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的节奏特点

2017-07-10 09:36史鸿儒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连音勃拉姆斯小调

史鸿儒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浅析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的节奏特点

史鸿儒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勃拉姆斯的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勃拉姆斯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该作品又代表着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最高水平。本文将以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为分析目标,学习、研究勃拉姆斯在创作过程中的节奏特点。

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

引言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勃拉姆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始终坚持着运用古典时期的传统作曲技法,并在传统的作曲技法中不断创新。《f小调钢琴奏鸣曲》是勃拉姆斯早期的代表作品,该作品运用五个乐章来结构,如此庞大的曲式是对作曲家的考验。勃拉姆斯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作品。

对于节奏的改变,勃拉姆斯运用的十分得心应手。丰富的节奏型以及创新的节拍次序是勃拉姆斯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在勃拉姆斯多个作品中,节奏的错位如强弱的倒置,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错位都是一大特点。

一、二等分与三等分的节奏错位

勃拉姆斯偏爱将原有的节奏节拍打乱,给音乐以推动力或阻力。丰富的节奏变化,使音乐显现出张弛有度的效果。

在一定固定的时值内,勃拉姆斯将原有的拍子从三等分划为二等分,或将二等分变化成三等分,这种节奏的划分被称为赫米奥拉节奏。将节拍确立起来的音乐脉动打破是勃拉姆斯惯用的节奏手法。这种三等分与二等分的节奏,在听觉上造成了音响的错位,使音乐充满了力量。

《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勃拉姆斯就在局部使用了三等分的节奏(见谱例1)。连续的三连音与双八对位,声部的减少,使音乐得到了暂时的舒缓。同时,三连音造成紧张感并没有使音乐停止。

谱例1:

这种二等分与三等分的节奏手法,在勃拉姆斯后期的作品中大量使用。勃拉姆斯发展了这种节奏手法,在节拍的选择上,勃拉姆斯在连续的三拍子中加入二拍子,使音乐在横向上形成三对二的节奏模式。这样的节奏模式使音乐更加动荡,各段落之间能够形成鲜明的比对。

二、重拍后置

勃拉姆斯早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他对节奏变化的热爱。在《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中,勃拉姆斯大量的使用休止符,并将休止符放置强拍位置,使的音乐的节拍次序错置,在听觉上给人以新鲜感。例如在第三乐章中勃拉姆斯就运用了这类节奏(见谱例2)。

谱例2:

这类节奏看似与古典主义时期的节奏没有什么区别,但却在听觉上造成了强弱次序的颠倒。

以第三乐章为例,勃拉姆斯大量地使用休止符,旋律声部造成了强拍的后移。这种后移的节奏,打破了人们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听觉习惯。在旋律与伴奏对位方面,勃拉姆斯依旧使用的是错位的方法(见谱例3)。

谱例3:

将节拍次序打乱是浪漫时期作曲家们发展乐曲的常用手法,勃拉姆斯在古典主义的曲式结构中,运用这一节奏手法,很是大胆。包括在第一乐章中运用的复调对位织体,同样体现出勃拉姆斯对古典以及巴洛克时期作曲技法的掌握情况。

连续的切分节奏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更为常见,切分节奏是最常见地改变节拍强弱规律的方法。在《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有长达26小节的切分节奏(第90至116小节)。庞大地五乐章结构,作曲家不仅要创作优美的旋律,严谨的和声,更需要对整曲节奏的掌控能力。均分的节奏类型已满足不了勃拉姆斯庞大的结构。勃拉姆斯在节奏的探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延留音的使用,同样可以得到改变节奏的效果。在第五乐章中,勃拉姆斯就运用了这一节奏类型。将弱拍延至强拍上,使节拍的强弱次序再次打破,不断的由弱到强,听觉上有种迫切等待结束的感觉。这种延留的节奏型连续使用,会使人在听觉上更具有期待感(见谱例4)。

谱例4:

弱起小节的使用,虽没有上述几种节奏更为创新,但弱起的运用也是为了在节拍上将原有的强弱次序改变。第二乐章的开始处使用了弱起小节(见谱例5)。

谱例5:

