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激发出强大的生产潜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效率,人类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利益纽带不断密切,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险阻,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开放合作理念面临威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客观变化,体制机制革新进展缓慢;发达经济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尚未开启现代化的大门;全球贸易投资体系有待完善,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尚未成型;相当多的国家基础设施不足,区域、次区域发展面临瓶颈制约。面对困难挑战,唯有加强合作才是根本出路,正基于此,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这其中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合作”与“共赢”。中国从一开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明确表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与沿线各国加强对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年多来,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在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如果说,前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处于共商阶段,侧重解决做什么,那么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共建阶段,应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一带一路”高端峰会的召开是一个转折点,目的就是通过这个论坛,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总结成果经验,规划合作路径,共建合作平台,开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篇章。此次高峰论坛将通过领导人多边沟通总结汇聚各方共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方向。各方将协商確定下一阶段双多边重点合作领域,制定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作规划,细化具体的行动方案。初步预计,中国有关部门将与沿线国家对口部门共同制定近20项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这些行动计划将把美好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把宏大的蓝图转化为清晰的路线图。不仅将奠定沿线区域多边机制的基础,更将为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变革。
“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它是中国首倡,但为各国所共享。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贸易投资不强劲,增长动力不稳固。各国之间、各次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亟待升级。面对挑战,我们需要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新平台,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直面这一挑战,“一带一路”建设将引领区域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开启“多元化”的全球化浪潮,进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突破困局。本期策划,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从经济合作、能源安全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实施方略展开了深入讨论,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