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萍
【摘要】目的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期间收治的80例高龄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变化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减高龄产妇的产程,提高其自然分娩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分娩方式;产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R473.71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5..02
【Abstract】Objective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women us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delivery way of midwifery and influence of labor.Methods We studied 80 elderly wome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each with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midwifer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hanges of natural childbirth, delivery process and delivery mod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he first stage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total labor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natural childbirth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Midwif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abor of the older mothers raise their natural births, high valu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Elderly women;Midwifery;Nursing intervention;Delivery mode;Labor process;Influence
隨着两孩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越来越多,给妇产科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我院以前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目前常采用助产护理干预等方式对高龄产妇进行护理。为了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影响,我院助产护理组开展了助产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并与常规护理项对照,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变化及分娩方式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龄产妇,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产妇:年龄35~38岁,平均为(37.5±0.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1.3)周。对照组产妇:年龄35~39岁,平均(37.7±0.3)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1.1)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排除及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孕时34岁以下者。纳入标准:未合并肝肾、心肺等脏器疾病,无继发性或原发性痴呆疾病,无丙肝、梅毒、艾滋病、乙肝等感染性疾病,无言语障碍,资料完整,积极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分娩知识教育、体征监护、接生护理等传统护理干预,从而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实验组采取助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产前护理:护理人员应为高龄产妇做好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评估,分派责任助产士实行一对一健康陪护[1]。选择在待产期与产妇主动的介绍分娩环境、分娩知识以及医院的服务模式,帮助产妇调控情绪,使其能够正确的看待分娩阵痛。②产时护理:发现产妇规律宫缩时立即将其转移到环境舒适温馨的待产室,允许胎头入盆者自由走动,准许家属全程陪护[2]。按照宫缩反应以及产妇病情评估分娩风险,在规律宫缩间歇期让产妇在分娩球上骑坐,通过这种方式减轻会阴神经疼痛,放松盆底肌肉,也可应用导乐护理或抚摸、按摩等方式帮助产妇分散注意力,期间持续的鼓励产妇,给予其自信[3]。一般在宫口开大6 cm时选择半卧位或坐位,宫口趋于全开时应用膀胱截石位,按照实际分娩情况选择靠背高度,完成分娩时应用平卧位。③产后护理:在胎儿降生后向产妇分享成功分娩的喜悦,然后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平复情绪,以免对其子宫收缩造成影响[4]。鼓励产妇实行母乳喂养,告知其母乳相比其他乳制品的优势,让其知道母乳对胎儿发育以及智商提高的重要性。对产妇子宫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按摩等方式促进其恢复[5]。
1.4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经过上述两种护理干预后,观察和比较两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观察指标包括:①分娩方式:指剖腹产、阴道助产与自然分娩等分娩方式的构成比以及组间差异。②自然分娩产妇产程变化:指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等相关时间的缩减或延长。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均呈自然分娩最多,剖腹产居中,阴道助产最少的分娩趋势。实验组自然分娩率、剖腹产率与阴道助产率分别为80%(32/40)、17.5%(7/40)、2.5%(1/40);对照组依次为57.5%(23/40)、37.5%(15/40)、5%(2/40)。可见: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2=4.7157,P=0.0299)。
2.2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程变化比较
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高龄产妇一般指产妇初次妊娠时>35岁,抑或是受孕时年龄>34岁[6-7]。因为高龄产妇早产率高,胎儿容易在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率高,不明原因死胎较多,非常容易难产、产程延长,故临床对高龄产妇的护理比非高龄产妇更为重视[8]。
本研究中选用助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高龄产妇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根据其结果可见:虽然常规护理与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的分娩趋势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后者能够极其明显的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且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缩减,因而可进一步改善高龄产妇的预后,更容易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本组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做到了以下三点:首先,在产前帮助产妇评估经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实施一对一健康陪护,给予心理引导和情绪调控的技能传授,因而产妇能够运用积极的心态等待分娩;其次,产时为产妇营造相对舒适与高质量的分娩环境,能够多角度、全方面的帮助产妇排除不良的影响因素,可有效促进产妇分娩质量的提升;最后,产后对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方面防止其出现并发症,一方面鼓励其实施母乳喂养,故能够在临床中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笔者总结其经验,认为:助产护理干预重视产妇分娩护理流程的衔接性,因而贯穿了产妇整个分娩过程的护理细节,能够在产前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等方面能够帮助产妇在生理上与心理上保持最佳状态,故能够显著提高其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高龄产妇应用助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缩减产程,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莫丽萦.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1(192):1998-1999.
[2] 李桂莲.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11(05):130-131.
[3] 邓肖莲.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05(27):969-970.
[4] 肖麗霏.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探析[J].当代医学,2015,04(28):103-104.
[5] 张晓丽.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8(31):126-127.
[6] 孙淑格.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30(06):225-226.
[7] 王丽玲.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36(12):240-241.
[8] 宋 银.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29(0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