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葳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正所谓没有风雨难见彩虹,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尤其是对青少年,只有经过挫折的洗礼,才会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真正变得坚强大起来。
一、挫折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即俗话说的“碰钉子”。挫折是普遍而不可避免的,也是人生路上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最初来自家庭。
1.物质享受过多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应有尽有。有些父母宁愿亏着自己,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再加上几代人的宠爱集于一身。因此,只要孩子开口,有求必应,并且有过之无不及。家长对孩子要求的过度满足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没有任何阻力,稍遇不如意,就会很不开心,无法承受。
2.放纵溺爱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备至,培养出了一大批“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想问题都是从“我”出发,一切以“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加之自视过高,自然会受到阻碍以致于产生挫折。
3.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久而久之,会使得孩子或孤僻忧郁,或任性暴躁,或自私刁钻,自然产生了挫折的消极反应。
(二)学校因素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课业负担沉重,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必需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剥夺了。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逃避、不愿面对、自暴自弃的心理,如过分地批评责骂、嘲弄与讥讽学生、问题处理不当等都会给孩子心理产生一定的创伤。
二、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
(一)家庭教育
1.家长对孩子应有客观的评价,学会帮助孩子
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挫折,作为家长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一味地埋怨和批评,而应把挫折当成一个特殊的教材,给予孩子谅解、关心、鼓励和帮助,尽可能让孩子从挫折中获得经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挫折为动力。
2.给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孩子
给孩子树立不畏艰辛、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直视挫折的勇气,并且还可以让孩子懂得: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不肯放弃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将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潘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并告诉他们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以此来激励和教导孩子,同时也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3.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沟通民主而平等,会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意志。在面对困难时,不会让自己轻易被打倒。不论摆在前方的是什么,都会努力地去克服和战胜它。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抗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场合,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素质教育与赏识教育并重
学校不能再把“应试教育”摆在主导地位,而应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军训、夏令营活动、社会实践、运动会、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从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以及用微笑面对挫折的勇气,使其在遭遇挫折后能够进行自我调适,调节自身的情绪,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老师还应注重赏识教育。不应该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的,是优秀的,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也要学会原谅孩子的无心过失,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而不是一项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再自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也有勇气去正面对抗生活中的挫折,从而获得成功。
2.教师是抗挫折能力培养的主导
对于青少年来说,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也是教导和培养他们成长和成功的向导。教师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应建立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成为朋友,要做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把孩子的情况及时向家长进行介绍,对于反常行为更要加以引导和教育,建立起家庭——学校一体的抗挫折教育系统,全方位提高孩子们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