收率,并且骨料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强的干缩性;反之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级配,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众多水泥浆用量,因此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保证较弱的干缩率。由于水泥的使用可以产生水化热,若是掺加粉煤灰则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也就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小的水化热,有效减少了混凝土材料中单方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另外将适当的高效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材料之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强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抗离析以及抗渗性,可以用于泵性。在开展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构件截面大小、浇捣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等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选择骨料时,为了使其骨料级配得到优化,应当适当的掺加使用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等材料,以使得水泥用量得到降低;考虑使用低碱或者是无碱的外加剂等。

3.4混凝土养护

对混凝土的浇筑后养护会改变其水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养护时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湿度高、气温低,且养护时间要长,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收缩较小。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来降低温度,使混凝士浇筑后的最高温度和温度梯度达到最小,从而使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约束达到最小。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硬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经常发生,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频繁出现的裂缝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已经产生裂缝的楼板采取积极的修复对策。防止由于施工不当所导致的开裂问题,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148+163.

[2]陈猛.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门窗,2017,03:61.

[3]顾海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J].门窗,2017,03:83.

[4]蒋永明,茅骏杰,朱亮.试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江西建材,2017,06:78+81.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治理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