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气节,浩气长存

2017-07-10 02:56郭源琪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刘文典扬子江气节

郭源琪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即骨气,是气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中。

气节,是一种藐视权贵的狂气和坚持人格独立的硬气。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介石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而这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世人只道刘文典狂,但却不知这种“狂”其实是一种气节,一种不畏权势、坚持人格的气节。中国文人,贵在气节。

志士仁人,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王维在战乱中被贼军捕获后并没有谄媚求饶,而是故意服下泻药,并装哑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林徽因抗战时与梁思成守在贫困的李庄,有人问道:“日本人来了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答道:“门外不就是扬子江?”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王维身处乱世,在不能保全自己的情况下仍坚持内心的气节,无愧于天地;林徽因一句“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不仅体现了一代才女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更体现了其“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年仅20岁的陆游便有此壮志抱負。但遗憾的是,戎马倥偬一生、坚持抗金的陆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看见中原的收复。弥留之际,他仍对江山收复念念不忘,一再嘱托:“家祭无忘告乃翁。”古语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陆游的遗言没有家庭的细琐,没有儿女情长的叹惋,一扫前人临终的哀哀凄凄,代之以民族统一大业的心愿,一如陆游的一生,轰轰烈烈,即使面对死神,人之大限,也是不卑不亢。这是怎样的一种民族气节!

把握好内心的气节,并不是自刎于乌江水岸的极端,而是不管遭受多大磨难,不管理想有多遥远,却仍能够挺直自己的脊梁,永不改变自己的信仰、原则,以及深埋于心的民族魂魄,坚定地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去。

在汹涌的人生长河中,希望你能守住内心的气节,为着那浩然正气真真正正地活。

【作者系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扬帆文学社社员】

猜你喜欢
刘文典扬子江气节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刘文典吴宓唱“对台戏”
本刊启事
扬子江药业
竹外疏花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刘文典:世间已无真狂人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南京纬三路:在扬子江下“穿针引线”
中国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