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效试验

2017-07-10 01:22李汉丰杜公福党选民戚志强
蔬菜 2017年8期
关键词:抗药性炭疽病杀菌剂

李汉丰,杜公福,党选民,戚志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 儋州 571737)

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nsf.)是一种重要的园艺经济作物,其果瓤脆多汁,堪称“瓜中之王”,是世界第5大果品。近年来随着海南西瓜栽培面积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加上重茬、抗病品种较少和高温高湿气候等原因,西瓜病害种类增多且日趋加重,致使西瓜生产中的问题也日趋凸显,尤以叶部病害——西瓜炭疽病发生较为普遍。

西瓜炭疽病是西瓜生产上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 et Mont.)Arx)引起的西瓜炭疽病是一种危害仅次于西瓜枯萎病的世界性病害,该病在西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可侵染叶片、茎蔓和果实,且病原菌在采摘前亦可侵染,所以该病也是西瓜运输和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西瓜的口感和品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2]。西瓜炭疽病的防治备受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化学防治是农业生产中对西瓜炭疽病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为此开展了6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西瓜炭疽病的安全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凯润(25%吡唑醚菌酯乳油)、炭特灵(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大生M-45(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试验作物:小型西瓜美月,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的早熟小型西瓜杂交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蔬菜基地设施大棚进行,试验地为砂壤土,肥力中等,pH 6.1,试验开始前西瓜长势均匀一致。

1.3 试验设计、施药日期及施药方法

试验设供试药剂及对照共7个处理(表1),4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共28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西瓜于2016年1月20日定植,授粉前1周(16节位开始授粉)开始施药,分别于2月18日、2月25日、3月3日采用卫士牌手动喷雾器WS-16进行药剂喷施,共喷药3次。4月5日摘瓜时分别测定其果实中心和边缘的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炭疽病调查方法按照药效试验准则进行[3],试验数据主要采用Excel 2003进行处理,方差分析采用DPS 7.05分析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1.4 气候情况

试验第1次施药时,多云,气温18.0~26.0 ℃;第2次施药时,阴天,气温15.0~25.0 ℃,药后24~48 h均有小雨;第3次施药时,阴天,气温18.0~25.0 ℃,药后48、72 h分别有中雨和小雨,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约21.2 ℃,最高气温26 ℃,最低气温15 ℃。

1.5 调查方法和药效计算方法

施药前每小区随机选10株取样,茎蔓自上而下查10片叶(在茎蔓基部作标记),共100片叶,分别记载各叶片病害级数。

西瓜炭疽病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为: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及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2),6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有差异。末次药后7 d调查,A1~A6防效分别为71.20%、73.07%、67.69%、50.59%、78.30%、48.40%,其中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都在70%以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差,各个药剂间均有差异性。试验观察发现,供试药剂所示浓度对西瓜植株生长安全。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瓜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3),A1、A2、A3、A4、A5、A6处理均比CK产量增加,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A5增产达30.96%,其他处理相对于对照均增产15%以上。药剂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存在差异,A2和A5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除A1处理外,A2和A5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处理达显著差异水平,除A3处理外,A2和A5处理与其他处理的边缘可溶性固形物达显著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有优异的效果,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末次施药后7 d防效都在70%以上,与其他药剂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是目前控制西瓜炭疽病发生蔓延的理想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差,已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可能是长期使用条件下病原菌已对其产生抗性。

表2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西瓜炭疽病的效果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瓜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目前防治炭疽病,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田间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类杀菌剂:第一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发的一类非常重要的药剂。其作用机制是与病原菌的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的形成,由于微管聚合而成纺锤丝,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因此导致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干扰破坏病原菌的有丝分裂,起到杀菌的作用[4],但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作为单作用位点的内吸性杀菌剂,长期单一大剂量的使用,加上该类杀菌剂之间存在正交互抗药性,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5-6]。第二类是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对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7],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受阻,使病原菌不能正常代谢,导致膜的完整性、流动性和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病原菌死亡[8]。第三类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对瓜类作物较安全高效,在西瓜炭疽病的防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10],但该类药剂作用位点单一,病原菌对其容易产生抗性,尤其是嘧菌酯产生抗性国内外均有报道[11-12]。应严格按照生产商推荐的喷雾间隔期及施药量进行施药,并注意有效混配使用等措施以缓解抗药性。第四类是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锰锌、代森锌、丙森锌[13]等,该类药剂主要是以保护性为主,在发病初期或发病前使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期重复使用单一药剂,应将不同种类的杀菌剂轮换或复配使用,以缓解病原抗药性的产生概率[14],使药剂的使用寿命延长,保证杀菌效果。

[1]何勇,李基光,彭建文,等.西瓜炭疽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36-137.

[2]左经龙.春露地西瓜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蔬菜,2011(3):59-60.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2部分:杀菌剂防治瓜类炭疽病:GB/T17980.112—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3.

[4]黄大野.基于微管蛋白靶标的几种蔬菜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与抗药性机理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2.

[5]杨叶,何书海,张淑娟,等.海南芒果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J].热带作物学报,2008,29(1):73-77.

[6]徐大高,潘汝谦,郑仲,等.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茵灵的抗药性监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34-36.

[7]胡育海,严秀琴,顾振芳,等.六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5(4):402-404.

[8]司乃国,刘君丽.咪鲜胺的杀菌作用及应用[J].植物保护,1999,25(2):37-38.

[9]周文静,范鸿雁,何凡,等.海南省西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毒力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70-2073.

[10]康立娟,韩秀英,马志强.嘧菌酯对三种蔬菜病害的毒力防效及安全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4,6(1):85-88.

[11]柏亚罗.Strobilurins类杀菌剂研究开发进展[J].农药,2007,46(5):289-295.

[12]贾俊超,马琳,范志金,等.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8,10(1):1-9.

[13]唐爽爽,刘志恒,余朝阁,等.9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比试验[J].植物保护,2014,40(6):171-175.

[14]詹家绥,吴娥娇,刘西莉,等.植物病原真菌对几类重要单位点杀菌剂的抗药性分子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7):3392-3404.

猜你喜欢
抗药性炭疽病杀菌剂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全国农药减量控害与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培训班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