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017-07-10 19:56武宁
价值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工作分析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武宁

摘要:当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且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进步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在工作与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人与职位、组织的匹配程度。本文从工作和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入手,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企业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构建基于工作和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Abstract: Contemporary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nterprises to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work and quali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tching degree of people, posi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role of work and quality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mod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combine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to build 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work and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關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素质基础;模式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b analysis;quality basis;mod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0-0025-02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手段。

1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多是在工作分析基础上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以及培训开发等内容的整体体系。21世纪,知识与科学经济逐渐替代了原本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这便提高了企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复杂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工作与素质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成为了人们的重点研究方向。

2 工作分析与素质

2.1 工作分析的涵义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工作分析,即通过应用系统的方法、程序来收集工作相关的信息,以确定工作职责、内容、评价标准、人员要求等,这个过程就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最终以工作说明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大致可分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部分,前者通过书面形式来对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职责权限以及环境等内容加以统一说明,工作规范则主要是对任职人员所进行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共同构成系统整体,明确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与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等,为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提供指导与参考。

工作分析是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规划环节、人员甄选环节、绩效考核环节以及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主线。

在企业发展过程,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动所引起的企业业务、组织机构以及人员数量和结构的变动,就要求人力资源对此具有科学预测能力。人力资源通过对企业的需求与供给情况来进行有效更新、开发和制定激励制度等措施,以保证企业岗位及时获取合适的人才,这就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能明确岗位的工作量、所需人才的数量等情况,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有效提高其准确性。

工作分析对招聘岗位制定了客观标准,有助于提高人员甄别的公正性、减少求职者的盲目性。同时,工作分析也有效提高了员工培训的针对性,从而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另外,工作分析为各岗位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明确标准和指标,能够使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为绩效指标的改进计划也提供了一定依据。薪酬作为人力资源引进和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合理性程度对员工积极主动性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在工作分析基础上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估,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能有效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2.2 素质的涵义与性质分析

素质是指在某项工作中,能够把成就卓越者与表现一般者有效区分出来的个人潜质,这种潜质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价值观、领域知识掌握程度、认知或者行为技能等所有可被量化的显著个体特征。

由上述素质的涵义不难发现其性质:首先,素质是针对特定岗位而言的,不同岗位所需的素质有所不同,例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其决策能力的要求要远高于基层管理人员;第二,素质与工作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存在明显的素质差异,同时这也是人力资源进行人员甄选、培训开发和绩效考核的前提与依据;第三,素质是具有一定识别性的行为,例如:一个具备成就潜力素质的员工,需要通过为其设定目标标准,并通过一定的努力过程后能够实现或超越该目标,则能证明该员工具有成就潜力的素质。另外,素质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培养的,并且一个人的素质会随着时间、环境、经历和心态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3 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3.1 基于工作和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是职位,只有最大限度上激活职位与组织的互动性,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作用。企业员工通过投入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完成工作要求并实现组织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分析与素质模型能够有效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规范与指导,工作分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素质模型以工作者为导向,二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更有利于建立合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开展模式。

3.2 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的规划,在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规划要求企业结合工作分析及素质模型成果对现有员工数量及素质能力进行盘点,并对未来企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有效安排。

结构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所在,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质量与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结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以及未来战略重点发展的业务模式来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并设计和定义企业的职类职种功能、职责与权限等,从而理顺各类岗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

在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企业对各类员工的需求情况,进行各岗位编制,通过对各素质层次的员工数量进行清点,并对企业关键职位进行重新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来做出相应的人员补充计划。

人力资源质量规划则是组织为提升人员的素质,在分析员工現有素质水平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升计划,应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对于绩效考核较差的基层员工可通过技术培训来进行提升,对企业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岗位员工应安排各形式的长期素质提升规划,例如轮岗或培训等。

3.3 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甄选配置

人力资源的甄选配置是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要求,采用各种方式来甄选有价值的员工,并将其配置于合适岗位的过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招聘甄选以及组织内部的岗位调配两大方面。在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不仅注重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同时也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匹配,这就有效降低或避免了人员流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其中工作说明书为甄选工作提供了直接考察标准,如受教育程度、专业要求、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技能等要求信息。另外,甄选工作中还需重视对应聘人员进行鉴别性素质考察,如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品质及组织文化理念等。

3.4 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绩效与薪酬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沟通、绩效考核以及绩效结果的沟通反馈四个步骤,但这四个环节又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在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绩效管理能有效促进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绩效结果的提高。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企业员工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由于薪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应结合各种类型的薪酬体系组合使用。

3.5 工作和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赢得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优化企业员工素质等。在工作与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大致可分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的组织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但这四个环节并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顺序进行调整,以提高培训开发的效果。在培训组织的实施过程中,需重视细节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结合企业实际来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通过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及行业竞争对手的实例作为教学案例,并通过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等方式来切实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 工作与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

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是必然趋势,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与转变,传统人力资源仅建立在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而忽略了人的素质,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一定限制。素质是指以知识、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多种因素为中心的综合能力。我国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且劳动力市场不够发达,这就需要我国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目前我国的工作与素质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情况来看,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所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应重视其素质因素,并需要进行不断提升。企业只有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探索,才能逐步完善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总之,在工作与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为提高人力资本,需先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收获更多的回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来进行工作与素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做到有所取舍,以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合义,尚玉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1):83-87.

[2]王震,冯英俊,孟岩.基于工作和能力的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3(9):69-73.

[3]洪亮.胜任素质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6(7):42-43.

[4]程镝,索志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于工作与素质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9(8):37-39.

猜你喜欢
工作分析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工作丰富化实践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