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
这个题目很大,对于我一个在校的高中生来说,有点不知所云。但父亲家规家风教育我,无论是身居庙堂之上,还是行迹于市井之中,无论你将来做什么,都永远不能忘记中华文化是你的根,更是你的魂!那就让我身处教室,心忧天下一回吧!
一、概念,什么叫文化?
按照《辞海》对广义文化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根据人们探讨某个事物人数的多寡则可以把文化分成大文化和小文化。也可以按人种、地域、民族、国家等对文化进行划分。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二、中国,文化历史的辉煌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它们深刻地影响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中国的文学造诣更是享誉世界文坛。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这四位古代的文化巨人,以其精辟的语言文字、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严谨辩证的哲学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进入现当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三、中国,文化总是很受伤
先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动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事件。再说,汉武帝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作为了中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统治的指导思想,一走就是2000年。本来,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政治风气很是开明,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但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到了清朝,又大兴文字狱。有人肯定会说,清朝编撰有《四庫全书》,但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再说公元1966年5月,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文化大革命”事件,很多国人不分好坏,不明事理,抹去了很多文明的痕迹。
四、现状,着实让人堪忧
看看当下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们为什么缺乏幸福感、成就感,很多人狂躁不安,行事相悖,有用的反被别人抢去了,没用的又被我们捡回来。如,我们传统的端午节文化被韩国人申遗了,《黄帝内经》中的3500多古验方被日本人申请注册保护。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中国文化的积淀,中华文化精神缺失,导致道德滑坡,一切向钱看。这就是在全面开放的同时,舶来文化冲击华夏每一个行业和阶层的直接结果,面对外来文化的侵略,我们当中还有很多国人没有醒过来。
五、原因,从自身找起
从2000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愤而投江。到司马迁为写《史记》而忍受腐刑,也不愿按皇帝的意愿改动历史。崖山兵败,数十万将士与少帝投海而死也不愿被俘受辱。近代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大义,毅然选择主动赴死。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攻占南京后,5个日本兵押着2000中国人,竟然没有人反抗。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前后判若两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人们普遍没有优越感、自豪感、幸福指数?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根出现了问题,传统文化的根在我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已开始变形。没有了文化自信,导致人们精神空虚,功利圆滑,道德沦丧,唯利是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太追求进步的速度了,经济与意识已开始分轨离魄,没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吸收,我们自己不重视,谁还能去传承与创新呢?
六、对策,从传承中突破
从国家层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应出台振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见,从社会各个方面予以要求。继续在全世界拓展孔子学院,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世界人民认知,提升中国影响的软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和时代性。
从传统文化中提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旧意识严重、缺乏民主观念、缺乏法制意识。只有与时代相结合,批判性地传承才能提纯中国传统文化,也才能发扬光大中国文化。
从传统文化中提升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注重家国情怀,认为先有国,后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华民族同宗同源,这对我们团结海外华侨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
从传统文化中增强爱国情怀。从屈原的《国殇》可以看出古人的爱国情怀,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可以看出古人在文化中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浪漫主义情怀。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中国年轻的一代,面对世界的一体化的浪潮,定要有革命主义浪漫情怀,才能冲破一切困难和险阻。
从舶来文化中吸取营养发展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要与世界文化相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按毛泽东主席的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辩论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辩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最好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个人的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定会大放异彩,定会绽放在世界的东方,照亮世界文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苏 彤,庞春颖.“舶来”当道,中国电视文化之殇[J].东西南北,2012(19):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