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大城市 为何欧洲未现“城市病”?

2017-07-10 10:27张百忍
中州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病常住人口大城市

文/张百忍

同是大城市 为何欧洲未现“城市病”?

文/张百忍

中国进城人口多,城市化时间短,必须注意控制规模、密度和布局,否则极易引发大量城市病。

2016年12月24日,北京市委全会在京召开,“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北京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事实上,早在2011年,中央曾就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之风开出药方,即建立房地产调控政策长效机制,而这一要求则需要与城市规模化问题结合起来。

前段时间,笔者曾去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转了一圈,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就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城市规模远没有想象中的大。

按照2014年底我国最新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只能算是小城市。

按照这个标准,欧洲几乎没有超特大城市,而大城市在每个国家也屈指可数。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只有柏林、汉堡、慕尼黑三个大城市,6000多万人口的意大利只有罗马和米兰两个大城市,同样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则只有巴黎一个。其他星罗棋布的都是中小城市,这些城市里超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也寥寥无几。

对比城市发展的欧洲模式,则是战后快速兴起而形成大城市带的日韩模式,比如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带,韩国的首尔,都是上千万人,基本是通过把全国经济、人口打造成一个重心后,众多资源集中于一处,完成了城市化。

另外一种模式是美国,该模式中大城市带相对集中,比如美国东西海岸,而更多中小城市则分散于全国广阔土地上。在经济资源上,除纽约之外,美国的世界五百强总部分布极为分散,很多跨国公司总部都在小城市。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量人员扎堆“北上广”的现象,房价高筑的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缓解。

回看我们这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史,在改革开放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超过5亿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在世界城市化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然而,关于我们的城市化到底应该采用什么发展路径,如何控制城市规模,解决城市布局等问题,却似乎没有答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倡的发展小城镇曾一度流行,那也是个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的年代。紧接着九十年代积极撤县换市,新的城市编制大量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搭好了一个行政的框架。直至世纪末,房地产全面商品化开启后,城市建设速度一日千里,实际数据比较发现,我国一个大城市的塔吊比全欧洲都多。

新世纪以来,一线城市规模暴涨,人口激增。一个城市一年就可以增加50万以上人口,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对比欧洲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50多万人几乎就是排名前五的大城市了。中国进城人口多,城市化时间短,必须注意控制规模、密度和布局,否则极易引发大量城市病。

事实上,城市规模如摊大饼,一二三四五环不断圈地;城市高度也失去了限制,天际线不断被突破;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交通拥堵不堪;城市房价不断暴涨,把没有搭上列车的人甩下去;而最关键的是,污染不断加剧,北方的雾霾,让所有人成了直接受害者。对比欧洲的城市规模,或许我们的城市化确实出了问题,起码在城市规模和布局上出了问题。

当理论界还在争论走哪种城市化路线,甚至有人言之凿凿要大力发展超大城市的时候,中央决策层已经下决心疏解以北京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了。决策层在充分总结世界几大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整合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结合市场因素和规划手段后,应让大中小城市都回到它合理的规模和布局,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了。

猜你喜欢
城市病常住人口大城市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共享单车准确把脉“城市病”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大城市如何破解“城市病”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