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逸民
【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同是联合氯吡格雷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NIHSS评分平均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5.0.01
急性脑梗死又叫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它在脑卒中疾病类型中最常见,相关统计显示所占比例约60%~80%,该病病死率、致残率都很高,因此临床及时积极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如何选择适宜药物治疗方案才能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这成为医学上仍在研究重要问题[1]。本文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特收集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1.5±2.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4~70 h,平均时长(37.0±5.4)h;合并症情况:高血压10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3例,所有病例基础病都比较轻微;脑梗死部位分布:顶叶脑梗死20例、颞叶脑梗死10例、额叶脑梗死1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5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自愿原则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对象多方面资料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血塞通、辛伐他汀等常规用药方案治疗,以此为基础给予联合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每天1次口服,一次75 mg;拜阿司匹林每晚用藥一次,一次100 mg。对照组单纯采用拜阿司匹林对患者展开治疗,剂量及服药时间同联合组。两组患者都以
7 d为1疗程,两疗程后对比组间效果差异。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对每位患者均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再次评分,此外患者同时实施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状态等多方面检查。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计算出评分减少幅度来判定治疗效果,治愈:NIHSS评分减幅超出90%;显效:NIHSS评分减幅在50%~89%之间;有效:NIHSS评分减幅在20%以上;其减幅低于20%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
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7.62±2.42),对照组平均为(13.36±1.80),数据分析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3.457,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研究发现脑梗死疾病发生,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血小板,多种原因导致患体血管内皮损伤,暴露了皮下组织,血小板功能得到激活,释放ADP(二磷酸腺苷)诱发血小板聚集,多因子参与下形成了血栓,则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从致病机制可知治疗该症的重要环节是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具有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进而就能起到减弱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抗血栓效果良好,临床应用频率高[2]。氯吡格雷是全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ADP诱发血小板聚集,该药物对这一诱导作用存在强抑制性,能不可逆地、有选择性地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活性进一步增强,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两药联合使用能全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更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或进一步扩展,进而有效提升脑部血液流畅度,尽快改善病症,降低或阻止疾病对患体神经功能造成进一步损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再次证实了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陶莉,张春晓.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4):359-361.
[2] 李 娟.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5,(19):3616-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