第一乐章中,勃拉姆斯用常时值的柱式和弦与短促的跳音对位,柱式和弦给人带来的沉重,在错位的跳音中得到缓解(见谱例6)。

谱例6:

至勃拉姆斯创作后期,对于这类节奏的变化,勃拉姆斯运用地更加大胆与成熟。纵向横向的结合,使勃拉姆斯作品更富有张力。

三、特殊的节奏音型

三连音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的十分之多,但每次三连音的出现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第一乐章第七小节处,作品第一次出现三连音这一节奏型。左手的伴奏声部缓缓地奏出三连音,像一天暗自流动的河。作曲家运用三连音在乐曲的开始处就给人以严肃、深沉的基调。第一乐章中三连音的第二次出现配合以四分音符,作曲家似乎在扣问着什么问题,连续的三连音后,作曲家似乎开始渐渐给出了答案。但答案究竟是什么,需要听众细细品味。四连音、五连音在乐曲中也有出现,在作曲家后期的作品中则更为常见。这种特殊的节奏型往往是推动音乐发展的最好选择,使旋律更加流动和富有情感。

四、常规节奏音型带来的新鲜感

违反了节拍规律的节奏总会给人以新奇的感觉,常规的节奏同样可以给人带来震撼与感动。

第一乐章开始处的柱式和弦似乎诉说着对命运的抗争。短短的几个和弦,包含了作曲家的态度。作曲家将后十六节奏型变化为后三十二节奏,更加短促的时值,并没有减弱节奏型的效果,配合以上扬的旋律,推进了整个乐曲的进行。这类四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相结合的节奏在随后的音乐中不断出现。勃拉姆斯注重动机的发展,他的音乐总是显得那么统一。在节奏方面他同样坚持了这一原则。该曲五个乐章,虽呈现出五中不同的音乐形象,但各个乐章内部无论是节奏、旋律和和声上都呈现出统一性。

第二乐章中,长时值的低声部伴奏紧接着全分解的伴奏织体,形成鲜明地比对,使随后出现的全分解和弦流动感更强。这种均分节奏的对比给乐曲带来了动感。此处,足以体现出勃拉姆斯的作曲功力。

连续地附点与三连音配合使用,给乐曲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两种节奏型都属于动荡感很强的节奏类型。配合的使用会增加乐曲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两种节奏型的配合使用扩充了乐曲的容量。两种节奏型造成的紧张感,让听者感同身受,可以体会出作曲家奋力挣扎的内心动力。

《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力度对比强烈,节奏变化大,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复调式的对位要求演奏者在左右手的配合上更为严格和苛刻。纵向饱满的和声织体是对演奏者触键能力的考验。乐曲包含五个乐章,更是给演奏该曲目增加了难度。

《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形象丰富,五个乐章表达了五种不同的情感。坚定的第一乐章,表达了勃拉姆斯对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乐章归于平静,是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乐章运用豪迈的圆舞曲,似乎作曲家已然置身于世外桃源中;第四乐章,命运的三连音再次响起,再一次扣问命运,作曲家已换了心境,不再愤怒,更多地是一种激扬的生活态度;第五乐章,经历了人生的反复,作曲家不再踌躇满志,人生的道路逐渐从黑暗走向黎明。

五、小结

本文主要从节奏、节拍方面对勃拉姆斯《f小调钢琴奏鸣曲》进行了分析。五个乐章的奏鸣曲,篇幅较大,内容包罗万象,体现了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法。勃拉姆斯在节奏方面的造诣很深,对于节奏的创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笔者在学习研究此曲过程中,感悟颇深,希望能借此文给学习者以参考。

勃拉姆斯作为连接古典与浪漫的桥梁,在对过往作曲家的学习与研究中前进。本文仅从节奏、节拍方面对勃拉姆斯早期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我们研究的还很少。希望在随后的研究生涯中,对勃拉姆斯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进行更深的了解。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保罗·霍尔姆斯.婉容.勃拉姆斯王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J624.1

A

猜你喜欢
三连音勃拉姆斯小调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五河小调
论桑弗(SHUFFLE)节奏的训练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小调[六首]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