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回放】
2017年4月10日下午,厦门市旅游质量安全工作推进会在厦门华侨大厦举行。
厦门各大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旅游单位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上,厦门市旅游局向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旅行社、酒店、景区下达了2017—2018年度旅游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要求各旅游单位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對旅游用车安全、消防安全、防恐防范、旅游团队安全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
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旅游局还将促进酒店逐步取消提供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相关负责人介绍,酒店“六小件”已经不是星级酒店的评价标准,现在提倡取消这些一次性消耗品,“厦门有些酒店已经开始实施这项工作,倡导房客自带洗漱用品”。
【素材解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一次性日用品,对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程度足以让国人触目惊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取消或减少一次性日用品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不但要靠国家加大政策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我国有限的资源,更要在全社会营造节约资源的氛围,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树立资源有限的观念,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自觉拒绝使用每一件一次性日用品做起。
【素材锐评】
提升价值认同才能走出“囚徒困境”
作为一个柔性的社会规范,“取消一次性用品”要实现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如果没有遵循社会规范的利益的支持,社会规范的道德价值就是脆弱的。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国家标准,取消了对酒店“六小件”的硬性要求。换言之,“取消一次性用品”不会影响旅游饭店的星级划分与评定。
在旅游方兴未艾的当下,酒店之间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 “取消一次性用品”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让酒店减少一笔开支,减轻保洁人员的工作负担。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出发,“取消一次性用品”一旦陷入“囚徒困境”,就会让一些酒店因小失大;为了避免利益损伤,他们宁可采取“保守的稳定”这一行动策略。
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要、认同、情感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在不少消费者的脑海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偏差的消费文化,即强调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却忽视了生态、能源、环境的再生产;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却忽视了偏差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些消费者认为,“取消一次性用品”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不便,也损伤了自己的切身利益,降低了用户体验。
“取消一次性用品”没有得到足够的价值认同,导致酒店陷入了“囚徒困境”——别的酒店没有这样做,我这样做了,会吃亏。“取消一次性用品”应不应该呢?应该!“取消一次性用品”有利还是无利?在短期内依然还是一个未知数,让一些酒店采取了踟蹰不前、观望的态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次性用品不容忽视;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同样需要打破思维定式、行为惯性与路径依赖。说到底,消费文化的重塑与更新,难以一蹴而就;塑造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建设一个低成本社会,需要想方设法提高“取消一次性用品”的价值认同,让房客自带洗漱用品成为一种文明和时尚。
【相关链接】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近千家企业在生产木制筷子,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就是说,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万棵树。按照这种速度计算,我国在20年内就能砍完所有的森林,20年就可以毁了中国,而如果还想让中国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200年也不够用。
而且,一次性筷子的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一些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为给筷子“美白”,一些不法分子用硫黄熏蒸漂白,通常忽略水煮步骤,用这种筷子进餐时,残留的二氧化硫就随之进入体内,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曾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消费领域的一次革命。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一次性用品都呈下降趋势,许多大城市的酒店都没有拖鞋、牙刷、牙膏等一次性用品,这些东西只能自带。餐厅里更看不见一次性餐具。 而令人忧虑的是, 作为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一方面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消耗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是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和出口大国,这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比如,一次性筷子是日本发明的。但作为森林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木材使用量极大的国家,日本每年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木材仅占日本全国木材消耗量的0.3%,其余都是依靠进口,其中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中国对日出口的200多亿双一次性筷子至少需要250万棵树,砍伐掉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岛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17%。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吝啬”到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的需求;而森林资源紧缺的国家,却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这是树的悲哀,森林的悲哀,还是国家的悲哀?值得我们认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