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17-07-09 01:11卢爱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学校

卢爱华

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纵观古今,横观国内与国外,教育无非两大目的,一为个人目的:素质的发展,德性的完善;二为社会目的: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本人身处中学教育领域多年,深感中学阶段为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其不仅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更决定性格与德性。多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健康心理教育而造成的学生人格缺陷,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能力差、缺乏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等心理素质问题而导致的问题甚至悲剧并不罕:来自农村的优等生王豪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因没找到称心工作回到家乡后,悲观失望的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了自杀;苏州星海中学品学兼优的冯某因不堪教师教育的严格而杀死了老师;湖南省两名重点中学学生因长期无法排解心中被关注管教约束过严相约跳楼自杀身亡;为阻止母亲生第二胎的“老大”做出千奇百怪的甚至是伤害别人伤害自身的事情不绝于耳……

这明显是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这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是对学生本人成长,对国家未来的发展的大损失。因此,作为肩负着学生人格、心理素质培养阶段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和重要教育场所,确实要对教育的主体方向进行反思,并付之于行动。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教育者的专业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专业水平的培养

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尤其是农村学校。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大部分老师都是凭经验进行疏导,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欠佳。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争取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让专职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的课程设置、活动开展,问题的干预和指导等方面做好规划和实践指导。同时,分期分批外派老师参加专项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让他们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2.引领教师重视素质的自我提高,要求教师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一个教师遇到困难是坚忍不拔还是软弱动摇,是始终如一,勤奋努力还是半途而废,草草了事;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是宁静克制还是冲动失控,这些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良好的品性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另外,面对讯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学校要引导教师要勇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使自己具有广泛渊博的知识,用自身的学识与人格两重魅力来吸引学生,用自身健康向上的心态和敬业态度去感染和熏陶学生,着力培养阳光少年。

(二)多创设互动交流的活动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会真正成材,而有平台就会有人才。因此,身为教师,通过各种活动途径,了解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知错能改的勇气形成,抗挫能力的锻炼,情商的培养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他们在学习上能游刃自如,在生活上、工作上能提高解决心理负担的效率。

1.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会宽容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事。教师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理解了学生错误的不可避免性,老师就会有宽容学生、等待学生成长的耐心,学生就会更加阳光。

2.重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得到感悟

一边倒的赏识教育或惩罚教育都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两者科学融合才能成效显著。学校要要求学科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健康心理,关注特殊群体。如“差生”的自卑和“优等生”的脆弱,学校要引导老师要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引导。如有计划地设计相应的挫折专题教育活动课,主题班会,故事案例分析分享会,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体会和感受面对挫折;要教育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和打击,多与别人交流和沟通,主动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勇于担当的气概和抗压与承受挫折的能力。

3.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的开设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需要,学校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宣传科学理论,把健康的心理知识、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中学生的头脑中。要为中学生树立可亲、可爱、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中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基层地区各个阶层的人,体验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锻炼品格意志,努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指导的能力,身体力行,积极实践,从容应对和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实际。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多渠道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持续地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学校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各学科的兴趣小组和社团,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等,营造阅读、学习、活动、实践与品行多赢的局面,让学生的才能、潜力、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挥、认可和尊重。逐步培养出有良好品行,有现代社会责任感,价值感和自信心,身心健康的社会栋梁。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的途径外,学校应该与家庭、社会、社区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帮助,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围绕着适应性和发展性这两大指标开展。作为现代教育,只有充分关注学生健康品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们教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才会真正达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学校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推介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